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
范文 | 李忠双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形势紧迫、任务艰巨、工作繁重。在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贵在立志,要在发展,重在精准。 一、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贵在立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贵在立志。一方面党员干部要树立攻坚之志,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意志,增强“长风破浪会有时”的自信,坚持“吹尽狂沙始到金”的信念,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勇担使命、主动请缨、积极作战、顽强作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党员干部要以敢战体现政治担当。党的十九大将脱贫攻坚列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党员干部作为党的事业的骨干,要主动投身脱贫攻坚战,把想不想战、愿不愿战、敢不敢战作为对自己政治觉悟的检验,平常时候做得实、关键时刻担得起、危难关头站得出。党员干部要把善战作为评价工作的标准,认真学习中央精神研“上情”,深入调查研究知“下情”,走进群众深处察“民情”,分析贫有千种的原因,掌握困有万般的实际,坚持因地因区制宜出实招、坚持因户因人而异施佳策、坚持因规因势开良方,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落实“两不愁三保障”要求,为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应有的贡献。另一方面党员干部要引领群众树立脱贫先立志的理念,“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不断激发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使群众懂得: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面对贫困不低头,面对困难不认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突出人民主体地位,打一场脱贫攻坚的“人民战争”,紧紧依靠人民,把人民群众作为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之本、力量之源,凝聚脱贫致富的价值共识,发挥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激发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和干事创业的热情、智慧和干劲,凝聚起勠力前行的磅礴力量,才能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性胜利。
二、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在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发展才是社会主义,发展必须致力于共同富裕。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城乡融合发展的理念,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一是加大科技支持力度。组织科研院所、高校、科技企业的专家、学者深入脱贫攻坚一线深度参与扶贫开发,通过实施科技特派员、科技干部挂职、专家对口援助等方式实现对贫困地区的科技服务、技术帮扶工作的全覆盖,立足于贫困地区的独特资源禀赋,着眼于贫困农户自身生计资源和贫困地区生态资源发展多样化的需求,发展特色扶贫产业。通过建设科技示范基地、推广科技新成果、培育符合本地实际的新产业,增加就业岗位。大力实施科技产业项目,充分发挥各类创业创新平台在扶贫开发中技术集成、示范推广、辐射带动的作用,帮助贫困地区建设科技创业园区和农业科技园区,培育创新创业主体,促进贫困地区村集体经济增收,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二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坚决落实中央政策,加大对贫困地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积极引导对于脱贫工作有重要意义的农业、医疗、交通等方面的转移支付向贫困地区、扶贫项目、扶贫产业、贫困人口倾斜。与此同时,还需要充分运用国家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工具,积极调动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积极性,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广泛有效地动员和凝聚起各方面力量,形成脱贫攻坚工作的强大合力。三是打造乡村振兴文化。通过加强典型引领,宣传自强不息和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事迹,示范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通过弘扬自立、自強、自我的奋斗精神消解等靠要、慵懒闲等不良风气。通过将乡村振兴项目控制权进一步下放等乡村振兴项目和资源输入机制创新,将项目资源与农民主动性紧密结合,激发乡村自组织和农民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实现“要我振兴”到“我要振兴”的思想转变,提升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地位和责任意识。 三、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重在精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第一,领会精神要“精”,把握要求要“准”。要深刻认识到脱贫攻坚工作是推动共享发展的着力点,体现着以人民为主体、实现公平正义、达到共同富裕等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和核心要义,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把握要求既要准确把握中央的总体要求,又要准确把握吉林省的具体要求。中央提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在中央的总体要求下,省委明确“要实行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有序退出,并进一步提出了贫困县‘摘帽标准。”准确把握中央和省委的工作要求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前提。第二,工作思路要“精”,工作举措要“准”。省委明确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做到“规划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工作方式要由偏重于“输血”转变为注重“造血”,既要坚持片区攻坚又要同步推进精准扶贫,既要坚持扶贫开发又要保护生态,既要坚持开发式扶贫又要与社会保障实现两轮驱动,最后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落实这个工作思路,需要精准的工作举措:一是落实扶贫对象要精准,做到扶真贫;二是项目安排要精准,做到真管用;三是资金使用要精准,做到把钱真用到“刀刃上”;四是措施落实到户要精准,做到真扶贫;五是落实因村派人要精准,做到真能扶贫;六是确保脱贫成效要精准,做到真正脱贫。第三,实施路径要“精”,保障对策要“准”。具体来说就是坚持“两多”,实施“七个一批”。“两多”就是针对全省各地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水平、每个贫困户致贫原因,走出一条多渠道、多元化的扶贫路子。“七个一批”:一是针对那些有劳动能力,发展生产意愿比较强的贫困人口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二是针对被列入搬迁规划且有搬迁意愿的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搬迁脱贫一批;三是针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内贫困人口结合生态保护脱贫一批;四是针对因学致贫的贫困人口通过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五是针对因病致贫的人口通过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一批;六是针对享受低保政策的贫困人口通过政策性保障兜底实现脱贫;七是针对以上“六个一批”无法涵盖的贫困人口,或因突发因素致贫的特殊个案,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帮助脱贫。保障以上“七个路径”的对策至少包括交通基础设施保障、水利基础设施保障、农村电力设施保障、贫困家庭危房改造保障、贫困地区农村人居环境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等。(作者单位:吉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