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对冲基金立体投机方略与中国金融稳定 |
范文 | 方 菲 摘要所谓对冲基金的立体投机,就是利用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金融工具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的金融投机。本文以亚洲金融危机为背景,分析了国际对冲基金的投机策略,并结合中国金融市场状况,提出了我国防范金融风险所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对冲基金金融稳定亚洲金融危机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5-132-01 一、对冲基金的立体投机策略 一般情况下,由于金融市场之间存在无套利均衡关系,随着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及其市场的诞生和发展,外汇即期市场、远期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衍生市场之间环环相扣,节节锁定,牵一发而动全身。分析泰国金融危机可看出,国际投机者的做法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当1997年3月3日泰国中央银行宣布国内9家财务公司和1家住房贷款公司存在资产质量不高以及流动资金不足问题时,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对冲基金认为,这是对泰国金融体系可能出现的更深层次问题的暗示,便先发制人,开始在货币市场上拆借大量泰铢;从股票托管机构借入股票;在远期外汇市场上与银行签订大量远期合约;在股票期指市场累计期指空头。然后,在外汇市场上利用即期交易抛空泰铢,同时卖出泰铢远期合约。在巨大的贬值压力下,泰国中央银行为维持本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开始大力干预股市和汇市,包括抛售美元换回泰铢、紧急拉升离岸拆借利率、用行政命令严禁本地银行拆借泰铢给索罗斯大军,以期通过提高利率和紧缩银根来打击国际投机。第三步,当泰国央行外汇储备量枯竭之时,投机者再次对沽空泰铢,由于“羊群效应”,泰国的企业、外资机构和大众投资者会纷纷效仿,形成巨大的抛售狂潮。当泰国中央银行终于抵挡不住压力宣布泰铢自由浮动时,泰铢势必会急剧贬值,从而引发股市和期市大跌。此时对冲基金用美元等外币以低价位买入泰铢归还贷款、买入股票归还股票托管机构,同时签订多头远期合约对冲原先的空头合约,或者按照空头远期合约交割赚取中间的汇率差。另外,还可利用空头泰铢期货合约、看跌期权以及利率互换等金融衍生工具获得巨额利润。 二、对冲基金获胜的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1997年泰国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后的经济状况可以发现,对冲基金对泰铢取胜几乎是必然结果,具体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过分依赖举借外债,短期外债居高不下 泰国经常项目的巨额逆差及财政收支的巨额赤字,使得泰国除了进一步放开外商投资范围外,过分依赖于举借外债来弥补资本缺口。一旦出口增长率明显下降,就将出现债务危机,引发金融危机。 (二)资本项目过早开放 泰国政府于上世纪90年代初基本取消了对资本流动的管制,实现了本币的全球可自由兑换。实际上,泰国实行资本项目开放的条件远未成熟:一是泰铢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起不到汇率调节经济金融作用;二是泰铢存贷款利率水平居高不下,使泰国股市,汇市极易遭受国际短期投机性资本套汇套利性冲击;三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能力薄弱。 (三)金融机构信贷投向不合理,呆帐,坏帐迅猛滋生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泰国经济高速增长,房地产价格直线上升,同时带动了股票市场进入繁荣时期,房地产业和股市成为人们赚取高额利润的主要投资场所。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房地产商无力偿还贷款,金融机构坏帐,呆帐激增,股市也走入萧条,致使挤兑风潮频发,金融体系剧烈动荡。 (四)政府部门监管不力,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首先,泰国政府对大量流入的外资缺乏有效监管,使外资比例失调。其次,政府部门对房地产业和银行业的金融监管不力,导致金融机构对房地产的过度信贷。 (五)外汇储备水平偏低 为了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泰国长期维持偏低的外汇储备水平, 储备存量只相当于泰国3 ~ 4 个月的进口用汇量。这使得泰国中央银行央行干预外汇市场能力有限,最终干预失败,泰铢大幅贬值。 (六)汇率制度缺乏弹性 自1984年以来,泰国长期实行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缺乏弹性。这种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曾给泰国经济带来了较长时间的繁荣,但泰国政府忽视了其局限性,并且不能随着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而对汇率予以调整。 由上述分析看来,泰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本质原因在于其经济金融持续粗放式发展中所暴露出来的深层次问题和管理当局对这些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的问题的长期漠视。因此,即使没有对冲基金的炒卖行为,泰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也是必然。 三、中国应加强对对冲基金的监管以防范金融风险 从泰国金融危机爆发的事件中,我们认识到正确制定反击立体投机的方案的重要性。一方面,在本国货币遭到投机冲击时,当局应从外汇即期市场、远期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衍生市场同时介入,形成一个立体布局,与投机者进行全面抗衡。另一方面,管理当局应注重应用先进科技对国际资本流出入加强监管,以便在发现有资金流动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防御措施。 近年来随着融入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金融市场,扩大金融对外开放,金融业的经营环境大大改善,金融企业的竞争力迅速提高。中国迄今为止没有爆发过金融危机,主要可归功于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谨慎的金融自由化以及资本账户下的不可自由兑换。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目前的金融系统有多么安全。事实上,我国在渐进改革中累积的深层次矛盾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不严、投机成分过重、外汇储备管理模式落后等已经成为诱发金融危机的潜在因素。所以,应继续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 首先,在宏观层面,必须加快创作一个有利于的市场环境和市场机制,提高科学性和有效性,完善金融业运行的环境,加快金融法制会计审计、司法执法、社会信用体系等建设,加快经济机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升我国经济的整体灵活性。 其次,在微观层面,要减少对金融业的不适当的管制,充分发挥商品价格汇率和利率的配置功能,防止管制带来的资源配置,资源错配和效率损失,稳步推进内地市场化,完成机制,研究培育市场体系,使市场化的产品合理反应期限和信用风险。 最后,要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进一步做好汇率相关的配套工作,为企业规避风险提供更多的金融产品,使人民币汇率更加灵敏的对应市场变化。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