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以制度创新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范文

    代大梅

    摘 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富民兴村的直接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他们强弱与否直接决定我们能否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因此,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意义重大。实践证明,以制度创新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可行、有效的。

    关键词:制度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坚强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创新选拔任用制度,给愿作为、能作为者位子

    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选好用好支部书记至关重要,支部书记这个领头羊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强弱。支部是否强,还要看头羊。支部书记就像龙头,龙头怎么摇,基层党组织就怎么摆。要把牢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四有”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四个意识的党员干部,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的党员干部,具备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执行能力等能力的党员干部选拔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书记,同时选优配强支部委员会。要不拘一格用人才,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以学历、性别、年龄等设限,切实把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头羊选好。要大胆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能干的村支书不都是老支书,各地评选的一批90后的优秀村支书说明了年龄不是问题,会干事才最要紧。可以实行公开竞职比选,把那些党性强、真正心中有百姓、愿意脚下沾泥土、为村民的幸福奋斗的党员干部选为支部书记。

    二、创新发展党员制度,既重数量更重质量

    当前在一些农村地区存在党员后源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首先要保证有一定数量的党员。有的村庄几年都发展不出一个新党员,党支部出现后继无人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村里青壮年大多在外地务工,村里年轻人少;个别党组织过度要求党员尽义务,导致原本一些想入党的人望而却步等。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源头不足,这严重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在严峻的形势下,农村的基层党组织一定要增强创新意识,积极转变工作方式,增强发展党员工作的主动性,实现“坐等上门”向“主动引导”的转变,要像星探一样主动出击去发现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好苗子。同时充分利用共青团、合作社、各种协会等群团组织多渠道地发现、推薦入党积极分子。其次,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但要保证党员的数量,更要重质量。要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有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为完成发展新党员的任务,违规发展了部分不符合条件的人员成为党员。还有的农村支书搞人情党员、大搞山头主义;有的压苗保位,担心其权利和地位受到挑战,一直把优秀的人才拒之门外。这些都败害了党在人民心目的良好形象,弱化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不到很好的体现,不利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持续健康发展。通过推荐、监督、表决等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来保证农村发展的党员质量、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三、创新教育培训制度,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当前,有些地方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比较严重,一些党员干部素质不高,党的先进性还不能充分发挥和体现。比如,有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组织纪律观念淡薄、作风不过硬、推动科学发展能力不强等。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是提升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的有效途径。各级党组织在实践中要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拓展培训覆盖面和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健全培训机制,从而使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常态化、规范化、个性化、有效化。比如,针对一些地方党组织生活有名无实、党员教育培训就是做材料等现象,要创造性地坚决贯彻执行“三会一课”制度;针对有的农村党员干部文化程度低、现代信息技术不会用的现象,要加强他们的网络技能培训;针对农村党员流动性大、工作繁忙、很难把他们聚在一起按时开会学习的现象,可利用网上课堂进行学习培训。除了加强理想信念、纪律教育外,还要加大党员干部履职的业务能力培训。通过教育培训,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真正地成为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使我们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真正地成为思想政治过硬、作风扎实、群众信服的能肩负起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任务的先锋模范。

    四、创新考评激励制度,促进党员担当作为

    要通过考评激励制度的指挥棒,充分调动基层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树立、表彰先进典型,鞭策后进支部和党员,稳妥有序地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在一些地方,农村的党员干部存在有任期没目标,有考核没标准,考核结果难兑现等现象,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细化乡村党员干部实绩考核方案,科学建立奖惩机制。将乡村党员干部的报酬、升迁与他们的业绩挂钩,严格兑现奖惩,以更好激发乡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比如,有的地方出台相关规定拓展基层党员干部晋升的空间,在村庄任职考评连续三次获得优秀档次的可到乡镇任职,在乡镇任职考评连续三次获得优秀档次的可到县里任职,这样的规定既有利于从基层选拔人才,也有利于激发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五、创新关爱帮扶制度,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一些农村的党员干部利益保障机制不健全。特别是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村干部的待遇较低,有的甚至不能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退职后待遇更低,家庭生活质量长期得不到改善,家庭成员有怨言,影响了一部分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在一些地区经常会出现,党组织看好的人想让他到组织内担当重任,但是却遭遇到党员家人的阻挠,他们认为担任农村基层干部一年到头还挣不够吃的,太不值得干了。各级党组织要关心爱护乡村基层党员干部,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要通过利益保障机制的改革,提高乡村党员干部的待遇,切实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可随当地平均工资的增长浮动式地发放定期补贴,通过走访慰问、结对帮扶、设立党内帮扶资金等措施帮助生产生活有困难的党员,让农村的党员干部真切地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

    参考文献:

    [1]赵兵.第一书记助力乡村振兴[N].人民日报,2018-12-4.

    [2]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