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互联网+”时代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机遇与挑战
范文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属于企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互联网+”时代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承担着时代使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需要振奋精神、掌握机遇、应对挑战、找到新出路。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机遇;挑战

    [作者简介]何旭(1988-),男,汉族,河北任丘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政办公室秘书,政工师,研究生,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执政党建设、领导科学。

    [中图分类号] D64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0)10-0054-03

    一、“互联网+”时代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

    (一)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随着物质文明的持续发展,人类价值的实现与人的整体发展对精神文明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要在新时期得到新的突破,就必须展开全面深入变革,而大发展、大改革、大调整阶段的价值理念、中西方思想形态的价值矛盾、中国民族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矛盾等,均是当前企业所遇到并必须处理的问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引导企业稳定发展显得非常关键。

    新时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借助互联网系统,大力宣传、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把握价值观方面的主动权、主导权以及话语权,指引人民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中国梦”和“企业梦”相结合

    “中国梦”属于中国人民始终追求的发展奋斗目标,是海内外华夏儿女的共同愿望,具有较强的历史感与时代感。习近平明确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其基础内涵是促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以及国民幸福。

    企业也存在“企业梦”,“企业梦”属于在“中国梦”基础上的具体体现方式。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企业发展应与国家富强、时代进步相统一。企业在设置发展目标、分级目标时既要重视经济利益的提升,还要肩负社会职责,服务“四个全面”发展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观念,把“企业梦”和“中国梦”相结合,通过实际行动实现“中国梦”。

    (三)促进企业职工的整体发展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个重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强调的“以人为本”科学观念,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价值观同中国实际相融合的最新成果,执行于企业中,就是需以企业职工的发展为中心。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丰富了职工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而且也带来了很多问题。人的本质属于自由自主的劳动,而现代化科技的进步,私有经济问题是无法避免的。针对企业内产生的企业和职工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矛盾的情况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便显现出来。企业发展为了员工,以人为本,促进职工的整体发展,将思想政治工作深深融入生活当中,扎根在职工当中,了解职工愿望,解决职工困难,提高企业生命力、创新力和亲和力。

    二、“互联网+”时代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机遇

    互联网具备及时性、整体性、开放性以及虚拟性等特征,促使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机遇。

    (一)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提出“互联网+”发展计划,提升“互联网+”思维,既是对经济建设的考量,更关键的是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现今,需要有序有力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标准化、制度化。有了党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以及网络技术的科技力量,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会得到进一步改善,进而有助于企业的持续转型升级。

    (二)新媒体科技提供了信息沟通系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终端与手持终端已经与人民的日常生活相关联。企业职工尤其是青年职工,通过计算机、手机采用微信、微博、QQ等APP获得信息、表述心声、传递故事的数量不断增加。企业原来的政工机构形同虚设的现象在新媒体科技背景下得到了好转,新媒体科技的不断进步为企业思政工作的开展节约了成本,带来了新的信息传递系统。以新媒体为基础,以简洁、轻松、愉快的形式向职工展现企业形象,传递图文并茂的内容,使企业职工在形象、有趣、直观方面接受教育,在无形中渗透于职工的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

    (三)“互联网+”思政工作方式的优点

    以往的企业思政工作一般以“你说我听”“居高不下”等形式进行,这类工作方式难以被职工接受,甚至会出现逆反情绪,而“互联网+”思政工作的新型方式就对此进行了完善,存在很强的优点。以互联网为载体,克服了时空的制约,可以及时传送企业正能量,听取且了解企业职工的思政情况,实现信息沟通的双向化。借助互联网信息资源对职工进行思政教育,提升职工的思想政治涵养,使得企业职工树立起满足时代发展所需的道德品格及進步思想理念。

    三、“互联网+”背景下企业思政工作遇到的新挑战

    (一)数据开放性

    “互联网+”环境因为信息传递形式的革命性改变,传统媒体所具备的自净和过滤作用被解构,而国内互联网法的建立也未紧跟网络科技的发展速率。在互联网空间中个人道德素养不能判断,新闻的公布制约标准很低,网站为获取点击率,发表、转载虚假内容,扰乱用户的视线,如此给企业自身活动造成较大困扰。而且,在网络数据资源形成、传递中进一步受到源自西方意识形态、价值理念以及思想文化的严重冲击,思政工作的任务比任何阶段都要艰难。特别是企业在思政培养方面,存在始终不受关注的弱点,若想化解这类困难,还要走很长一段路。

    (二)去中心化显著

    在网络上,每个账号,均像个独立的小媒体,所有人均是传递者,均能够发出自己的心声,表现出百花齐放的现象。扁平化、去中心化是“互联网+”社会的关键特点。吸取大量的社会思想文化、重视本身的思想意识表述、利益诉求尽管比较重要,但过度的以小我与小团体为主,主流媒介的数据传递必定受到干扰,企业思政培训的阵地也在变化,怎样坚守传播阵地,唱响主旋律,讲好中国故事是“互联网+”背景下遇到的新课题及新挑战。

    (三)话语体系矛盾

    “互联网+”时代下,企业对政工团队的组建认识不够,政工机构成“冷衙门”,因为先天不够,后天不受重视,政工团队缺少学习动力,组织政工工作依旧是根据以往的开会宣读中央政策、居高临下的状态组织思政教育等滞后的方式方法,特别是讲话信息陈腐晦涩、缺少新意、脱离民众,造成思政工作的效果不明显,甚至产生思政活动的死循环与不良循环。

    (四)互联网出现并且会长期有很多不道德、不正常的行为

    因为互联网的匿名性与开放性,在消息的发布方面顺畅无阻。如此就给各种道德颓废与行为不轨分子提供了方便。网民若缺少健康思想情操与主动抵制不良信息诱惑的较强毅力,其后果十分严重,特别是对正在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来讲影响非常大。

    (五)“网络软暴力”情况严重

    互联网正遇到制造国家政治经济混杂的黑色内容的冲击与网络犯罪等问题。这种信息尽管数量很少,但其引起的危害远远超出了黄色内容。有些非法组织也开始借助网络发布消息,传送信号,兴风作浪。例如,原来的“法轮功”便是反复在网络上大肆宣传“法轮大法”的不健康言论,从精神层面毒害社会大众;藏独、疆独群体常常采用互联网的自由与开放性呼吁不知道真相的民众跟随其骨干集中闹事。①有些犯罪者也使用网络开展经济诈骗、网上赌博、非法传销以及非法中介等活动,导致部分人蒙受较大损失,使有些家庭的和睦被破坏,给社会带来了很多不稳定性因素。

    四、“互联网+”背景下企业思政工作的新路径

    思政工作的人员在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时,必须掌握时机,充分突出“互联网+”的优点,扬长避短,积极创新,寻找思政工作的新路径。

    (一)提高互联网思想,将思政工作提到重要日程中

    “互联网+”时代属于一个数据量大爆炸的时代,对人民的思想意识带来了较大冲击,是人民必须面临而不能避免的问题。②所以,政工干部需要改变理念,形成科学的网络意识。要充分认识互联网给思政工作提供的机遇与挑战,从战略层面注重互联网的发展。

    (二)加大网络监管力度

    企业思政工作应加强纪律教育,企业政工机构应端正态度解决问题,疏堵融合,完善网络行为,加大企业网站监管力度。对于互联网与新媒体发展改变的新趋势,应深刻了解思政工作在“互联网+”时代遇到的新问题,寻求新方法与新路径,全面提升“互联网+”思政活动的主动性、针对性以及时效性。③要提高创新思想,积极探究有助于破解工作问题的新措施、新方法,充分使用新科技、新应用,革新改变媒体传递模式,占领数据传递制高点。

    (三)规范中心阵地

    “互联网+”时代的去中心化无法逆转,怎样保证传统媒介传递主流思想、个体客户确定本身个性化,就需要转变思维,实现“中心再造”,通过新旧媒介结合为契机创建平台,固定壮大服务阵地。企业应使用现有资源,拓展路子,创建集中纸媒、电视、计算机、手机4种传递终端于一体的互联网数据互动传递“全媒体”集合。④不仅坚守企业思政工作的中心阵地,还维护了职工的话语权以及个性追求,保证企业集中社会正能量、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作用。

    (四)建立“互联网+”时代的话语体系

    语言属于一个社会的标志,还烙上了这一时代的烙印。“互联网+”社会对其话语体系也提出了特殊要求。一般企业相较于国企而言,更加容易接受新的事物,以及传递新的事物。企业应以其特殊的优势,掌握“互联网+”的话语特点,推动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倡宣传思想活动新文风。习近平系列讲话凭借其朴实、形象的话语使人倍感亲切,迎合了“互联网+”时代下大众化需求。企业思政人员需学习其基于群众立场、说群众话语的形式,提高思政培训话语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在新媒体传递方面,能够借助《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等话语形式。⑤《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新闻评价在文本视角方面表现出微言大义、立场明确的语言特点,和“诉诸理性”及“诉诸情感”相融合的论证形式,在语境观念下不仅遵循权威,又尝试创建“与民众协商式对话”的形式,企业需要发挥其特殊的活力、创新力,融入“互联网+”背景下话语体系的建立之中。

    (五)依靠网络速度,提高思政工作的时效性

    企业思政工作最注重时机,若错失了最好时机,思政工作就很难获得应有的成效。当前采用的思政教育模式依旧比较传统,过程比较繁琐,工作节奏很慢,基本上每种大型教育均要通过从上到下逐级建立具体的方案、下发通知、编制实施计划指导开会部署等多个环节,导致工作开展比较落后,如此就使得思政工作者丧失了对教育对象及时展开教育的最好时机,削弱了思政工作的时效性。借助互联网能够克服这个弱点,其可以将资源瞬间传递每个网点,为思政教育的及时性带来了可能。党群机构应善于使用互联网,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把教育通知、教育方案、讲课素材直接发到基层。⑥把素材直接上网,既能够节省时间,还能够大幅度削减人员、物理以及财力的投入。也能够在企业内网上设置“某某对话”“某项论坛”“意见和呼声”等栏目,立即掌握被教育人员的思想反映,提高思政工作的及时性、针对性与时效性。

    (六)应用网络资源,持续丰富思政工作的新内容

    深刻的知识内涵是提升思政工作效率的重要保障,这类思想工作的信息,在以往的思政工作中,大都采用报刊、杂志等素材,采集缓慢,资料零散,明显限制着思政工作的有效性。⑦而这类问题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就能够有效解决。由于网络资源存在共享性,其克服了地区与空间制约,只需在计算机前点击鼠标,检索便捷,为培训教育提供了一定条件。如此就需要党群人员积极开发使用网络资源,不断提高政治教育培训的知识性、有趣性,新颖性以及吸引力。

    (七)借助网络优势,转变思政工作的形式

    以往的思政教育重点关注正面突破,展开大规模与随机性的当面思想教育,思政工作的形式在“互联网+”时代依旧能够依靠网络优势來开展,但是在实施大规模“阵地战”时,还要掌握互联网的特征,采用网络时能够采取匿名手段,对不健康的内容与反动言论提出驳斥,且结合实际情况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引,在教育过程能够突出互联网声、像、图、文并茂的优点,由此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

    综上所述,企业要积极应对“互联网+”背景下思政工作所遇到的机遇与挑战,应用好、发挥好、管控好互联网,因势利导,促使互联网成为企业加强与改善思政工作的新路径。企业要根据党中央决策布置,科学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新时代发展。

    [注释]

    ①张纹羽.基于“互联网+”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优化研究[D].广州大学,2019.

    ②贾玮.“互联网+”条件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实效性路径研究[J].智库时代,2019(20):46+48.

    ③徐燕宇,潘佳艳.“互联网+”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智库时代,2019(19):124+134.

    ④顾东雅,金绍娣,程卫华,谢继田.“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才智,2019(11):12.

    ⑤宁楠.“互联网+”背景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有效性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8.

    ⑥邱羽.互联网+时代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和挑战[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5):181-182.

    ⑦李行.“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19:3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