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关于“新矛盾”论断的历史渊源及价值意蕴探究
范文 陈姿伶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党第三次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规范表述。本文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梳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演进,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新表述的历史渊源,分析“新矛盾”论断所蕴含的价值意蕴,有利于深刻领会新时代内涵,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新时代条件下一系列重大举措,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新矛盾”论断 历史渊源 价值意蕴
一、“新矛盾”论断与对历史上党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把握一脉相承、交相辉映
(一)从理论来源上看,“新矛盾”论断是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又一次体现
历史证明,为了使国家事业顺利发展,必须坚持与时俱进,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正确认识国情,掌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行之有效的政治路线和方针策略。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解决中国革命建设的具体问题,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治理经验,更是“新矛盾”论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孕育而生的理论来源。党历史上对社会主要矛盾一次次的正确把握和有效应对,其中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找灵感,结合具体事情求方法。在新时代,立足中国时下国情,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矛盾论学说提出的“新矛盾”论断,再一次彰显了党这一优良传统。
(二)从思想原则上看,“新矛盾”论断继续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认识论的具体实施方法。结合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的论述,实事求是,就是要通过客观实践,深入到“实事”——客观存在的事物之中,不断“求”——研究、探索,“是”——客观事物内部的联系、规律。就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际的发展历程来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就是要在革命和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坚持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这里的国情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方面是指我们国家在某一个特定时期的具体情况及特点,另一方面则指我国的社会性质等基本国情。既包括我国在当时及前后一定时期内的发展情况、发展预期方向,又包括我国当下正处的社会阶段。“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就要客观总结以往的发展情况,着眼于当下的实际水平,同时放眼于未来的发展方向。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新提法正是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当下,放眼“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未来所作出的正确论断。
(三)从政治方向来看,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把握的目的都是更快更好解放发展生产力,稳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关于现代化建设这个命题,党在97年前就开始用使命担当的高度予以对待。1921年-1949年,党用了28年的时间,带领中国人民摸索出一条寻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而为中国能尽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基础和政治保障的康庄大道。新中国成立后,党继续坚持抓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正确决策,开始了新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在这个进程中,如何看待生产力一直是解决“什么是现代化”、“怎么实现现代化”、“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三大问题的核心。1952年,由社会主要矛盾决定而成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导了“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任务。随后,党的八大报告用人民对建立一个先进工业国的要求与现实国情是一个落后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以及人民对经济文化更高的需要同当时经济文化并不能够相匹配两个方面来表述当前的主要矛盾。尽管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此表述有不完全准确的地方,但是它突出了我国生产力发展还非常落后的基本国情,强调全党全国要努力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保护新中国工业化的初步成果,努力助推新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事业。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沿用了近36年的主要矛盾论断,在这次表述中,“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一提法直接出现。1992年,邓小平同志于“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了初步回答,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摆在了首位。当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深水区,生产力的发展依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得到高度重视的工作。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解放生产力,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发展、保护生产力,再到如今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都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深化推进,是从实现更快发展到更好发展的飞跃。
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是“新矛盾”论断的现实依据
(一)对“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的妥善解决
1981年提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对当时国情的全面概括。但是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的建设发展,曾经“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已经不符合现在中国的国情,尤其是后者关于我国社会生产的描述,明显已经得到了较为妥善的解决。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有飞跃性的进步。40年的时间,我国从一个人口众多,底子薄弱的国家,逐渐蜕变为如今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且稳居世界第二。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48%,增长幅度近一半,对外贸易、投资、外汇储备都居世界前列。与此同时,经济结构逐渐优化,不仅不落后,反而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更加追求社会生产的品质与效果。邓小平同志曾经心心关切的小康问题也在总体上得以实现,在不久的将来,还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而言之,黨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争先,大力向前,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得到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世界上进入前列,之前因为供给不足和经济短缺而造成的社会生产落后阻碍人民不断追求更高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问题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
(二)对新时代我国人民现实生活需要的全面理解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巩固、完善,政治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浩浩荡荡,人民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继续增长,但是现如今人民需求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量”的增长,而是“样”的全面增多以及“质”的总体提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时代发展的推动者。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华各族人民创造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而他们对于自己的切身需要也朝着更全面、更多样的方向不断发展。“物质”、“文化”这两个词语显然已经不能很好概括人民不断增长的多样要求,曾经简单的物质文化需求——穿暖、吃饱、接受教育,在我国小康总体实现的时代背景下,逐步提升到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穿得暖又美,吃得饱又好,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并与国际接轨,生态环境优良宜居等。人民群众的需要的领域和重心都不在局限于“物质”、“文化”的层次和范畴,曾经“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真实反映人民生活、人民需求上的变化。
三、“新矛盾”论断为党和政府未来工作提供了方向和核心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新表述,是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的角度,站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上提出的重大政治论断。明确矛盾,是为了分析矛盾并最终达到解决矛盾的目的。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指导下,党和国家的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指导和核心指向。
(一)坚持党坚强的领导,辅以精湛的顶层设计
新的时代定位,新的矛盾转化,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下一步的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新时代条件下,要解决好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必须首先要坚持党坚强的领导。第一,党有实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取得了一些振奋人心的成就,反腐倡廉清明了政治生态,无论是咆哮的“老虎”,扰民的“苍蝇”,还是四处藏身的“狐狸”,都被党纪国法的“天网”,巡视队伍、监察机关的“锁铐”绳之以法。精准扶贫、供给侧改革,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全面发展强势蓄力。“一带一路”、“构建命运共同体”彰显我们的大国气魄,让世界的眼光都看向中国。第二,党有勇气。当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化;区域发展持续难不平衡问题的制约突出;国际国内各种风险叠加,但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扛住了压力,不断积极应对挑战,面对新威胁,敢于“亮底牌”,针对国际问题提出“中国方案”,针对国内问题不断提升“四白能力”,增强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第三,党有决心。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在全面总结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过的光辉历程的基础上,对新时代里党肩负历史使命应该具备的新素质,应该达到的新要求进行了明确,彰显我们党进一步增强全党使命意识、担当精神,在胜利上再次夺取胜利的坚定决心。
(二)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矛盾中“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表述已经明确:解决现在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必须立足人民的切身需要,始终坚持人民立场。“美好生活”涉及到对民主、文明、法治、正义、安全、环境等各个方面的体制完善、全面发展,这些都将是接下来全党全国工作的始发点和立足点。工作开展前,开展过程中,工作结束后,都要用人民是否满意,是否符合维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来指导、监督和检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像历史上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次正确把握及成功解决那样,顺利解决新时代条件下的主要矛盾,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三)需要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为国家发展大计提供好环境
面对当下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必须加强与世界的畅通互联,将世界各国优秀的文化成果展现在国人眼前,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了解更多的先进技术,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社会生产。同时,需警惕个别国家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威胁,对意识形态冲击、世界性经济危机等问题保持警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辯证法,既要“站出来”,对世界性问题提出“中国方案”,积极应对挑战,也要“守得住”,保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捍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将全国人民凝聚在一起,为国家发展大计提供好环境。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