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论红色文化的价值精髓及其当代传承 |
范文 | 刘浩林 李清平 [摘要]红色文化是革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其核心要义与价值精髓体现为:“为主义而牺牲”的理想信念,“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的政治立场,“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精神底蕴,“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论品格。新时代要切实增强红色文化自信与认同,创新拓展红色文化依托载体,搭建完善红色文化传播平台,并积极开发引导大众文化需求的红色文化产品,使红色文化时代价值得以有效实现。 [关键词]红色文化;价值旨趣;传承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19)02-0109-06 红色文化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独特气象。革命、建设年代中国红色文化一度枝繁叶茂,以主流意识形态和大众文化立场的双重存在,统摄着人们的话语表达和思想价值取向。改革开放之后,“告别革命”思潮对思想文化领域造成很大的冲击和影响,曾经高度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的红色文化有所沉寂,但红色记忆并未完全退场,相反随着近年来红色旅游热潮的兴起,红色文化基因广泛渗透到不同社会领域和话语体系,对现实社会政治经济产生着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一、概念厘定:深刻把握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与本质特征 国内学术界对红色文化的研究历时不久。最近几年,关于红色文化的研究成果才日渐增多。因此对于红色文化概念的界定及其基本内涵的表述,依旧没有形成一致认识。对红色文化基本概念的界定,或者对红色文化基本内涵的不同理解,直接关涉对红色文化的价值判断,从而影响到红色文化的传播传承效果。科学准确界定“红色文化”概念是开展红色文化研究的逻辑出发点,是构建红色文化学科体系的内在要求。要准确揭示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必须把握红色文化的本质规定性,明确红色文化形成的实践主体、基本内容与内在价值属性。基于此,一般意义上的红色文化应是革命文化的当代发展。但由于红色文化概念的统摄性与包含性远较革命文化宽泛,因此,后革命时代衍生的與革命文化相联系的文化成果与现象,都可以归集于红色文化的范畴。基于这样的认识,如果要给红色文化一个确切的内涵界定,可以认为: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将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理论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机整合、优化创新而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形态。 红色文化作为作为中国多样文化形态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既有其他文化的共性,同时亦具有自身不可复制的独特属性。 (一)红色文化的阶级性 红色文化产生形成的实践主体是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大众。政党的本质属性是其阶级性,无产阶级政党是伴随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即19世纪40年代出现的。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政党,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代表着无产阶级的利益,领导人民群众进行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由于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领导被压迫阶级和人民在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过程中凝结形成的物质和精神遗存,因此红色文化理所当然要体现工人阶级以及一切被压迫阶级的利益,显然具有阶级性。 (二)红色文化的大众性 五四运动以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创立,红色文化也相伴而生。红色文化的孕育形成固然与中国共产党密切关联,但不可否认的是其服务对象和受众却是人民大众。五四运动时期,红色文化在形态上尚停留在革命精英文化层面。但是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文化的主要表现形态已大众化为先进的革命指导思想和蓬勃发展的革命根据地文化。如苏区文化,抗日根据地文化,解放区文化。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红色文化除体现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红色文化艺术外,也涵括彰显红色文化价值内涵的革命和建设精神,另外则物化为人民群众乐于瞻仰参观的红色历史遗存。改革开放时期,红色文化开始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潮流,与时俱进地被开发成为红色旅游资源,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与教育。新的时代条件下红色文化的大众化属性得以全面体现与张扬。 (三)红色文化的时代性 红色文化是顺应时代需要的产物,又是与时俱进的文化形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苦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孕育形成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这些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文化精神的结晶,它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三座大山的政治目标联系在一起。抗战时期,红色文化又成为激发民族主义情感,培养人民群众爱国精神的有力武器。到了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创新的文化理念深深融入红色文化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当中。总之,红色文化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而进步,随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其内涵与功能也与时俱进,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性。 二、价值旨趣:深度解析红色文化的核心要义与价值精髓 红色文化是个庞大的文化系统,其内容、形态纷繁复杂,既蕴含许多仍然有利于现实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的价值元素,也包括一些不合时代发展的思想意识。新时代传承发扬红色文化因之也有一个辩证对待,去粗求精的扬弃过程。那么,红色文化当中最能体现其特质的核心要义和价值精髓是什么? (一)“为主义而牺牲”的理想信念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理想信念一直是支撑共产党人奋斗实践的精神动力。正如邓小平所说:“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1]P110 红色文化之所以能在中国传承不绝,其中蕴含的理想信念之光是穿透时空的核心力量。早在井冈山武装割据时期,革命先辈正是怀着“为主义而牺牲”的精神,才孕育了具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井冈山精神。方志敏烈士1935年1月在北上抗日途中不幸被捕,随后壮烈牺牲。他在狱中写下不朽名言:“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皖南事变后,叶挺将军在敌人狱中坚持真理,坚持斗争,使敌人无可奈何,后在中国共产党坚持交涉下国民党才被迫将其释放。出狱后叶挺将军第一件事情就是请求党恢复他的党籍。 由上可见,红色文化当中,最令人心震撼的,就是革命者坚定不屈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红色文化的形成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史。在党的奋斗历史上充满了为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而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和先烈。正是由于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才使得中国共产党由弱到强,从几十人发展到八千多万人。 (二)“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的政治立场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主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2]P980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与恩格斯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目的进行了经典阐述:“过去的一切运动那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3]P262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根本目的的经典论断,在列宁那里得到了更为明确的论述和更加具体的规定。列宁在论述无产阶级文学的根本任务的时候指出:“它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不是为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几万上等人服务,而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4]P650 “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是毛泽东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在中央苏区时期提出的重要命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更求。在此基础上,基于中国共产党长期的革命实践过程,又形成了非常丰富的“为人民服务”思想。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强调:“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2]P875后来张思德延安烧炭时不幸牺牲,为了悼念张思德,毛泽东动情地做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报告,将“为人民服务”上升为对人民军队和党员干部的普遍要求。报告中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2]P1004“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是红色文化的基本政治立場,也是中国共产党全部政治道德的核心观念。无论是“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价值取向,还是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的不仅是革命战争年代党员干部的最高行为准则,也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所必须奉行的价值理念。 (三)“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精神底蕴 红色文化中蕴含太多革命先辈们筚路褴褛、艰苦奋斗的文化精神。毛泽东指出:“我们民族历来有一种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要把它发扬起来”[5] 井冈山斗争时期,国民党在军事上对井冈山根据地反复进攻,经济上严密封锁,由此造成革命根据地极端的物质困难,以至于毛泽东感叹说:“有时真是到了极度。”[6]P531941年开始,为了打破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及抗日根据地实行的经济封锁,中国共产党从长远战略意义考虑,派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实行屯垦,生产自救。短短的三年内,三五九旅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为陕北的好江南。革命战争时期,就是靠着这样的艰苦奋斗精神,党和红军终在逆境当中坚持下来,艰难奋战而没有溃散,最终才有了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没有丢掉,反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进一步的弘扬。毛泽东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根本的是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7]P329他在八届二中全会的讲话里有一段话说得非常形象:“一九四九年在这个地方开会的时候,我们有一位将军主张军队要增加薪水,有许多同志赞成,我就反对。他举的例子是资本家吃饭五个碗,解放军吃饭是盐水加一点酸菜,他说这不行。我说这恰恰是好事。你是五个碗,我们吃酸菜。这个酸菜里面就出政治,就出模范。解放军得人心就是这个酸菜,当然,还有别的。”[7]P399 中国共产党诞生98年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史。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锐利武器。重温党的历史可以认识到: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中国共产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也是靠着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艰苦奋斗精神是红色文化精神的象征,是党、国家和民族的传家宝。 (四)“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论品格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精髓。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是坚持实事求是精神的典范。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也成为党的思想路线。 大革命失败后,面对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关键时刻,毛泽东根据敌我力量的对比情况,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提出“上山”思想,由此开启了实事求是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结果。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时期,毛泽东经常接到湖南省委和中央的错误指示,命令毛泽东率领有限的红军主力去攻打大城市。此时的毛泽东深受考验,正如他自己所言:“湖南省委对于此间的行动计划,六七月间数星期内,曾三变其主张”,“我们接受了这样硬性的指示,不从则迹近违抗,从则明知失败,真是不好处。”[6]P79毛泽东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为此毛泽东在井冈山被撤过职,挨过处分,但到底是坚持下来了。延安时期,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内涵做出了科学的总结,将实事求是总结升华为党的思想路线。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其中谈到:“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8]习近平总书记对实事求是精神的论述,充分表明,无论是在中国革命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当中,都必须要把握实事求是这一精神法宝,只有这样才能把党的事业胜利推向前进。 三、实践传承:深入探寻红色文化价值延续的现实途径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不懈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之结晶的红色文化,需要在新时代大力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当代价值的实现,既需要整个社会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与自信,也需要营造积极的社会条件和氛围,寻找红色文化实践创新的合适载体,探求红色文化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一)切实增强红色文化认同与自信 由于所处的时代、文化水平、人生经历、年龄特征存在差异,不同时代、不同群体对红色文化的情感、态度、认可程度不一。对于生活在革命战争年代的人们来说,他们亲历了红色文化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对伴随其中的苦难与辉煌有切身感受,更能主动接受、认可、弘扬红色文化。但是,对于改革开放之后出生,生长在当今“安逸”和“富足”年代的新生代群体是否依然认同红色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核心文化立场,红色文化是否还能引起青年一代心灵的共鸣,确实存在一定的危机与考验。红色文化认同危机的存在不仅使人的价值取向迷茫、文化自信缺失,也会不同程度改变其思想和行为方式,如:追求物质享受、感官娱乐至上、嘲笑崇高、冷漠自私、做事缺少责任感等。所有这些,将使未来一代的集体人格发生巨大裂变,从而严重影响中国的未来发展。 红色文化是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观念意识形态,其话语表达形式也许与现时代大众话语存在某种程度上的疏离。但不可否认,红色文化的核心精髓在当代依旧能够提供正确的政治观念和价值导向。可是由于改革开放进入深水期,思想文化领域的多元化态势对红色文化的大众化传播形成强大的消解力量,红色文化在社会成人群体中被世俗功利文化所挤兑,在未经革命文化熏陶的青少年群体中更是普遍遭遇认同危机。这一现状,无疑会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偏离正确方向。正因为如此,当下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个体,必须在思想意识层面树立对红色文化的正确态度,认识到红色文化对于社会现实的积极意义。对于一些别有用心恶搞红色文化的思想言行进行有力的抵制和批判,对一些解构红色文化崇高意义的文化现象也必须旗帜鲜明地进行反对。在各种教育活动和实践中,务必对全体社会成员尤其是共产党员的政治认知、政治意向和政治情感进行方向引导和柔性化的濡染,消除社会个体对红色文化的冷漠感、怀疑感和排斥感。利用多样化的渠道把红色文化融入当前主流意识形态之中,继而在全国范围内加以宣传推广,以获取广大人民群众在心理上的自觉认同。 (二)创新拓展红色文化依托载体 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创新,需要从多角度、全方位、网格状地创新,不能再局限于旧有的形式。影视、戏曲以及书籍是红色文化传统的宣传教育载体。当前需要联系时代特点以及人们的需求变化,多开发一些红色文化、红色精神新式的宣传途径。在开发时可以紧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例如:游戏、动画片、玩具、服饰、日常生活小用品等。在动画片的制作方面,可以借鉴国外某些制作理念,在动画片中穿插爱国思想、民族主义、忍耐力、持之以恒等红色元素和精神,使青少年群体在观看动画片时不知不觉接受各种红色思想的熏陶。网络游戏在我国青少年、中青年中间也具有很大的市场,因而也能够以此为依托形式,充分利用红色英雄事迹为蓝本,创作游戏,将事迹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或现实中所要提倡的思想道德教育在游戏中呈现,让众多玩家既能感受到游戏的快乐,同时也能使这些民族精神或道德教育植根于大脑之中。这样的教育比在家庭、在课堂中所受的“说教”教育效果要好得多。除此之外,微电影的兴起,也是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和创新的一种新型形式,微电影越来越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要“趁热打铁”,把红色实物资源或红色文化资源制作成微电影,在中央电视台各频道、公交站台、公交旅游电视等媒体上滚动播放,必能在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创新方面开创新的天地。 (三)搭建完善红色文化传播平台 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必须要有切实的平台和阵地。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阵地有虚拟网络阵地和实体阵地的区分。虚拟网络阵地方面,可以利用网络空间,建设各种各样的红色文化网站,积极倡导和传播红色文化。在现实层面,红色文化的阵地建设也极为重要。目前而言,全国各地在一些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和集中的区域创建了很多红色文化的研究、教育和培训机构。如国家层面,在井冈山、延安和上海创办了三所国家级的干部学院。此外一些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大省,如河南创办了焦裕禄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贵州创办了遵义干部学院。广西创办了百色干部学院。江西创办了江西干部学院等等。此外,由于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市政府除了积极开发该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外,还充分利用中央对该地区的政策优势,在红色文化资源利用方面进行了开发创新,和共青团中央联合,在井冈山创建了唯一一所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統教育的全国性培训性机构——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所有这些培训机构本着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的教育教学初衷,联系时代特点和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革命传统教育课程,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加大了红色文化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积极开发引导大众文化消费需求的红色文化产品 文化产品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产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狭义上理解的文化产品更多地指向于精神产品。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人在过度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忽视了精神文化方面的涵养。当“一切向钱看”的功利主义思想在人们头脑中扎根之后,相当部分的社会个体往往不自觉地丧失了崇高文化产品的消费品位和需求。受此影响,文化产业当中所能提供的陶冶人们情操的书籍愈来愈稀少,而一些低端媚俗,粗制滥造的书籍却大行其道。在娱乐界中明星八卦新闻刷屏网络。在影视剧里以情感纠葛、帅哥美女吸人眼球。所有这些现象,严重扭曲国民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红色旅游兴起之后,红色旅游品牌多如牛毛,只要存有红色文化资源的地区,都加大力度发展红色文化产业,但在做大红色产业的时候,红色文化产品娱乐化、同质化的情况也较为严重。应该着力开发一些呈现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产品,如:红军钱币、红军邮票、红军草鞋、红军服装等。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红色文化产品不但可以带给消费者关于红色文化的纪念,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宣传红色文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红色文化产品是红色文化主体的多元映射,应为红色文化内涵的显现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氛围。因此红色文化产品既要富有特色,但也要注重不可脱离红色文化本来的价值立场。如风行于各地的“红歌会”歌咏比赛,其效果既能推动红色旅游的发展,同时也借助这样一种文化产品形式对人们进行红色文化思想教育。只有红色文化多样化的产品形式与红色文化内涵的深度耦合,才能真正使红色文化成为引导人们文化需求的正能量,才能真正显示红色文化的精神魅力,才能真正强化红色文化的附加值,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现实社会。 [參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毛泽东.国民精神总动员的政治方向[N].新中华报,1939-05-10. [6]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8]任理轩.牢牢把握实事求是这一兴党兴国之魂[N].人民日报,2013-12-28. On the Value Quintessence and Contemporary Succession of the Red Culture LIU Hao-lin1LI Qing-ping2 (1.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Guangxi 541004;2.China Executive Leadership Academy Jinggangshan,Jinggangshan,Jiangxi 343600,China) Abstract:The red culture is the success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evolutionary culture.Its core connotation and value quintessence are embodied in the ideal and faith of “sacrificing for isms”,the political stand of “seeking benefits for the mass people genuinely and sincerely”,the spiritual support of “struggling hard and never giving up”,and the theoretical character of “being realistic in everything one does”.In the new era we must concretely strengthen the confidence in and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red culture,innovate in and expand the carrier of the red culture,erect and perfect the platform for disseminating the red culture,and actively develop red-cultural products leading the popular-cultural demands,so as to effectively realize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the red culture. Key words:red culture;value purport;succession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