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安徽省药物滥用监测现状及问题浅析 |
范文 | 颜晓苏 洪军 朱磊 摘 要: 目的:通过分析我省药物滥用监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药物滥用监测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文献研究、调查的方式,全面了解我省药物滥用监测工作情况。结果:目前我省地市级监测机构人员多为兼职,制约了我省监测工作有效开展和深入发展。结论:要进一步加强监测工作领导,加大公安、司法、卫生、药监、禁毒等相关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加强宣传培训,配备专职人员以改善现有地市级监测机构现状,确保其高质量地开展工作。 关键词: 药物滥用监测工作;现状;问题;浅析 药物滥用监测是国家了解药物滥用动态和药物滥用防治等不可缺少的信息保证,更是禁毒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我国药物滥用监测实行的是以监测机构为基础的信息收集机制,即各地药物滥用监测站,组织本辖区各监测单位对药物滥用人员进行填表登记,将结果通过网络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1] 一、我省药物滥用工作现状 (一)药物滥用监测机构情况 安徽省药物滥用监测工作起步于2002年成立的安徽省药物滥用监测站,隨后各地市药物滥用监测工作相继开展,但处于无专职人员和专项经费的状态,药物滥用监测工作进展缓慢。直到2011 年安徽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经省编办批准,正式成立独立法人机构,履行安徽省药品、医疗器械、药物滥用等监测与评价三项工作职能,省中心指导督促市中心开展工作,我省药物滥用监测工作开始加快发展。[2]安徽省现共有药物滥用监测单位120家,其中拘留看守所达总数的79.2%,为我省药物滥用监测调查数据的重要来源。见表1。 (二)市中心监测工作人员情况 安徽省药物滥用监测工作除省中心是专职工作人员外,全省十六个地市和两个直管县的监测报告收集、督促、指导等日常管理工作的共18人,均为兼职人员。 (三)填报方式情况 填报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地区监测工作的工作机制。120家监测单位都由基层直接上报。由于报告单位的特殊性,填报人员大部分为管教人员,少部分为医生和护士。见表2。 (四)药物滥用监测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按照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的要求,我省药物滥用监测部门每年对收集到的药物滥用调查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我省药物滥用发生、发展的特点与规律,预测其流行趋势,为全省禁毒和药物滥用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3]监测报告的时间性体现了监测的时效性,根据监测工作的性质和要求,原则应及时上报相关数据、信息,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或集中上报现象。[4]以2017年全年数据为例,1月份最低,5月和11月最高。见表3。 (五)药物滥用监测对象情况 2017年在我省监测到的6160例监测数据中,男性占82.8%,女性占17.2%;按年龄分布统计,35岁以下者占65.8%,其中男性35岁以下者占男性总数的65.8%,女性35岁以下者占女性总数的65.9%;按受教育程度统计,初中及以下者占78.5%,高中者18.0%,大学及以上者占3.5%;按从业状况统计,无业人员占62.0%,其次是个体经营者占15.4%,自由职业者占6.4%;按户籍地统计,被调查的药物滥用人群中95.3%为本省户籍,4.7%为外省市户籍;按各地市上报情况进行统计,宣城市、合肥市、马鞍山市位居我省前三位。[5]由此可见我省药物滥用者的特点是男性、低文化、无业、偏年轻化。 (六)药物滥用监测对象主要滥用物质 2017年监测数据信息显示,药物滥用者主要滥用物质共16种,冰毒、海洛因、麻谷丸(冰毒片)、“底料+黄皮”、氯胺酮(k粉)分列前五位,其中冰毒和海洛因仍是滥用率较高的两大类物质,分别占79.8%和19.7%。在对滥用物质原因的调查结果显示,追求欣快刺激,满足好奇,家人或同伴影响或教唆,空虚无聊为消遣和吸毒环境影响,位居前五位。[5]值得注意的是,“被诱骗、逼迫”的滥用原因也呈上升趋势。 (七)安徽省药物滥用监测相关文件规定情况 为进一步做好药物滥用监测工作,安徽省食药监局在2013年联合卫生公安司法三部门下发了《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卫生厅省公安厅省司法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药物滥用监测工作的通知》(皖食药监安﹝2013﹞44号),并调整了领导小组成员,便于加强工作的开展。2017年,省中心联合省公安厅禁毒办下发了《关于做好药物滥用监测工作的通知》(皖禁毒办﹝2017﹞171号)。 二、我省药物滥用监测工作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我省的药物滥用监测工作成绩一直保持稳中有升,监测调查表上报数量不断增加,监测单位逐年增加,监测网络覆盖面不断向基层延伸,调查表质量保持稳定。2017年报告表数量在全国31个省份市区中排名第19名,上报率排名在全国名列前茅,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目前工作还存在以下困难,制约了工作的发展: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我国在药物滥用监测领域的法律法规寥寥无几,目前全国各级药物滥用监测机构开展监测工作的主要依据仅有《关于加强药物滥用监测工作的通知》(国药监安[2001]438号)、《关于强制戒毒 所做好药物滥用监测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公监管[2004]146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九号)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各地药物滥用监测工作政策制定、工作开展缺乏依据和指导原则。[6]而且现有政策对药物滥用监测工作大多只规定了职责和应该承担的义务,缺少监督机制,对违反或没有履行相关职责义务则没有做出相应责任规定。加之这些法律法规出台时间较早,不能顺应时代发展。 (二)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综合协调困难 药物滥用监测工作涉及食品药品监管、卫生、公安、司法等多个相关职能部门,需要各个职能部门相互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加强信息交流和共享,才能圆满完成药物滥用监测任务。但是在工作实践中各个职能部门间的沟通却不够顺畅,还没有建立起相对稳定的长效沟通协调机制。这样不但无法发挥各职能部门整体合力优势,有时甚至会成为药物滥用监测工作顺利开展的阻碍因素,大大降低了监测工作效率,无法有效发挥监测工作的职能作用。 (三)监测队伍人员不够稳定 我省藥物滥用报告表统计是依靠基层上报,但由于基层上报人员变动频繁,而且参加国家统一开展的药物滥用监测相关领域的学习培训交流次数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监测人员业务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我省十六个地市加两个直管县的药物滥用监测工作人员均为兼职,加之人员变动频繁,导致对药物滥用监测基层单位上报人员督促、指导、管理不够。因此,基层和市中心专职监测人员的相对匮乏直接导致监测工作无法顺利开展,无法有效发挥监测工作对药物滥用防治的技术支撑作用,给监测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四)药物滥用监测操作系统不够完善 国家中心新建的药物滥用监测系统2016年投入使用,虽然已过了两年,但基层用户单位反映在使用中还存在操作不够简便等问题,这对监测报告的收集上报工作也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我省药物滥用监测工作展望 安徽省药物滥用监测工作通过十六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该项工作成绩的取得和平时的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不断扬长避短,克服困难,努力推进药物滥用监测工作持续发展和进步。安徽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经常联合省公安厅禁毒总队、监管总队到各地市监测单位进行走访调研,收集基层药物滥用监测机构和单位的意见建议,发放监测装备。2017年在我省禁毒办的大力指导和协调下,还开展了药物滥用监测考评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我省药物滥用监测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省将继续加大公安、司法、卫生、药监、禁毒等相关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加强培训和宣传,完善监测网络管理与建设,经常开展实地走访与调研,使安徽省药物滥用监测工作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刘志明.药物滥用流行形势与药物滥用调查监测[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6,15(4):193-195. [2]简永耀.安徽省地市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调研问卷分析[J].淮海医药,2015,33(5):491-492. [3]娜珍.浅析我区药物滥用监测的现状[N].西藏日报(汉),2010-2-24(A07). [4]丛敏超,鲍彦平,吕宪祥,刘志民.我国药物滥用监测工作调研[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3,22(5):386-393. [5]安徽省药物滥用监测年度数据分析报告(2017). [6]丛林,郭远达,隋晓峰.制约药物滥用监测工作发展的因素探讨[J].中国药事,2017,31(5):463-46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