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体认视角下的身体-情感转喻研究 |
范文 | 凃茜
摘要:身体-情感转喻是一种以身体行为喻示情感的身体-情感语言表达[5]。本文以身体-情感转喻表达式为研究对象,拟从体认语言学的“现实-认知-语言”体认视角,探讨身体-情感转喻的语言生成特征并解读其背后所反映的人类思维的认知特征,从而对人类的认知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体认观;现实-认知-语言;身体-情感转喻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05-0011-02 0引言 身体-情感转喻是人类情绪表达的一种,是以人的身体行为喻示情感的身体-情感语言表达。下面是身体-情感转喻表达式的一些例子: 例1: (1)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名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别了,司徒雷登》) (2)肖云仙呼天抢地,尽哀尽礼治办丧事,十分尽心。(《儒林外史》) (3)永(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经·周南·关雎·序》) 三个句子中划线部分都是身体-情感转喻。(1)这个转喻是以人拍着桌子站起来的行为状态来喻示人内心愤怒的情感;(2)是通过描写人大声叫天和用头撞地的身体状态来喻示人的心理情感;(3)用人双手舞动,双脚跳跃的行为动作来喻示人的心理情感。从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身体-情感转喻的本体是思想情感,喻体是人的身体行为动作。身体-情感转喻表达式可以通过观察人的外部身体行为来感知人的内部情感[2]。 从相关文献看,国内外对身体-情感转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归类和应用,主要涉及对身体情感转喻类型的归纳,具体语言现象的分析,情感转喻和情感隐喻的关系和英汉情感转喻的对比研究上,虽然国内对身体-情感转喻的问题展开了研究,但基本都是在分析情感隐喻时略有提及,对身体-情感转喻的系统研究还很少。国内一些专家学者从考察人类认知规律入手,更进一步地研究了身体-情感转喻的生成过程和理解过程,其研究重点是身体-情感转喻的过程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人们是如何能够感知他人情感的[1]。这些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深刻认识和了解身体情感转喻现象,但基于人类认知的身体-情感转喻生成和理解的研究大多是基于语言隐喻。鉴于此,本文以身体-情感转喻语言表达式为研究对象,从体认语言学的“现实-认识-语言”体认视角,研究身体-情感转喻表达式的生成及理解以及其背后所反映的人类思维和认识的某些特征。 1身体情感语言表达的构式特征 认识语言学认为,与隐喻相比,转喻对概念的形成和理解,对思维和语言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转喻是在表达中借一事物指代另一事物,而这两事物应具有部分与整体或者同一整体内部分与部分的关系[4]。转喻也倾向于用具体的事物代替抽象的事物,身体-情感转喻(人类情绪语言表达的一种)就运用了转喻的“具体-抽象”代替功能,以人类身体行为状态来喻示情感。情感是人类最普遍和基本的身体经驗之一,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身体-情感转喻是基于身体体验的一种语言现象,是人们在与现实生活进行“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以躯体动作转喻抽象情感”的语言表达式[6]。 2体认视角下的身体-情感转喻生成和理解分析 2.1“体认原则”的引入 王寅在认知语言学的基础上提出将认知语言学修正为“体认语言学”(Embodied-cognitive Linguistics 简称ECL)。“体认语言学”的核心原则可归纳为“现实-认知-语言”,即心智和语言都是来自对现实的“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 “体认原则”三要素之间存在着“决定”和“影响”的双重关系:(1)现实决定认知,认知决定语言。(2)语言影响认知,认知影响语言。从左往右的决定关系表明:语言的生成是基于人们对现实的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从右往左的影响关系表明:对语言的解读依赖于人们的认知水平和人体的感知觉系统[3]。可以将其转换为图1。 依据体认原则“现实-认知-语言”,我们对例1的生成过程可以描述为:首先要有来自现实的某种刺激,使人们产生了某种情感,这种情感导致做出某种行为,这种动作以心理表征的方式存在于人脑,最后用某一语言表达式(身体-情感转喻语言表达式)来呈现这种心理表征;而对其解读过程可表述为:当人们读到例1的句子或看到他人做出例1中相应的动作,存储在头脑中关于该动作的心理表征就会被激活,即将语言表达式或者相关动作转化为自身大脑中的意象,形成自身的感受。 2.2身体-情感转喻的生成和解读分析 2.2.1喜悦身体情感转喻 例2: (1)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意大利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步出舱门,面带微笑的向大家挥手致意。(《人民日报》,2019-8-7) (2)中国选手谢震业以19秒88的成绩夺冠并打破亚洲记录,成为首个男子200米20秒大关的黄种人,谢震业开心地向镜头竖起了大拇指。(《人民日报》,2019) (3)2019年高考最后一科结束后,同学们踏着欢快的步伐,满面笑容的走出考场。(《人民日报》,2019-6-9) 根据体认语言学的“现实-认知-语言”原则,我们可以把例2中(1)的生成过程理解为:当习主席和夫人走出飞机,看到人们热情接机的刺激产生了喜悦的情感并导致做出挥手的动作。用“挥手致意”转喻导致这种行为的“喜悦高兴”的心情。 另一方面,要理解和读懂某人的行为,可以通过解读身体-情感转喻语言表达式;也可以直接通过他人的行为动作来理解内心情感。本文将重点讨论第二种情况。首先,当他人看到习主席面带笑容地向大家挥手致意,存储在大脑里关于关于该动作的心理表征就会被激活,观察者在该心理表征的基础上将最初的意象进行格式塔转换,实现对这个事物的联想和想象,从而获得感受。 2.2.2悲伤身体-情感 例3: 李宗伟在退役发布上说道:“为我的国家夺得奥运金牌一直是我的梦想,但遗憾的是,我不能实现这个目标了。”李宗伟不禁满眼泪水地低下头并哽咽到。“但我确信,马来西亚队总有一个会拿到金牌的。”(《人民日报》,2019-6-13) 同样根据体认语言学的“现实-认知-语言”原则,我们可以将例3的生成过程解读为:运动员李宗伟因身体原因而退役,想到自己为国家夺得奥运金牌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内心满是失落和伤感,最后李宗伟满眼泪水地低下头。 3结语 本文从身体-情感转喻语言表达式入手,运用体认语言学的“现实-认知-语言”原则对身体-情感转喻语言表达式的生成和理解过程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对其背后反映的人类思维的某些特征与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身体-情感转喻语言现象其实是人们在与现实进行“互动体验”和心智上的“认知加工”基础上形成的语言表达式。 参考文献 [1]Lakoff,G.,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徐盛桓.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J].外国语文,2010,26(5):30-35. [3]徐盛桓.心智如何形成句子表达式?[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19(2):1-8. [4]徐盛桓.镜像神经元与身体-情感转喻解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48(1):3-16+159. [5]徐盛桓.心理因果性视域下汉语身体-情感隐喻解读——身体-情感语言表达研究之二[J].外语教学,2016,37(3):1-7. [6]蓝纯,刘娟.漫画《梦里人》中的“愤怒”图像转喻和隐喻[J].外国语文,2014,30(1):61-66. (责编:王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