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研究现状与热点分析 |
范文 | 张燕 [摘要]以2009—2018年CNKI期刊数据库中高校意识形态的相关论文为研究数据,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文献计量法,结合Citespace软件绘制的知识图谱,揭示了近十年中国高校意识形态研究领域的发文数量、载文期刊、发文作者与所在机构等方面呈现出的特点,指出当前高校意识形态研究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高校;意识形态;文献计量 一、引言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上指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要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可靠接班人的高校,在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下,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要战场。目前对高校意识形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意识形态的研究背景与研究视角、关于高校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与存在的问题的探究、关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路径的探析,鲜有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成果。为了厘清近十年高校意识形态研究领域的基本状况、发展特点和当前的研究热点,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文献计量法,利用Citespace软件,对该研究领域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论文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以“高校AND意识形态”为主题词,于2019年7月26日检索2009—2018年近十年的文献共计3736篇,对不相关的文献进行剔除,最终选取3421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数据转换,对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合并清洗,分别进行文献增长规律、研究机构与作者、研究热点的分析,以准确把握中国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研究进程。 三、高校意识形态研究的结构特征 (一)期刊论文数量年度分布 通过对近十年高校意识形态研究发文量的统计,可以整体把握该领域研究发展的情况。2009—2018年间中国高校意识形态研究论文在时间上呈现出阶段性,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3个阶段:第一阶段(2009-2013年)为成长阶段,该阶段的年论文数量在200篇以下,此时期论文总数为720篇,占总量的19.27%,但是论文发表量总体趋势是在持续稳步的增长。第二阶段(2014—2016年)为快速增长阶段,这时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新的考验,同时也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路径,变化带来了新的研究角度和方向。第三阶段(2017—2018年)为平稳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每年的论文数量均在600篇以上,表明高校意识形态在国内已处于共同重视研究阶段。 (二)发文期刊统计分析 通過发文期刊类别及发文情况可以大致揭示高校意识形态研究的质量和层次。高校意识形态研究的3421篇论文发表在946种期刊上,其中教育类期刊有908种,发文3023篇,平均发文量3.3篇;政治类期刊有186种,发文261篇,平均发文量1.4篇;新闻传播类期刊112种,发文126篇,平均发文量1.1篇;马克思主义期刊有60种,发文54篇,平均发文量不足1篇。 核心期刊有95种,发文298篇,平均发文量3.1篇;CSSCI期刊有30种,发文63篇,平均发文量2.1篇。发文量排名前十的期刊是《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58篇)、《思想理论教育导刊》(72篇)、《思想教育研究》(61篇)、《学理论》(53篇)、《中国高等教育》(45篇)、《文教资料》(41篇)、《北京教育(德育)》(40篇)、《黑龙江高教研究》(36篇)、《才智》(32篇)和《思想理论教育》(30篇)。 可见,高校意识形态研究发文期刊的类别较多、分布较广,主要以教育类期刊为主。核心期刊的种类偏少,平均发文量尚可,说明论文水平和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 (三)高校意识形态研究作者、机构分析 中国高校意识形态研究发文量最多的是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的王淑芳(8篇),其次是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的黄蓉生(6篇)、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的朱继东(6篇)、长春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的陈爱梅(6篇)、中国地质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刘佳(6篇)。 十年内,一共有1217个机构进行了高校意识形态的研究(同一机构的不同部门归属为一个机构),从发文量来看,排在前五的研究机构为武汉大学(52篇)、东北师范大学(38篇)、西南大学(37篇)、新疆师范大学(30篇)和桂林理工大学(29篇),各高校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高校意识形态的研究工作,可以认为这些机构是中国高校意识形态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 通过Citespace软件生成研究机构合作的知识图谱,可以得到,最大的合作网络包含14个机构,占整个网络的6%,该合作网络以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核心,与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组成了合作网络,其次是以中国社会科学院为核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等组成了合作网络。 (四)高校意识形态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对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提炼,高频度关键词能反映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利用Citespace软件形成高校意识形态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选择同一年内出现频次前50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采用最小树算法对网络进行裁剪。可以得到,“高校”和“意识形态”作为检索关键词出现频次是最高的,分别为870次和810次,其次“思想政治教育”(446次)、“大学生”(434次)、“思想政治理论课”(233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19次)、“新媒体”(169次)、“对策”(169次)、“主流意识形态”(134次),以上关键词反映了近十年高校意识形态的研究热点。 (五)高校意识形态研究的演进趋势分析 突现词是指在短时间内频次相对增长率较大的词,利用Citespace生成突现词图谱,包括突现词、突现强度、起止时间等信息,结合对相关文献的进一步研读和分析,可将中国高校意识形态的研究划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2009—2012年、2013—2015年、2016—2018年。 第一个时期(2009—2012年),这个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突现强度最大,高达51.6373。该主题词代表了高校意识形态研究的重要方面,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①,因此受到广泛关注。同时“社会思潮”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突变强度也较大,分别是9.7673和9.1756。综合来看,高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打造优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实现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治理能力,是这个时期高校意识形态研究前沿。 第二个时期(2013—2015年),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②。这个时期,学者们以“中国梦”为切入点,探讨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从起止时间来看,这个时期,学者们对新疆高校意识形态研究的关注度从2010年一直持续到2015年。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工作,新疆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直接关系着新疆的稳定、新疆的发展和新疆的未来③。 第三个时期(2016—2018年),伴随着慕课和自媒体的快速发展,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这个时期的学者主要探讨慕课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所带来的挑战④以及如何利用慕课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同时以新媒体和自媒体为出发点,研究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以及如何安全有效地利用好新媒体这个介质,有效地拓展溝通平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实效的研究。“自媒体”和“慕课”一直从2016年持续到2018年,成为延续至今的最新研究前沿。 四、结论 1、发文时间方面,高校意识形态研究大致经历了成长阶段(2009—2013年),快速增长阶段(2014—2016年)和平稳发展阶段(2017—2018年)。 2、载文期刊方面,高校意识形态研究发文期刊的类别较多、分布较广,主要以教育类期刊为主。 3、研究力量方面,高校意识形态研究以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主要研究基地,由高校教师、硕博士研究生等为主要研究群体,形成了以武汉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为核心的两大合作网络。 4、研究演进趋势方面,第一时期(2009—2012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打造优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实现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治理能力的研究;第二时期(2013—2015年)探讨“中国梦”在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博弈主动权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新疆高校意识形态展开研究;第三时期(2016—2018年)利用慕课和新媒体技术,探讨高校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机遇以及实践。 [注释] ①曹迎春.关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J].学周刊,2018(10):185-186. ②百度百科.中国梦(习近平提出的指导思想)[EB/OL].[2019-08-26].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9B%BD%E6%A2%A6/60483?fr=aladdin. ③朱西括.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新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J].黑河学院学报,2018,9(3):1-3. ④陈雨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慕课”的发展境遇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07):84-8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