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论浙江常山青石镇石文化的特色发展
范文

    程梦诗

    摘要浙江常山的青石镇依托改革开放的大背景,立足于其石城特色,探索出一条“点石成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使得该镇从过去的一个穷山村转变成如今常山县的首富镇,实现了传统小镇的现代转型。本文指出总结该镇发展的经验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着良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石文化 点石成金 区域特色 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11-274-02

    一、传统小镇的现代转型

    在浙江的西部,常山县青石镇的浙江青石花石市场,可说是闻名遐迩。这里不仅蕴藏着全国各地的名贵奇石,而且其经济的发展亦卓有成效。然而谁曾想到,30年前这里还是普普通通的一个小农村,一方穷乡僻壤的土地上家家户户依靠种植胡柚等经济作物为生,本本分分地过着中国农村最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

    浙江常山县的农产品众多,素来被称作“胡柚之乡”、“油茶之乡”和“食用菌之乡”。农业是这个小县城最直接也是历史最悠久的发展对象。依靠农业的青石镇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农村建设依旧缓慢。虽然青石镇有着先天的自然条件,当地农民也开有开采花石的传统,然而由于信息闭塞和自然环境的险恶,青石镇的村民只能靠难得来一趟的外地客商收走一点制作假山、盆景的上等石料来换点柴米油盐钱。“村民们围着宝山守穷,垒鸡窝、砌墙角、搭猪圈,把一条条石笋、一块块珍贵的砚瓦石当作不值钱的脚下料”。①

    而在之后的十年,随着青石镇石产业的开发,彻底地改变了当地贫困的状况,一个传统农业小镇实现了华丽转身。如今的青石镇,经营青石、花石的企业有60多家,已经实现了全年青石、花石、观赏石交易额2亿元以上,人均收入突破1.5万元。②据《浙江乡镇统计年鉴2005年》记载,常山县青石镇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到3788万元,居常山县各乡镇之首位。“在这华东地区最大的青石花石专业市场上,各种石类加工制作而成的假山、盆景、工艺品被广泛应用于园林景观、盆景工艺和家庭收藏,远销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③石产业已经成为该镇创业富民,创新强镇的“第一产业”。

    二、“点石成金”三步曲

    青石镇位于常山县城东偏南,是常山县的第三人口大镇。该镇交通发达,东西有320国道贯穿全镇7个行政村,南北有048省道连接5个行政村,杭金衢高速公路和九景衢铁路穿镇而过。此外,青石镇是常山胡柚的原产地,同时主产的青石板、石笋、花石等,是园林建筑、制造盆景的优质材料,“自古以来,从这里开采的千姿百态的怪石和色泽清亮的板石,进过北京的故宫、苏州的园林;也曾被加工成别致的砚台盆景,为历代文人墨客争相收藏”。④

    虽说有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尽管青石镇开采花石的历史虽悠久,却不成规模,经济效益甚微。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兴起,这个小镇逐渐意识到单靠传统的农业经济是远远不足以步入小康社会的。在当地几个有远见的青年的带领下,部分村民开始了开采花石并且经营起了花石生意,并且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收益。然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几乎家家开采石材,花石资源和植被遭受较大的破坏。这样的势态发展下去必然造成经济的不可持续发展,于是到了90年代初,青石镇开始禁止村民在当地山上滥采花石。没有了资源,难道就此放弃?聪明的青石人并没有选择气馁,他们成功地创造出了三次“无中生有”,唱响了“点石成金”的三步曲。

    第一步:“攻它山之石” 。既然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无限制地开采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于是,青石人开始把目光投向山外,希望由外地石头带动本地石市,许多青石农民远赴江西、湖南、安徽、福建等全国各地收购石材,从当地收购石材运回自己的花石市场,再转手卖出。这样就避免了在发展经济的过程当中造成环境破坏的尴尬,保证了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有了规模,还能产生规模效益。利用全国各地的石头资源发展起来的花石市场,丰富了市场上的青石花石供应量,满足了客户高要求的选择。这便是青石人民挖掘到的“无中生有”之第一桶金。

    第二步:“卖点子、卖创意” 。多年的卖石经验告诉石农们,卖石只是石头经济产业链条的最低端,若真要把石头产业做大,绝对不能简单地停留在贩卖石头上,还得创造出再一次的“无中生有”。这次,石农们把心思放在了“卖点子”上。进而为顾客提供了石头原材料、园林设计、施工一条龙的服务,直接推动了石产业的横向发展。许多石农还主动学习进修,拿到了园林设计的证书,成了园林设计的专业技术人员。就拿砚台来说,外形有圆的、椭圆的、长圆的、偏圆的、正方的、长方的、菱形的等等;上面的装饰有松树、柏树,也有仙鹤、神龟,更有牡丹、莲花……石农们精心打造的假山则更是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正是由于这样努力的创新,客户商们信任青石,信任“一条龙”服务,同时也使“第二桶金”闪闪发光。

    第三步:“扩大规模,形成产业文化” 。自从常山县打出“柚都石城”的特色文化牌子,他们的石产业文化迎来了第三次“无中生有”的发展机遇。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2007年新建了“浙江青石花石市场”60多亩,形成了“一场”(花石市场)、“一馆”(石艺馆)、“两带”(320国道沿线景观石带、048省道沿线石产品加工带)以及集青石、花石、盆景、工程设计、园林构造等为一体的综合交易集聚区。仿佛一个个青石花石制品博物馆,很是壮观。2008年7月,常山县被中国观赏石协会成功命名为“中国观赏石之乡”称号。无论是来自哪里的石头,只要到了石城常山,有了常山赋予它们的石文化,那些形态各异的石头虽不言语,但它们的生命力和艺术力却得到了延续,并随之大大提升了经济价值。至此,在经济中注入了文化内涵,在文化中融入经济分量,打造“石头之城”的文化品牌已然成形。“点石成金”的区域特色发展新思路改变了常山县青石镇的传统经济模式。青石镇成功地打造出有别于以胡柚产业为主的农业以外的工业路子——以石文化为主的工业产业。

    三、青石镇的转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凭着山里人独有的憨厚和百折不挠的毅力,青石人使得埋在深山的石头逐步被城市人刮目相看,并源源不断地走向北京、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石头使青石镇成为了常山县的首富镇。“石城”的发展正在源源不断的涌现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活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自信的发展模式。

    (一)立足特色,做大专业市场

    常山县青石镇的石农们并不满足于贩卖石头这么简单的工作,他们想方设法,渴望做大做强自己的石文化产业。1998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协助下,华东第一家青石花石市场应运而生,并且提供了石头原材料、园林设计、施工一条龙的服务,满足了客户的多方面需求,向外界展示了自己的石文化专业素养,同时提高了知名度。新农村与市场合二为一,为农村赋予了市场的意义,使得特色在专业的支撑下越做越大,从而带动全村全镇乃至拉动全县经济的发展。

    (二)政府支持,提供强大后盾

    在常山县青石镇的石文化产业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常山县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是不可或缺的发展动力源。在青石镇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的开发政策。针对本地实际,政府从禁止砚瓦山村名在当地滥采花石的政策,到1998年建立的“浙江青石花石市场”,一直延续至2005、2006、2007、2008年不断深入建设,“中国观赏石之乡”的名片也越来越闪亮,引来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各界对青石镇青石花石市场的关注,从而打开了区域特色发展的大门,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新农村的面貌。

    (三)勇于创新,挖掘文化内涵

    多年创业的经验使青石人意识到了卖石只是石头产业链中最低端的一环,如果要做大,就得有创新。因此,青石人琢磨出了为客户提供石头原料、园林设计以及施工同一体的一条龙服务。并且,青石镇的部分石农们凭借自己的努力拿到了园林经营技术证书,为自己的技术提供了专业上的支撑。在充分挖掘石文化的内涵之后,形态各异的石头都变成了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品,创新将工业产业和文化内涵紧紧结合在了一起,帮助青石镇人们走上了一条赋予时代特色的新农村发展之路。

    (四)放眼外界,拓展发展空间

    新农村的建设也要“对外开放”。单单一个村的资源再如何特色,也有可能面对外界的需求和自然的压力而显得力不从心。常山县政府为保护环境,打造出了“无中生有”的发展模式——青石镇销售的石头80%以上都来自省外。在本地禁止了滥采之后,青石镇人民把目光投向山外,远赴江西、湖南、安徽等全国各地收购石头,用全国的石头发展自己的花石市场。在新农村建设中,如果仅仅着眼于本地有限的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是远远不够的,优秀的农村建设规划者懂得如何“抛砖引玉”,利用本地特色,融合外地资源,将外地资源融合于本地特色之中,使得本地的特色发展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是新农村建设中“事半功倍”的法宝。但是在挖掘自身特色的同时,依然不可忽视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内涵意义。从青石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路中不难发现,在立足特色的基础之上更加注重产业的开发和赋予石产业的文化内涵,同时注重保护自然资源,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常山县青石镇的石头就唱出了这样一曲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歌。

    注释:

    ①④邓洪寿.他让石头唱富歌——记常山县青石乡砚瓦山村党支部书记徐春阳.今日浙江.1996(13).

    ②陈修颖,朱华友,于涛方.浙江省市场型村落的社会经济变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75页.

    ③舒国增.浙江概览(2007年版).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53页.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5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