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范文

     李小娟 张万奎

    

    

    

    摘要:目的:研究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19年5月行手术治疗的98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划分成单一麻醉组与联合麻醉组,每组均49例。单一麻醉组采取硬膜外麻醉,联合麻醉组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生理参数、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善时间、麻醉用药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麻醉后30min平均动脉压(MAP)与麻醉前相比均降低,而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与麻醉前相比无显著差异,但联合麻醉组MAP、HR与单一麻醉组相比较优;联合麻醉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善时间、麻醉用药量均较单一麻醉组少;联合麻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较单一麻醉组的30%低。结论: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中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可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有助于避免术中各项生理参数发生剧烈波动,且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下肢骨折,生理参数,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11614 文献标志码:A

    下肢骨折可导致患者活动受限,严重者需长期甚至终身卧床。目前,对于此病常用的方法为手术治疗。老年患者生理机能下降、基础病多,通常无法很好地耐受麻醉。如术中麻醉方法选用不当,易导致患者出现呼吸抑制、低血压等麻醉不良事件。因此,需为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选择麻醉效果好且安全性有保证的麻醉方法。既往临床多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方法,但其具有起效缓慢、麻醉用药量大、骶神经阻滞不全等缺陷。近年来,有研究指出,腰硬联合麻醉可弥补单一应用硬膜外麻醉的不足,其麻醉操作简便,起效迅速,阻滞完善,且对生理影响小,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为进一步验证腰硬联合麻醉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本研究选取98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并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进行分组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将本院2018年3月~2019年5月接受手术治疗的98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疾病诊断参照《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相关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有关下肢骨折的诊断标准,且经MRI及cT确诊;(2)年龄不低于60岁;(3)美国麻醉师协会(AsA)病情分级为I~Ⅱ级;(4)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字。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心脑血管疾患,肝、肾、肺严重功能病变;(2)对麻药存在过敏反应;(3)合并其他类型骨折;(4)近期接受过骨科手术;(5)听力、语言沟通障碍;(6)智力障碍、精神异常。根据所实施麻醉方法的不同划分成单一麻醉组、联合麻醉组,各49例。单一麻醉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61~81岁,平均年龄(71.39±6.08)岁;骨折类型:胫骨颈骨折2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6例,股骨头骨折12例。联合麻醉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62~81岁,平均年龄(71.63±6.22)岁;骨折类型:胫骨颈骨折2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4例,股骨头骨折13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0.5 h均肌注苯巴比妥0.1 mg,东莨菪碱0.3 mg。人手术室后,对患者生理参数进行监测,同时经鼻管吸氧,开放静脉通道补液。单一麻醉组实施硬膜外麻醉,即取患者右侧卧位,选择L2~3椎间隙作为穿刺点行硬膜外腔穿刺,穿刺完成后向头部置入导管3 cm,先注入2%的利多卡因5 mL作为试验量,观察5 min无脊麻表现则经导管注入2%的利多卡因+1%罗哌卡因混合液8-15 mL。联合麻醉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体位同上,选择L3-4作为穿刺点行硬膜外穿刺,穿刺完成后于蛛网膜下隙置入腰穿针,见有脑脊液流出后注入1%罗哌卡因2 mL+10%葡萄糖注射液1 mL,30 s内注药完毕。后拔除腰穿针,并置人硬膜外导管3 cm,术中在麻醉效果减弱的情况下及时通过硬膜外导管追加适量1.5%的利多卡因。术中所有患者均加强生理参数观察,有异常情况发生,则立即对症处理。如血压下降水平超过30%,则静脉给予6-15 mg麻黄碱等。

    1.3观察指标

    (1)监测两组麻醉前、麻醉后30 min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同时记录两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善时间、麻醉用药量。(2)观察两组麻醉期间有无低血压、寒战、呼吸障碍、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以(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生理参数

    两组麻醉前MAP、HR、SpO2测定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麻醉后30min两组HR、spO2测定值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MAP与麻醉前相比均降低(P<0.05);联合麻醉组麻醉后30 min MAP、HR均优于单一麻醉组(P<0.05),详见表1所列。

    2.2比较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善时间、麻醉用药量

    联合麻醉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善时间、麻醉用药量均少于单一麻醉组(P<0.05),详见表2所列。

    2.3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

    联合麻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明显低于单一麻醉组的30%(P<0.05),详见表3所列。

    3讨论

    老年人的骨密度會随着年龄增长不断降低,易引起骨质疏松,增加于下肢骨折发生的可能性。老年下肢骨折以闭合型、不稳定骨折较为常见,首选的治疗方法是手术。但老年人体质较差,代偿能力不足,且通常合并有心血管疾病,无法耐受剧烈的循环功能变化,故其对手术麻醉的耐受力明显不如青壮年患者。给临床麻醉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提醒临床医师在为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选择麻醉方法时既要满足手术镇痛的需要,又要最大限度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临床一般不考虑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进行单纯腰麻处理,是因为腰麻中平面扩散会对患者血流动力学产生较大影响,易使患者出现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而单纯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欠佳,且常出现阻滞不全等情况。由于术中镇痛不完善,难以对术中伤害性刺激进行有效阻滞,致患者体内儿茶酚胺含量过高,可导致患者血压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且硬膜外麻醉的药物使用量偏大,可增加麻醉后各种不适反应、呼吸障碍的发生风险,从而会阻碍手术的顺利开展。具有腰麻与硬膜外麻醉两种麻醉方法优势的腰硬联合麻醉愈来愈受到临床青睐,其作用时间快、镇痛效果好,阻滞完善,同时可便于调控麻醉平面,使其处于安全范围内。且因麻药应用量少,可最大程度保证患者麻醉的安全性。研究表明,腰硬联合麻醉可通过对交感神经发挥有效的阻滞作用而促进容量血管扩张,避免心脏负荷过高,从而有利于患者循环稳定的维持,并可促进其术后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麻醉后30min联合麻醉组MAP、HR与单一麻醉组相比均较优,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善时间、麻醉用药量与单一麻醉组相比均较少,联合麻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与单一麻醉组的30%相比较低。提示采取此联合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优于单一硬膜外麻醉,有利于稳定患者术中各项生理参数,且能减少麻醉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将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中,麻醉效果显著,患者术后各项生理参数无明显变化,且麻醉的安全洼较高。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8:3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