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范文

    张明莹

    摘要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满十八周岁触犯刑法的犯罪种类的总称。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断上升己是近年来我国乃至全世界刑事犯罪的一个特征和趋势。本文通过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点以及主体、手段、类型、组织形式,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从而提出处理的对策以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建议。

    关键词宪法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犯罪论原理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1-390-01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2001年“四五”普法启动时,中央电视台和司法部在网上做过一个调查,以了解社会对一些法律问题的关注情况,后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所列出的10个法律问题中最为人们所关心的就是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这项调查结果显示,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之一。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点

    (一)从案件类型上看

    主要为抢劫、盗窃、伤害、强奸这几大类,其中抢劫、盗窃为主的侵犯财产型的犯罪,多为共同作案或团伙作案,且作案手段简单,犯罪预备期短,以伤害强奸为主的侵犯人身类型的犯罪,多为单独作案,主要对象为自己熟悉的同学、邻居,作案时临时起意的较多。

    (二)从犯罪的主体上看

    主要为:1.抢劫、盗窃的案件多发生在辍学后流入社会的无业少年违法犯罪比例远远高于在校生比例;2.农村未成年人犯罪比例高于城镇;3.从犯罪年龄上看,有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近几年多为14-16周岁的未成年人;4.从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来看,多为从犯。

    (三)从危害结果看

    未成年人犯罪蔓延广、网络性较强,具有明显的纠合性特点,恶性案件较多,其手段残忍,对社会的危害日趋严重。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犯罪主体、犯罪手段、犯罪类型及其组织方式

    (一)从犯罪主体来看

    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向低龄化发展,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不良文化的影响等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未成年人犯罪的初始年龄化比20世纪70年代提前了2至3岁。近年来,不满14周岁的成年人实施杀人、强奸、抢劫等晋升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日益增多。

    (二)从犯罪手段来看

    未成年人犯罪的手段呈凶残化和智能化。凶残化是提未成年人作案时不计后果,残无人道,对被害人无怜悯之心。有的残害被害人的身体,有的没有人性。所谓智能化是指未成年人未成年人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先进,未成年人多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并且未成年人反侦察能力不断增强,实施犯罪之前精心部署,作案后伪造现场,毁灭和转移证据。

    (三)从犯罪类型看

    暴力犯罪和财产犯罪、性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并且暴力犯罪日益突出,不断的方向发展,根据公安部机关统计数字,1997年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类型比例如下:抢劫占百分之四十六点三,抢劫占百分之二十三,盗窃占百分之六点六,强奸占百分之四点八。

    (四)从犯罪组织形式来看

    团伙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目前,未成人犯罪中己有百分之七十是团伙犯罪,由于未成年人缺乏足够的体力、智力和经验,单独作案成功率很低,所以团伙作案是我们常见的情况。

    三、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大体可归纳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大类。

    (一)主观原因

    1.好奇、好胜、爱寻求刺激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总的来说,青春期中的未成年人精力充沛,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模励,对丰富而复杂的大千世界充满了求知的欲望,但由于各方面的压力,群体心理处于波动不定的焦虑状态,所以一方面他们心理极为脆弱,另一方面又可能铤而走险。

    2.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水准低下,有的青少年是文盲和半文盲,有的未成年人平时不注重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道德标准低下,对自己放任自流随心所欲,以至违法犯罪。

    (二)客观原因

    1.不良的社区环境和不良文化是未成年人犯罪的直接诱因,不良的社会环境容易使未成年人形成不良习惯和不良的社会心理素质。

    2.家庭负面因素的影响和学校德育的软弱无力也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家庭负面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在孩子面前发牢骚说一些前途无望的话;二是不健康家教模式的影响;三是父母离开的影响,父母离异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感情的正常发展;四是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流于形式。

    四、处理未成年犯罪的对策以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建议

    (一)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导致未成年犯罪本质原因,很多未成年人都是以自多为中心,个人利益高于一切,为了个人的利益什么错都敢犯,什么法都敢犯,走向极端。

    (二)引导未成年人抵制享乐主义

    有的未成年人受社会上的不良影响,反高档的物质享受作为追求目标,道德意识淡薄,一味的放纵自己,为所欲为,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三)帮助未成年人抵制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一是文化市场的精神污染,二是社会的不良风气和不良影响,三是唯利是图的观念,以上三种因素都冲击着未成年人的观念。

    (四)弥补学校在教育方面存在的漏洞

    有的学校教育知识结构存在缺陷,很多学校多年来实行的是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德育,一些教师本身素质不高,教育方法不当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人,甚至出现打骂体罚的现象,一切学校政治教育内容僵化,形式单调,针对性不强,手段落后,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不到位。

    鉴于上述问题,我们应当关注未成年人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时,要认真落实司法保护原则,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公安机关,法院检察院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要相互配合,充分认识到未成年人犯罪有别于成年人犯罪,要对未成年人给予特别的关注,如果全社会为未成年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处于困境中的未成年人一定能得到有效保护,我们应该继续关注,热情帮助,切实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避免未成年人犯罪,为和协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3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