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梁漱溟
范文

    秦慧茹 刘 翠

    摘要梁漱溟是我国现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其思想文化值得后人考据。文章简单概括了论述了梁漱溟的佛学思想,着重介绍了他文化三路向说的内涵,并对其进行适度的点评,这些都是令我们所思考的。

    关键词佛学文化文化三路向说

    中图分类号:I210.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6-314-01

    一、梁漱溟的佛学思想

    梁漱溟先生在十六、七岁时,有近十年时间研读佛学经典,一位终身未出家修行的人,居然会笃信佛学教义,那么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他佛学思想的主要特点。

    (一)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

    梁漱溟研究佛学最深的体悟在于:生命的意义在创造。梁氏专注于佛学研究时,正当唯识宗从日本重新传回一批经典,因而在中国国内研究唯识学成为一种时尚之时。照《唯识三十颂》的解释,在八识之中,最难于体悟的是末那识和阿赖耶识,其中特别是阿赖耶识,既是能藏,又是所藏,它藏有一切事物的种子。由此推论:一切耳目所见的东西都虚幻不实,唯有人的“识”为真实。梁漱溟接受了这一观念,并融合了柏格森的直觉主义,把佛家说的“时断时续、非断非续”与柏氏的“真实生命乃自由创造意志”结合到一起,进一步发挥了关于生命的创造便是人的真实生活的观点,提出人类的向善心、爱好同类及追求真理,是生命创造力的最突出的表现;并且断言:只是那些有“识”又有“心”的人,才能呈现出“大生命活泼创造之势”。

    (二)悲生与乐生

    梁漱溟信仰佛学是虔诚的,其思想渊源也有据可考,但为什么从二十八岁时起,又决定搁置做佛家生活的念头,去做孔家的生活?从梁氏思想脉络来考证,可以发现他从义理方面详细比较了佛学儒学的“相异”与“相通”(不是相同)。梁氏认为:虽然从最基本的立场看,儒学以人生为真实,是乐,或苦中求乐;?佛学以人生为虚妄,为苦,应解脱悲苦,但二者又有明显的相通点,即它们都是对人说话,而其所说的内容又都是关于生命上的修养。儒、佛两家之所以相通,在于都承认人有一种生命力,而生命的可贵正在“感应灵敏,通达无碍”,都反对“滞而不活”。梁漱溟特别引证马一浮先生关于“儒佛等是闲名,人性人所同具”的话来印证自己的观点。基于这种体悟,梁漱溟颇有感慨地说:“人身难得”,“光阴要紧”,人的一生是很短的,“人得到生命这个机会实属不易,因此,不能愧对自然的恩赐”

    (三)生命价值的不懈追求

    梁漱溟虽在形式上并未出家,但如作过细的考察,会发现:梁的一生仍是本着佛家精神行事。他一切言行举止的出发点是悲悯众生,普救众生;他一生追求的志向是不做俗人,而做超俗人。这实现此目标,他甚至可以“抛弃一切,不顾一切”。例如他从事乡村建设运动时,离开朋友,抛弃亲属,舍去舒适的城市生活,来到乡间那样。照梁漱溟的看法,救人先救心。选定一种宏愿,专注一处,不敢旁鹜;虽入世而不以生死为念。他的名言是:“无我为大,有本不穷”,这里的本就是指对庶民百姓的悲悯与爱。梁漱溟佛学思想将佛、儒两家中最集中和最有价值的看法抽取出来,形成自己对生命的见解,从而给人的生命价值做了具有哲学色彩而又较为准确的定位。这对于提高当代人的兼容意识、共生意识、奉献意识与创造意识极为有益。

    二、 梁漱溟的文化三路向说

    (一)文化三路向说的内涵

    梁漱溟于文化问题的探讨,最突出的贡献是他基于文化概念所提出的“文化三路向”说。梁漱溟认为一家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生活的样法,文化背景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不同,因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就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文化路向。

    1.本来的路向:就是奋力取得所要求的东西,设法满足自己的要求。换一句话说就是奋斗的态度,遇到问题都是从前面去下手,通过奋斗去改造局面,使环境满足自己的要求,这是生活本来的路向。

    2.这条路向的人遇到问题不去要求解决,改造局面,就在这种境地上求我自己的满足,譬如屋小而漏,假使照本来的路向一定要求另换一间房屋,而持第二条路向的遇 到这种问题,他并不要求另换一间房屋,而就在此种境地之下变换自己的意 思而满足,并且一般的有兴趣,这时下手的地方并不在前面,眼睛并不望前 看而向旁边看;他并不想奋斗的改造局面,而是回想的随遇而安,他所持应付问题的方法只是自己意欲的调和罢了。

    3.这条路向的人,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前两条路向的人都不同,他们遇到问题或要求就想根本取消这种问题或要求。这也是应付困难的一个方法,但是是最违背生活本性的。因为生活的本性是向前要求的。凡对于种种欲望都持禁欲态度的都归于这条路。

    三种路向说是人类在面临人生三问题时所选择的不同而导致的。这就是梁漱溟的文化三路向说。

    (二)点评文化三路向说

    三种文化路向代表三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梁漱溟强调三种文化模式不是时间上的差异,而是根源上的不同。中国、印度的生活样法无法产生西方式的文化;西方的生活样法也永远不会走到中、印文化模式的路上去。

    文化三路向说反映出梁漱溟的睿识灼见,反映出其对中、西、印三方文化的特性有较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在全盘西化论的民族虚无主义流行之时,梁漱溟提出文化三路向说,将中、西、印三方文化并列起来,把中国文化提升到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文化的高度,为国人重新确立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找到了理论根据。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文化三路向说夸大了文化圈的封闭性和绝缘性,否定了文化进化论的一元演进现。近代以来的中西文化论者多持一元论的观点,将人类精神的同一性作为前提,将文化或者文明看做是具有大致相同的内容和共同评价尺度的形态,每个民族都经历着基本相同的道路,由简单低级逐渐向复杂高级发展,因此各民族的文化现象具有类似性和可比性,有高下之别,有优劣差异。而梁漱溟的文化观打破了这样一种思维定势,他强调文化的多元性,否定有一个全世界全人类共有的单向直线演进的文化模式。为了严格区别三大文化路向,梁漱溟以特殊性排斥普遍性,以民族性否定世界性,只讲差别而抹杀同一,从而走到了另一极端。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