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综合防控体系建设研究 |
范文 | 蔡晓星 司晓博 许 斌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传统的和非传统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安全风险交织并存,公共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单元,毫无疑问,同样面临着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公共安全事件所引发的危机和不稳定的严峻形势。如何有效化解和应对危机,构建和谐校园,确保高校稳定,已经成为高校乃至全社会迫切关注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高校 突发事件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11-257-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增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人员结构成分日趋复杂,危害高校安全的危机与挑战态势日益凸显。2002年8月,北京大学山鹰社登山队五名队员在攀登西藏希夏邦玛峰的过程中遇难,2004年长春大学百名学生食物中毒等一系列高校突发事件,对高校公共安全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构成严重了威胁,使广大高校学生工作干部面临着高校突发事件处理与研究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要求他们必须对高校公共安全工作必须做出新的思考,把握时代的脉搏,找准工作的方向,正确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维护高校的稳定安全,为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服务。 一、高校突发事件应对与处置研究的意义 (一)高校突发事件应对与处置研究有利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古已有之。我国目前正处在危机事件的频发期,就社会危机领域来说,突发性的天灾、人祸和群体事件也层出不穷。虽然这些事件大都属于非敌意性质事件,不会对国家利益造成很大威胁,但却会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的治理能力带来极大的考验。由于许多危机事件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和互为因果的,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导致危机的进一步蔓延,因此社会公共危机应对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高等教育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具体体现就是要不断树立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教师与学生的合法正当权益,为教师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二)高校突发事件应对与处置研究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维护社会稳定 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在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背景下,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也成为高校与社会对接的必然选择。高校构建和谐校园就是要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实现人、自然、社会的相互和谐。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只有充分考虑到教师与学生的权利,才能激发师生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动力资源,为构建和谐校园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谐校园建设是全面系统的建设,而高校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机制的建设则是和谐校园建设中的重要子系统。 (三)高校突发事件应对与处置研究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突发事件防御和保持能力 危机管理的最大价值在预防和预测,其次才是危机发生时的应对。提高全校师生防范突发事件的意识,教育师生了解各种危机可能发生的原因,适时举行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演练,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危机事先作出充分的估计,提前做好应急准备,选择一个最佳应对方案,最大限度的减少学校和师生员工的损失,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突发事件防御和保持能力。 (四)高校突发事件应对与处置研究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高校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突发事件出现的频率不断增长,师生面对突发事件时,神经也变得非常敏感和脆弱,校园突发事件中一个很小的冲击都可能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甚至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影响社会的安全稳定。 二、高校突发事件概念解析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含义与性质 突发事件是指在人们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或者无法预知的情况下猝然发生的灾害性事件,在本质意义上,突发事件是集聚的各种矛盾的爆发,它要求管理者必须在短时间内对不稳定性极高的情况做出关键性的决策。高校是人群密集的地方,大量年轻学生聚集于此,他们具有思想活跃、民主意识强、容易冲动等特点,由此使得高校突发事件与一般公共突发事件相比具有许多自身的特点,根据高校突发事件的特点,我们可以这样界定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高校突发事件是由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政治的原因引发的,在高校内部突然发生的,大学生起主导作用的,不以高校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 (二)高校突发事件的类型 1.学校安全及事故类事件发生频繁 近年来,部分高校在城市郊区建设新校区,在市区办学的高校随着周围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而面临着随着日趋复杂的治安环境,近年来发生于高校的贵重物品失窃、银行卡诈骗等财产案件不断发生,此外宿舍火灾、食物中毒等公共安全事件也不断发生,由于高校人员密集,一旦发生公共安全事故,极易造成人身财产损害,影响校园稳定与社会和谐。 2.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类事件日趋严重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日趋严重。据有关资料统计,心理障碍已占大学生发病率的30%—40%,有的高校休学、退学学生中,精神、神经有问题的甚至超过50%。其中,有近10%的学生存在着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相当严重。近几年来因心理疾病而发生的出走、自残、自杀、杀人等事件在我国高校呈上升趋势。 3.自然性突发事件、由疫情引发的突发事件破坏性较大 我国幅员辽阔、环境复杂,自然灾害的类型十分多样,近年来自然灾害的发生越来越频繁。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单位也不可避免的要应对这些自然性突发事件,而且越来越迫切。因传染病流行引发的突发事件直接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非典”肆虐时学校发生的突发事件及对社会的影响是十分典型的。 三、高校突发事件的特征 (一)事件突发性 一般来说,突发事件的形成,往往以某一事件为契机,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演化过程。在此过程中,如果在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成了这种变化的导火索和突破口。 (二)严重危害性 当今全球化时代,突发事件的扩散力,传染力不断增强,突发事件波及范围也不断扩大,突发事件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大,高校作为承担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重要职能的社会机构,其成员具有思维活跃性、高素质、充满激情与活力等特点,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社会影响力大,波及范围广,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三)社会敏感性 高校作为科学研究的重地和高层级人才的培养基地,高校师生作为高知识、高素质群体,他们政治嗅觉灵敏,思维活跃,对外联系广泛,又具有现代化信息沟通方式,关注社会发展,对非常规事物有天然的好奇心理,并表现为这个年龄段特有的热情和冲动。加之现在网络和媒体信息传播快捷,通讯技术发达,因此,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就很可能导致局面一时难以控制。 四、高校突发事件的处置原则 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具有偶然性、突然性和短暂时间内的不可抗拒性,正因如此,我们才习惯称之为“突发”。这类事件发生之后,作为学校一方,有责任进行妥善处理,如果涉及到法律,更要采取主动的态度配合有关部门或协调相关单位做好善后工作我们认为,出现了突发事件,采取对策过程中要围绕以下几条原则进行处置。 (一)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高校危机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于保障师生员工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当突发事件发生时,人的生命是首要的,这是以人为本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危机管理中必须把握的理念。 (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 由于高校突发事件大都涉及学校的全局及社会的稳定,因此,学校内部的预防和处理工作需要坚持统一领导的原则,一切预防和处理工作必须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进行,校内各单位不能各行其是。高校应成立突发事件组织机构,在突发事件发生前,这个组织是健全的、职责分明的;一旦突发事件发生后,这个组织就能立即工作,在整个突发事件中起到领导和指挥的作用。 (三)明辨是非的原则 这是指要分清是非责任,这是最为困难的。必须在大量取证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仔细分析,认寡推敲,从扑朔迷离的线素中找出头绪。分清当事人在事件中的是非功过,为事件的处理扫清道路,这是对突发事件定性的关键。 (四)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原则 一旦高校进入危机状态,学校就必须迅速有效的控制危机发生的区域,谨防危机的进一步扩大,将危机消灭在出发状态,切不可隐瞒真相,延误时机。 (五)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高校突发事件的主体一般为青年学生,此类矛盾大多为非敌我矛盾,青年学生作为一个年轻充满活力与朝气的群体,思维活跃,容易冲动,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出现失误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在处理高校突发事件过程中,应该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强化法制教育,加强日常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五、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一般程序 (一)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重点在于事件响应 1.迅速启动相关预案 应急方案是指能够快速解决由重大突发事件引发的问题,保证决策目标能够实现、具备事实条件的可行性方案。在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后,应该尽快启动学校相应的应急预案。 2.尽快弄清事件真相 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后,在启动预案进行事件应对处理的同时,应当组织人员运用有效的调查手段,深入、全面的进行突发事件的调查工作,了解危机各个方面的情况,分析危机发生的原因、事态现状、损失程度以及可能的发展趋势、社会影响等,并形成基本的调查报告,为处理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对策以及应急措施提供依据。 (二)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核心在于事件处置 1.及时汇报与公布真相 当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后,与此有关的师生处于趋利避害的本能,往往强烈要求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及与自身的关系;如果缺乏可靠的信息,则往往会做出最坏的设想作为自己行动的根据。高校宣传部门与地方媒体只有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公布事实真相,让事实说话,才能防止流言蔓延,尽力挽救组织形象。 2.积极引导社会舆论 要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在社会舆论引导上的优势,事实证明,当突发事件发生时,高校学生人人自危,处于莫名的恐惧中,急需媒体拨云见日,消除心头的阴霾。只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准确传达权威信息,杜绝不实炒作,这样才能发挥媒体在维护校园稳定中的积极作用。 3.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关键在于事件善后 (1)总结评估事件后果。在高校突发事件的消退期,学校相应部门应着手进行总结评估事件的后果。总结、评估系统的主体构成为:所有参与突发事件处置的系统包括:信息系统、咨询系统、指挥系统、执行系统、保障系统、支持系统、监控系统等等。(2)重塑事件主体(相关高校)社会形象。学校领导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处置了突发事件以后,学校的形象也有可能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突发事件解决后,学校领导层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调整组织机构使之更精干、更有效率,与此同时,还要以诚实和坦率的态度安排各种交流活动,加强与师生员工和社会公众的沟通与联系,及时告知他们突发事件后的新局面、新进展,消除突发事件给学校带来的负面的形象影响,恢复或重新建立学校的良好声誉,再度赢得师生员工和社会公众的理解、支持与合作。 参考文献: [1]秦启文.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对.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 [2]李余华,李黎青,丁阳喜.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研究.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3]寇丽平.突发事件的处置与应对.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4]叶金福.建立和完善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1). [5]刘泽南.高校突发事件的成因及处置.思想教育研究.1994(4). [6]童建福,刘胜,张再垡.构建高校突发事件防范机制.开放潮.2006(Z5). [7]吴建勋.高校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07). [8]王民忠,石新明.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初探.思想教育研究.2005(6). [9]侯卫平.高校突发事件的特征、成因及对策.辽宁教育研究.2003(8). [10]袁辛奋,胡子林.浅析突发事件的特征、分类及意义.科技与管理.2005(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