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临床观察 |
范文 | 路丹
摘要:目的:观察骨科患者术后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骨科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采纳“护理差异性”随机分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2例,两组凝血功能、满意度及DVT发生率比较。结果:干预前比较NND一二聚体水平、疼痛程度无差异;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D一二聚体水平增高幅度较低、疼痛评分较低;APTT、PT指标较延长,HGB、FiB值较高;观察组满意率(95%)高于对照组81%;观察组DVT发生率(2%)低于对照组14%。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骨科患者术后能预防形成DVT.改善预后。 关键词:骨科;综合护理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志码:A 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与术后长期卧床、下肢活动少等因素有关,患病后常有患肢肿胀、体温升高、浅静脉怒张等症状表现,未及时治疗引起肺栓塞、患肢缺血性坏死等现象,部分患者可能完全丧失下肢功能、影响日常生活,因此探寻经济、有效及可行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逐渐成为医学界研究热点。赵艳萍学者认为,传统护理的重点是病情监测、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及早期抬高患肢等,忽视个体差异性、疗效单一,未获得患者青睐、认可,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分析骨科患者术后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42例,观察组:男女比例是22:20,年龄43-75岁,均值是(59.26±8.17)岁;骨折类型:膝关节骨折16例,髋关节骨折14例,胫腓骨骨折10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有11例,高中有15例,大专及以上有16例;体重指数19-26kg/m2,均值是(23.15±5.32)kg/m2;对照组:男女比例是23:19,年龄44-78岁,均值是(59.64±8.28)岁;骨折类型:膝关节骨折15例,髋关节骨折13例,胫腓骨骨折14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0例,高中14例,大专及以上18例;体重指数19-26kg/m2,均值是(23.15±5.32)kg/m2。两组比较(P>0.05)。 (1)纳入标准:符合《骨科学》中“骨折”的诊断标准;经CT、MRI确诊;Augar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11分的中高危患者;超声检查显示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者;年龄i>43岁者;体征平稳、意识清晰者;知情并对“知情同意书”签字;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 (2)排除标准:心肝肾功能障碍者;凝血功能障碍、免疫系统疾病者;伴恶性肿瘤者;血糖、血压难控制者;精神障碍、体征不稳定;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遵医嘱用药、口头宣教、维护病房环境等。 观察组实行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综合护理干预。(1)风险评估:术后综合评估患者DVT形成风险,涉及活动能力、创伤风险及特殊风险等,评估标准为三级,轻度7-10分,预计DVT发生率是10%,中度11-14分,预计DVT发生率是11%-40%,重度i>15分,预计DVT发生率≥41%,结合实际制定治疗方案。(2)穿刺护理:合理选择静脉进行穿刺,尽可能避免患肢、下肢静脉,同一静脉处避免反复穿刺引起不适,明确指征者,遵医嘱注射适量低分子肝素,实时监测皮肤黏膜出血情况,降低血液高凝状态。(3)生活指导:指导患者取舒适体位,尽量满足合理需求,叮嘱高质量睡眠、休息,多吃高维生素、低脂肪食物,且多吃新鲜的蔬菜瓜果,每日饮水量≥2000mL,定期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排便,避免便秘引起腹压升高,对下肢静脉回流产生不利影响。(4)压力泵治疗仪干预:涉及仪器是系统压力泵治疗仪,治疗前向患者及家属阐述治疗原理、压力带来的不适,提高依从性,指导患者选择平卧位,放松肢体、固定治疗套于患肢患侧小腿,将手术部位避开,避免压力引起伤口疼痛、渗血,打开电源,将压力值调整为5.32kPa,气囊释放压力,间隔3.5-4.0s,每次30min,2次/日。(5)功能锻炼:术后待患者病情稳定,协助按摩身体、肢体末梢,后期指导其跟随护士的指令,舒缩四头肌、被动屈伸足部及旋转踝部,各动作收缩10s后放松,每日活动5次较适宜。待患者主动运动熟练后,积极鼓励其下床锻炼,避免长期卧床,通过佩戴弹力绷带、弹力袜等形式,促进血液回流,且应用下肢静脉泵,缓解组织水肿、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1.3观察指标 (1)凝血功能:护理后采用全自动血凝仪(SYSMEX公司,CA-7000型)测定两组活化部分凝血酶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時间(PT)、血红蛋白(HGB)及纤维蛋白原(FiB)。 (2)临床指标:干预前后测定两组D一二聚体水平(护理前后抽取两组晨间、空腹时肘部静脉血3ml,离心取血清,采用日本希森美CA-1500血凝分析仪测定)、疼痛程度(参考视觉模拟评分法-VAS,0-10分表示不同程度疼痛,轻度疼痛≤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i>7分,得分越低则疼痛感更轻)。 (3)满意度:查阅知网、万方及维普等学术网站,制定“满意度调查问卷”,涉及健康教育、专科操作及服务态度,CronbachcL信度系数0.85,百分制表示,满意≥85分,一般61-84分,未满意≤6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凝血功能)以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满意度、DVT发生率)以率表示,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凝血功能 观察组ApTT、PT指标较对照组延长,HGB、FiB值较对照组高,P<0.05(具统计学意义),见表1所列。 2.2临床指标 干预前比较两组D-二聚体水平、疼痛程度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增高幅度较对照组低、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所列。 2.3满意度、DVT发生率 观察组满意率较对照组高,观察组DVT发生率(2%)低于对照组14%,P<0.05,见表3所列。 3讨论 经调查研究显示,骨折术后患者受长期卧床、活动受限等因素限制,进而引起DVT形成,分析原因是:部分群体对手术效果及疾病诱因缺乏正确理解,易致焦虑、烦躁等心理障碍,不敢下肢活动,引起静脉血液流动滞缓、大量积聚白细胞现象发生,基本活动范围内逐渐形成内膜损坏,激发凝血流程、形成血栓,未及时治疗影响预后效果,因此王彬彬学者认为,早期行对症护理尤为重要。 本研究示:干预前比较两组D-二聚体水平、疼痛程度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增高幅度较对照组低、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APTT、PT指标较对照组延长,HGB、FiB值较对照组高;观察组满意率(95%)高于对照组81%;观察组DVT发生率(2%)低于对照组14%,P<0.05(具统计学意义),说明本文与王丽等文献结果接近,分析原因发现:(1)正常群体中,凝血功能处于正常状态,患者发生骨折后,凝血功能紊乱、增加血栓风险,影响脑血管的血液供应,诱导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体征,因此凝血功能综合评估患者发生DVT的严重程度,实行综合护理干预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静脉回流,利于稳定病情、缓解不适。(2)交联纤维蛋白原讲解产生的物质即为D-D,对评估新鲜血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机体内凝血情况能综合评估,因此实行综合护理干预能降低DVT发生率,其属于新型的护理模式,将“以人为本”理念落实到实处,提供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具以下优势: (1)术后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预防DVT计划,确保护理措施有针对性、可行性,且穿刺护理能缓解患者反复穿刺疼痛,穿刺时尽量将患肢、下肢避开,预防发生DVT; (2)生活指导涉及营养支持、睡眠干预等,增加营养物质摄入量,满足机体所需的营养需求,提高自身抵抗力、免疫力,促进骨折端愈合; (3)合理使用压力泵治疗仪能提高肢体血液流速,抑制凝血因子,避免凝血因子在血管内膜黏附,改善周围血管凝血状态,按摩深度能达到深静脉,缓解术后疼痛、降低DVT发生风险; (4)早期行康复锻炼能降低血液黏度、提高血液流速,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骨科患者术后行综合护理干预能改善凝血功能、预防DVT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具临床可借鑒性。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