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江南园林建筑的命名与道家思想意蕴
范文

    王小回

    [摘要]文章以江南园林的命名为线索,从清高自守,寻道采真,外师造化,托物言志四个方面,分析了江南园林建筑命名中蕴含的道家思想,意在给人们于园林游览的过程中一个提纲挈领而又通一知万的审美欣赏的带动。

    [关键词]江南园林;道家思想

    [中图分类号]B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08)03-0164-05

    江南园林是中国私家园林的优秀代表,主要集中在苏州和扬州,前者受文人士大夫文化情调的影响,后者则受到商人文化的薰陶,风格上略有差异。除此以外,南京、常熟、无锡、上海、松江、嘉兴、宁波、绍兴等江浙一带也有不少私家园林的精品。在儒道互补的中国文化中,如果说宫殿坛庙是儒家文化的载体,那么,具有游居功能的园林体现的则是道家文化:素朴淡雅的色调,因形就势的布局,不事张扬的简单,“有”以示“无”的写意手法。其中尤其值得细细品味的是园林的命名与题联,它们象连接一粒粒珍珠的丝线一样,把园林建筑与山水草木风云气象融为一体,组成一部意境优美、寓意深邃的诗篇。本文以江南园林的命名为线索,谈一谈其中所体现的道家思想意蕴。

    一、清高出尘,独善其身

    清高是中国文化中一种独特的品格,但常被误读为凡人不理、凡物不取。确实,清高不入俗流,如果以玩牌举例,清高也玩牌打牌,然而它与凡俗的真正高下文野之分是,遵守游戏规则的君子之玩牌法。庄子的话是“与道为一”,“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现在的话是实事求是,跟着规律走。庄子是清高的宗师,影响了后世一大批高贤洁士。这一品格同样深深影响着园林构筑的行为,成为江南园林的文化基点,并鲜明地体现在园林建筑的命名上。

    比如,江南第一私家园林苏州拙政园,取自西晋文学家潘岳《闲居赋》,“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也。”“政”指人事,人与人的关系;“拙”是老子以无机巧谋辨守真顺自然思想处人事关系的方法。人在社会中,朝夕之膳向何处取——向自然或向他人——会决定巧拙的用心与人格的独立与否,因此“拙政园”效仿陶渊明“守拙归园田”,退守于自然之中,陶然忘机而悠然独立。

    渔父是道家清高而隐居山林之含意的形象表达。庄子在《大宗师》一篇中以鱼作比喻,鱼在水中最舒服,人在道中最舒服,鱼游于江湖之中就忘记一切优哉游哉,人游于大道之中就忘记一切逍遥自适。原名渔隐、后改为现名的苏州网师园,取渔夫之网为工具。有《淮南子·原道训》中的意思,即遵理循道如撒天地,之大网,用心机巧如施小技小艺,二者如天算人算,含笑忘江湖归隐自然之意,表示主人以天地为友,追求自然、清静的生活。

    然而,人事纷繁,“与道为一”毕竟是一种理想,这一理想在江南园林中是通过独善其身的迂曲形式表现的。上古歌谣唱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沧浪是汉水,水色泛青为沧。意为水清时可以洗头上的簪缨,表示政事清明则兼善天下;水混浊时只能清洗足履,以示朝纲混乱则退隐自娱。后世多以“沧浪”表示政事混浊则避世隐居、清高自守之意。江南园主多为官宦,历经纷繁复杂的官场旋涡,面对强权,既不肯随波逐流,又无力自主,于是“以退为守,化实为虚”,园林成了他们屏蔽尘垢自我保护的心安静所,他们在园林中构建着隐居自娱的精神家园,在自然中陶冶情操。苏州许多园林都有以此命名的点景,如沧浪亭,怡园小沧浪,拙政园小沧浪,网师园濯缨水阁,可园濯缨处。

    江南园林如此标举清高出尘、独善其身,与园主在专制政权下几乎相同的身世背景相关联。如曲园主人俞樾,出身于书香门第,少年壮志,与李鸿章为同科进士,得曾国藩赏识,并受咸丰皇帝亲自召见。然为官二年就被罢官,早年的挫折令俞樾厌烦官场,从此寓居苏州,出世治学,甘居清贫。然而,因祸得福,勤奋治学,使他的人生达到更高境界,成为一代朴学大师。他在曲园题联,“惜食惜衣不但惜财尤惜福,求名求利只须求己莫求人”。他的曲园小而简朴,形如曲尺,“曲径”、“曲洞”、“曲水”、“曲池”,喻示着老子“曲则全”的哲理。

    宋代沧浪亭园主苏舜钦是在参与范仲淹庆历新政被罢官流寓苏州后建沧浪亭的,他在《沧浪亭记》中总结官场得失,写道,“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泊泊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见乎内外得失之源,沃然有得。”

    应该说,这种清高出尘、独善其身的品格只是在专制社会才会凸显,它是“不为物役”的个人生命意识的觉醒,是对人的权利尊严的捍卫。这一品格造成了江南园林的主人大多以隐逸为旨趣,相土选址以“地僻为胜”,“幽栖绝似野人家”,营造出“居尘而出尘”的“城市山林”,不但在园林建筑的命名上少张扬而多淡出,就是园林整体风格亦如水墨画一般素朴而淡雅。

    二、采真之游,鱼鸟共乐

    中国文化重人生,重伦理,各家起点不同,却殊途同归。道家思想以“道”为起点,认为主体人格对“道”的直觉体认即为真、善、美,乐。老子要人专注于“悟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少私寡欲,冷静智慧到不动声色;庄子也要人“悟道”,却高扬个体精神,顺乎自然,率性而为,“无拘尔志,放道而行”,比老子似乎多一份对人性的关爱。故江南园林每每喜欢汲取庄子思想作园中的点景主题。

    庄子思想的最高理想是个体任性自由的逍遥游。逍遥而游是与道为一,与天地万物为一,即主体的人格自由与客体自然达到融通难分的同一关系。这种同一关系不是在儒家终日“三省吾身”地沉思默想中,而是“活泼泼地”(苏州留园一点景名)在现实一切具体境域之中体现,通过快乐的“采真之游”获得,《庄子,秋水》中庄子和惠子在濠水上的“鱼乐之辩”即是这种同一关系生动地说明。此时,主体人的精神“我”完全凝聚专注于客体对象“物”,“我”融入“物”中,“物”向“我”彰显,二者通过毫无阻碍地往复交流,达到了一种愉悦的审美境界,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程颐语)。正是由于二者融通相合的程度不同,才决定着观鱼者的心境不同。这个“鱼乐之辩”说明了主客体统一的程度将会决定主体真、善、美、乐的程度,它既是一个哲学认识论上的辩题,又是一个审美辩题,因而在江南园林中被屡屡提及。如上海青浦曲水园小濠梁亭,豫园鱼乐榭,苏州艺圃乳鱼桥,沧浪亭观鱼轩,木渎羡园鱼趣轩,无锡寄畅园知鱼槛,蠡园邀鱼轩与数鱼槛,杭州花港观鱼,江苏泰州乔园数鱼亭。

    在庄子那里,由专注于客体自然的“采真之游”而获得鱼鸟共乐,由鱼趣而推及其它,于是天地万物与我同一及至达到最高境界逍遥游。要获得这一境界是需要一番由外自内的践行工夫的:

    外须不受名利等“物累”的牵绊,随心所适,自得其乐。庄子本人即在濮水旁钓鱼,谢绝了楚王向他发

    出的做官邀请,“宁游戏于污渎之中而不为有权者所羁”。后世隐逸之士取其“无物累”而追求自由之意,把“濠水观鱼”与“濮水垂钓”合为“濠濮间”,成为大爱生命者的精神家园,如苏州留园濠濮亭,甚至皇家园林,如北京北海濠濮亭,承德避暑山庄濠濮亭。

    内须不执滞于自己,即忘我,要“堕肢体,黜聪明”,“忘其肝胆,遗其耳目”,以至于“虚极”、“静笃”,达到彻底地“坐忘”。因为,既然“道”是决定万物不可改变的客观因素,主体“我”则只能屏除企图改变“公道”的一切私欲机虑,使心静如止水,澄碧彻照。此时精神与天融通相和,“与天和者,谓之天乐”,也即“至乐”。江南园主把握着这一精髓,颐神养素,虚己静心,恬淡自适,宠辱皆忘,在静中悠然“见一”,获得同鱼鸟共乐的妙趣,进入“明是”“明道”的佳境。园林中反映这一思想的点景非常之多,如洗心泉(无锡梅园)即洗去一切干扰认知客观的私心杂念;集虚斋(网师园)、涵虚亭(无锡蠡园)、虚廓村居(江苏常熟曾园);乐天轩(上海松江醉白池)、乐知堂(曲园)取易经“乐天知命”之意;一默斋(如皋水绘园)、默妙亭(太仓憩园)、静妙堂(南京瞻园)、静深亭(拙政园)、静观堂(上海豫园)、静中观(苏州羡园);有觉堂(上海青浦曲水园);味道居(听枫园)、明是楼(羡园)、明道堂(沧浪亭)、得真亭(拙政园)、见一亭(江苏常州近园),等等。

    道家崇尚虚静终至鱼鸟共乐的逍遥思想就是这样通过江南园林的点晴之笔烘托出来。这是一个至简至真的方法,把握了它实则就站上了“通于一而万事毕”的历史高峰,后人只有发其幽微附之于具体而成创新。于是借古人智慧,与造化同游,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为此,园林设书屋书斋就成了必要,如还我读书处(苏州留园),日易谷(即日出)书堂(艺圃),桐华书屋(畅园),归耕课读庐(江苏常熟),读书处(无锡梅园),汲古得绠处(拙政园),绠汲堂(江苏泰州乔园)。绠即短绳,用来汲取井水,韩愈有“汲古得修绠”,意汲取古人的智慧需要工具和方法。

    可见,这些园林建筑所具有的卧游、宴饮、读书诸使用功能,“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已然超越了物质本身的意义,成为一种使人在采真之游与鱼鸟共乐中,人性本能升华为人格主体的文化清心场所。

    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道家思想以“道”为本体,终是为了生命的关怀。老子“顺其自然”,说明万物各有其自然之势,逆势必无成就,“道法自然”以“造化”为师,就“无为而无不为”。庄子高扬主体人格,为的是舍弃“小我”体会“天地大美”,及至鲲鹏展翅。以文学成就秉承老庄这一思想并启迪人们返归自然最突出的当属田园诗人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

    人,归根到底还是大自然的孩子,在自然的怀抱中,呼吸自由的空气,是最顺乎人性、健康而快乐的栖居。扬州最大的明清私家园林寄啸山庄以及苏州留园园中的至乐亭、舒啸亭,皆取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放怀自然之意,无锡寄畅园取王羲之“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之意,苏州留园取“长留天地间”之意口]㈣,这些都寄予着园主情系自然的胸怀,遥距千年的古今之人就是这样会聚在同一主题下,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人类对自然的永恒情结,成为江南园林自始至终的表达,通过营建构造亭台楼阁殿堂斋轩榭馆廊房等各种建筑形式,看山,听雨,拂云,闻香,问泉,聆风,望月,观天地之妙,以造化为师,享受着天地自然无尽的趣逸与精妙。

    看山:山姿,山势,山的精神,山中翻飞的云气,如沧浪亭看山楼,拙政园见山楼,扬州个园抱山楼,留园揖峰轩,江苏泰州乔园响山(谐音享)草堂。

    听雨:雨的节奏,韵律,雨敲击而成乐的植物——芭蕉、翠竹、荷叶,“听雨入秋竹”(五代南唐诗人李中),“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如拙政园留听阁与听雨轩,苏州木渎羡园听雨轩,个园宜雨轩,上海豫园卷雨楼,嘉定秋霞圃数雨斋,青浦曲水园喜雨桥。

    拂云:依云,纳云,看云起云落,云卷云舒,如个园拂云亭,浙江海盐绮园依云亭,绍兴沈园纳云山房,宁波天一阁云在楼,拙政园缀云峰,畅园留云山房,西园云木妻亭,网师园梯云室,无锡惠山云起楼,寄畅园卧云堂,苏州狮子林卧云室,同里退思园眠云亭。

    闻香:香味,香觉,香的语言,香气氤氲,如苏州留园闻木樨香轩,怡园藕香榭,狮子林双香(以梅、莲并为双香)仙馆,艺圃香草居,南京煦园桐香馆,拙政园雪香(即腊梅)云蔚亭,狮子林暗香疏影(即梅花)楼,拙政园秫香(即高粱)馆,浙江海盐绮园泥香亭,同里退思园水香榭,扬州瘦西湖静香书屋,沧浪亭清香馆,曲水园红枫冷香园,杭州胡雪岩宅冷香院,安徽滁县醉翁亭影香亭,江苏常州天香阁,无锡梅园香海,苏州水绘园雨香,江苏太仓香涛(即林涛)阁;

    聆风:风声,风气,风势,风之流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东坡文),如留园清风池馆,无锡梅园吟风阁,扬州小盘谷风亭。

    望月:月色,月影,月之韶华,古人常把风与月结合,每到夜晚,清风,花香,月光,树影,此时聆风也许最好,韩愈“晚色将秋至,长风送月来”;李白“举杯邀明月”;苏轼“举头望明月,把酒问青天”,还自问自答“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并用诗文感召于后来,“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如网师园月到风来亭,拙政园与谁同坐轩,苏州畅园待月亭,耦园望月亭,同里退思园坐春望月楼,常熟曾园邀月轩,扬州二分明月楼伴月亭,上海豫园得月楼,杭州郭庄迎风映月亭,蠡湖映月桥,个园透风漏月轩,寄啸山庄问月亭,苏州怡园锄月轩,上海嘉定绘月廊,江苏湖州南浔赏月楼,安徽马鞍山采石矶醉月斋,苏州艺圃响月廊(谐音享),拥翠山庄月驾轩。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沧浪亭对联)。江南园林四处如画且富含意蕴,登上“明瑟楼”(苏州留园),“目对鱼鸟”看“水木明瑟”(郦道元《水经注》词),穿越“别有洞天门”(拙政园)得“放眼亭”(拙政园),“且闲亭”(木渎羡园)中观荷品茗,“拥翠山庄”(苏州)里汲取春光无限:涵青亭(拙政园),涵碧亭(无锡寄畅园),涵碧山房(留园),滴翠轩(常州未园),涌翠亭(曲水园),耸翠亭(上海内园),织翠轩(木渎羡园),浮翠阁(拙政园),远翠阁(留园),绿漪亭(蠡园),锁绿亭(怡园),锁绿轩(木渎羡园),饮渌亭(绍兴东湖),翠微榭(苏州东山镇启园),锦荫山房(木渎羡园),青趣亭(绍兴东湖),挹秀亭(豫园),撷秀楼(网师同),萃秀堂(豫园),挹爽亭(常州未园),濯锦楼(蠡园),等等。“自在处”(留园)赏“自在花”(陆游词),飞鸟也会驻足“忘飞阁”(南京煦园),“四时潇洒亭”(怡

    园)留下来以自怡,闲云野鹤般漫步“适然亭”(苏州听枫园)的“鹤步滩”(寄畅园)。浸润在恬静自然的美色中,“看云看石看剑看花,闲看韶光色色;听雨听泉听琴听鸟,静听清籁声声”(江苏镇江南山招隐坊对联),大美天地“涤我尘襟”(苏州畅园)“别有天”(上海内园)。

    自然是一部大书,随时随处备给“有心眼”的人翻看阅读。江南园林通过多种建筑的命名与题联,引领人们“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四、托物言志,抒寄情怀

    江南园林中,植物是优美的景观,并赋之以生命的节拍和季相的变化,同时还是寄情寓志的生命意象。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描画的是宇宙图式,也就决定了人的思维轨迹,即万物都可以成为悟道归一、抒情畅怀的物质载体。

    江南园林虽然也有皇家园林以牡丹、海棠、金桂、玉兰等象征金玉满堂的植物,但更青睐“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苏州狮子林立雪堂对联)。园中种植最多的是荷花,寄托着园主的人格追求。周敦颐爱莲,“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如拙政园远香堂呼吸荷“香远益清”的芬芳,拙政园芙蓉榭赏荷花“不蔓不枝”的娇美,拙政园四面荷风亭体昧荷花“濯清涟而不妖”的幽雅,扬州瘦西湖莲性寺领略荷花高洁的风骨。

    其次是竹。古人把竹、石当玉,篁竹玉石表清心似玉,高风亮节,翠玲珑是竹,玉玲珑是石。如修竹阁(狮子林),翠篁阁(上海嘉定汇龙潭),小竹里馆(曲园),玉延亭(怡园),翠玲珑(沧浪亭),玲珑馆(拙政园),倚玉轩(拙政园),竹外一枝轩(网师园),寒竹风松亭(扬州瘦西湖)等,仰竹的品格,倚竹的精神,有竹不俗,有竹不孤。苏东坡爱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还说“宜和竹论虚和实,不与谁争高与低”。扬州个园是清代盐商黄氏构筑的私家园林,虽为盐商私园,但仓廪实而知礼节,向往宁瘦不俗的雅境,园中广种青竹,因竹叶细小如“个”,命名个园,寄予园主怀若竹虚、劲节挺拔的情怀。

    拙政园梧竹幽居是一座方亭,亭旁梧桐遮荫、翠竹生幽。相传百禽之王凤凰非竹不食,非灵泉不饮,非梧桐不栖,是仁义礼德信五种美德的象征。此亭四周的白墙上开圆门,从不同的角度看花窗掩映,湖光山色,听梧竹清韵,意味隽永。

    还有以其它植物来抒寄情怀的,诸如岁寒亭,岁寒居,岁寒草庐;梅亭,疏影斋,问梅阁;玉兰堂;海棠春坞;小山丛桂轩,金粟亭,桂花厅;松吹阁,松籁阁,看松读画轩,寒竹风松亭;兰亭,兰圃;芭蕉院;紫藤廊;小桃林,小桃园,桃花涧;牡丹园;月季园;等等。

    这些经过人的情感渗透滋润而洋溢出的新的生命,以各自特有的姿态与神韵,在风中摇曳,笑面欢唱,抒寄着园主不同的情怀,并使之达到物我交融、情景合一的崇高审美境界。留园五峰仙馆有联语“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达,读汉文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

    除了植物可以言表心志以外,还会在江南园林中常见到一种旱船的建筑形式,如拙政园香洲,同里退思园闹红一舸,江苏太仓寒碧舫,常州近园容膝轩,南京煦园不系舟,上海嘉定古猗园不系舟,无锡蠡园莲舫,扬州寄啸山庄船厅,上海松江醉白池疑舫,嘉定秋霞圃舟而不游轩,青浦曲水园舟居非水枋,绍兴东湖扬帆舫等。由于江南园主多是从官场上被排挤下来的,因而渴望世事清明、东山再起,怀一片为国效忠的拳拳之心,这些船形建筑成为他们扬帆雄飞之前雌伏的心志象征。如果说这还不免停于儒家修齐治平思想解释的话,那么这些船形建筑所体现的道家思想则如前面所说,是纯任自然的渔父“无所系”而笑忘于江湖的象征,故而更具有耐人寻味的意蕴。

    综上所述,江南园林始于清高,终于采真,外师造化是渐进的过程,托物言志是具体的呈现,通过各种建筑的命名与题联,寄寓着园主道家的思想及审美情怀,为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和充满活力的智慧。把握江南园林建筑命名背后的道家思想意蕴,将会在园林游览的过程中获得一个提纲挈领而又通一知万的审美陶冶的作用。

    (责任编辑:李晓光)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