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范文 摘 要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虽然在一些著作中没有作具体的阐述,但它的作用却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本文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主要从内涵以及特征来进行研究,通过探讨得出对于当今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实践 和谐
作者简介:施苓艳,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4.224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在经济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生态问题也随之而来。新时代条件下,重新解读马克思的生态学说,从中找出对当代有用的思想,为我们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供重要借鉴。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内涵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经济还没有发展这样迅速,经济的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影响不是很大。因此,生态问题也不会像现在这样严重,进而对于生态问题的论述也不是重点内容。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论述中,主要涉及的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社会制度的变革以及无产阶级的解放问题。虽然对生态问题没有进行详细的论述,但也可以在马克思的实践观、自然观的相关论述中整理出一些关于生态观的思想。
马克思在自然观中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表明人要受到自然規律的制约,人们在进行实践的过程当中应该遵循自然规律,进而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主要是指将生态的运行系统规律与各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的具有明显特征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从其本质来说,就是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与各个国家的国情进行有效的结合,能够从中制定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生态政策。就中国的情况而言,就应将生态运行的规律与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因此,整个人类社会要想实现和谐的发展,必须要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内涵。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特征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有关生态观的论述,通过整理发现,它散落在马克思各个时期的著作中,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正因为这样,马克思的生态观更加具有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鲜明的实践性
马克思指出:“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马克思认为,自然界是在人的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人类通过实践活动来改造自然,进而来说明自然界不再是抽象的自然,而是具有客观性。他认为,人与自然是互相联系的,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如果没有人类的存在,自然界是没有生机的,只能是抽象的自然界。同样,如果没有自然界的存在,更谈不上人类的存在。同时,自然界要想成为现实的自然界,必须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人类通过实践活动来改变自然环境,成为对自身有利的条件。在一次次的实践过程中,人类会逐渐地认识并掌握自然界的规律,进而进一步提升自己改造自然的能力,做到为我所用。所以,人类通过实践活动会加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不仅能使人类获得更好的发展,而且自然界也会与人之间变得更加和谐。实践是实现自然界与人类发生联系的活动,也只有通过人类实践的活动才能使自然界摆脱抽象性,实现人化自然。
(二)相互制约、相互依存性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
首先,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制约性表现在:
第一,人类在改变自然环境的同时自然环境也在改变着人类社会。“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人类改变自然环境很好理解,主要是指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将不利的环境变成有利环境,进而实现人的改造目的。环境改变人主要是指环境的改变也会对人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孟母三迁”就是说明的这个道理。但也要清楚,健康的环境会促进人的发展给人带来好处,相反则起到不利影响。
第二,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客观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类在实践活动中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但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就会取得成功,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其次,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性表现在:
第一,人类社会是在自然界的发展过程中慢慢成长起来的,没有自然界的存在就不会有人的存在。人具有自然属性,就从侧面说明了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与自然界存在着密切关系。
第二,人类要获得生存就需要在自然界中获取资料,因此,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生存的必需品。人从一出生就生活中自然界中,从自然中获得生存发展的需要,如实物、工具、住处等。与自然界发生着密切联系,人不可能脱离自然界而独立存在。
第三,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因而它是客观的,人类从猿进化成人之后,人类通过改变自然环境使自然界变的丰富多样,具有了“人性”。人类在改变自身所处的环境过程当中也改变着自己。
(三)避免生态危机
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制度得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虽然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人类生活水平的提供,但另一方面也揭示出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弊端:资本家为了获取高额利润没有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造成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之所以存在生态危机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未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他指出其根本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因此,只有通过变革社会制度,将新的社会制度与生态变革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才能避免生态危机的爆发。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制度不仅体现在其优越性上,更重要的是它能有效但解决生态问题。以先进的制度做支撑,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环境问题,避免生态问题的出现。同时,我们也可以从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为我们摆脱生态危机提供有益的经验。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来源,不仅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积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一)为个人树立生态观念提供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作为一种先进的思想,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会起到积极的能动作用,进而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为每个个体树立文明的发展理念提供理论支撑。马克思着重强调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这对于培育我们的生态观念、改善生态制度、优化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发作用。同时,无论是党的领导干部还是人民群众和当代大学生都要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不断接受党的生态教育,提升自身的环保素质,为建设美丽中国尽自己的一份力。例如,在生活当中我们应该具有生态环保意识,时刻记住人与自然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在这种潜意识的带动下,还要有所行动,就是要节约资源,循环利用稀缺资源等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到绿色消费,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低碳發展。只有一个个单独的个体在生态方面做出出色的成绩,那么整个国家才会在个人为基础走出一条绿色的发展道路。
(二) 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基本依据
循环经济在本质上讲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以生态理论为指导,同过协调自然界的消耗能力与再生能力之间的关系,来实现绿色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马克思认为在物质交换过程中应循环地利用资源,这就为我们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依据。循环经济要求要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利用先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这是首要选择。同时,我们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时还可以有效地利用社会当中的废物。废物利用能够实现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的回收,促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深层次加工。循环经济重点是循环,真正做到循环就要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一定要转变发展观念,改变过去的那种陈旧观念,采用新兴的生态观念来加以指导,通过调整产业布局,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
(三)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发展方向
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与自然界的相互联系,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以其丰富的内涵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发展中国家,并且处于并长期处于发展中国家,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正是由于我国处于这样的一个特殊情况下,就更加决定了我国必须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坚决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未来的发展形势就是要形成绿色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这就客观上要求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积极贯彻新的发展理念,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
(四)为建设法治国家提供基本保障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强调人类的活动要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人类只有遵循客观规律,在规律的框架内才能取得成功,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换句话说,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就要求我们要按照法律、制度的规定去采取行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许多不法分子会因为利益的诱惑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如大气污染、过度开采、捕捉稀有动物等等。这仅仅靠我们宣传生态教育,增强生态意识是不够的,这就要实行严格的制度和法治,通过实施法治来制裁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同时,还可以“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让那些破会生态环境的人从内心深处真正不在敢破会环境,进而不再去破坏环境。只有实行严格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进而为建设法治型中国奠定法治基础。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作为马克思时代的产物,不仅对当时条件下的社会有指导作用,时至今日,对现在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的伟大事业,要清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努力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不仅关系到人民的幸福,更关系到民族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周恩来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