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人脸支付在企事业单位的基础应用和相关问题分析
范文

    曾宁科

    摘 要:人脸识别技术作为现阶段人工智能重要技术之一,人脸识别主要是采集人的面部信息与特征,对显示的面部影像,检测在拍摄镜头中是否有人脸,检测到人脸时给予脸的形状、位置及各面部器官的形状及坐标等信息。这些信息被处理器提取之后,将信息与已经录入的面部特征进行对比,从而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主要包含了人脸对比、人脸跟踪及人脸检测三方面内容。用户通过对电子设备拍摄的面部影像,是设备记录并保存自己的面部信息,之后根据摄像头所采集到的影像进行对比而开放设备。

    关键词:企事业单位;食堂;人脸识别支付;具体应用;潜在风险

    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生物特征识别,主要是指通过对生物体自身身体特征的利用进行生物体个体的区分,通常情况下人脸识别技术是通过计算机算法的分析比较进行人脸的识别。但人脸识别有几个生物识别系统所没有的特性。比如自然性,符合自然识别规律,每个人认识别人都是认脸,不会通过手指等进行人与人之间的识别。人类进化史说明人类都是靠脸来进行识别,这样的特性也便于其他机器识别系统发生问题的时候,人脸识别更容易处理。同时人脸识别还有着非受迫性,人脸识别是被动识别,不需要进行强制性动作。比如指纹识别需要手指按压,眼睛虹膜识别需要眼睛接触虹膜识别器,静脉识别和掌纹识别都需要手指或者手掌部位接触仪器。这些识别系统都需要人主动去配合,而人脸识别完全不需要这样的强制性配合,人脸识别是一种被动识别。

    一、在企事业单位食堂中人脸支付的应用

    目前国内大量的单位的职工食堂基本都是福利性质,餐费非常低廉,单位往往需要对食堂进行补贴来弥补亏损。然而,人卡分离的IC卡身份验证方式,无法解决代刷问题。许多职工家属、好友用职工的IC卡到食堂进行消费,滥用的单位的福利,加重了单位的负担。为了解决人卡分离的问题,一些单位采用了指纹识别验证方式,但指纹识别必须手指接触,非常容易传染疾病,尤其不适合食堂这种对卫生条件要求较严格的场合。并且指纹识别受指纹膜、油污、手指脱皮等因素影响,其应用效果并不理想。[2]而现在,诸如《菲米尔人脸识别消费管理系统》,就是这样一种专为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消费量身定做的消费管理系统。这套系统采用先进的人脸识别技术进行身份验证,具有技术先进、识别准确度高、识别速度快、免接触、防盗刷、投资一步到位、无需维护、无损耗、系统扩展性好等优点,是最适合机关、企事业内部食堂使用的消费管理系统,实现电脑化的最佳选择。

    人脸识别食堂消费管理系统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首先,能够实现食堂开支的节约。系统从根本上杜绝了代刷现象,从而避免了浪费,实践证明应用本系统后,食堂在改善了伙食标准的情况下,开支还有明显下降。其次,促进单位形象的提升。人脸识别作为一种前卫的身份验证技术,应用于职工食堂,可以瞬间给职工和来宾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為技术的先进而感叹的同时,也增强了对企业、单位的信赖度。再次,实现职工福利的优化与改善。系统的关联帐户功能,可为职工、职工家属分别制定不同的收费标准,从而即体现了人性化管理,又能将有限的伙食补贴,尽可能多地用到职工本人身上。[3]最后,公务接待的有效规范。以前使用IC卡或指纹系统,无法对公务接待进行管理。该系统特有的公务接待刷卡拍照功能,将公务接待也纳入了管理范围,使公务接待也实现了有据可查。

    二、人脸支付在企事业单位中应用的潜在风险与相关建议

    (一)潜在风险分析

    首先,一旦泄露人脸数据,将会极大损害用户隐私。生物识别技术被提取数据及识别原理都在企事业单位数据库中集中存储,现阶段从全世界范围上看来,均存在重大数据失窃、泄露等潜在风险。并且因为生物识别技术是唯一的且终身不变的,并不能再生或者重建,所以一旦泄露或者丢失便会永久泄露。[4]企事业单位进行人脸数据采集之后,不仅拥有用户的人脸数据,还包括用户财务状况、消费情况、上下班路径等生活资料,因此一旦结合则完全泄露了用户的隐私。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成熟,很大程度上也推动我们进入到“弱隐私”时代,一旦用户的人脸特征及账户信息同时泄露,则可以转移个人财产。其次,国家并未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现阶段我国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缺乏严格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具有相关行业或者国家标准,对民众安全产生了直接影响。人脸识别安全及识别效果在缺乏标准的前提下无法得到保证,当前人脸识别技术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业界并没有对其活体认证、标准资质及责任界定等多种问题进行解决,缺乏成熟的监管与准入方案。[5]因为未能及时完善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很多人脸识别企业的数据采集无所顾虑,比如用户在天天P图(腾讯)、Face U(商汤)、美图秀秀(阿里)等软件应用中都会被采集人脸数据,软件后台则将信息提供给企业,企业用过数据信息展开商业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对民众隐私及权益的侵犯。

    (二)相关意见建议探讨

    首先,加速立法,对企事业单位主体责任进行规范。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中,人脸识别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及企事业单位工作中均得到了广泛应用,现阶段我国并没有在人脸识别领域中构建安全监管机制。应当早做准备,做好防范工作,若等到问题及危机出现时才来介入则会对技术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会造成社会管理成本的提升。国家需要在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上做好立法工作,对企事业单位的收集、存储及利用等义务与权利给予明确,保护公众生物信息,打击非法售卖个人信息的行为。并且企业还需要主动承担法律义务及社会责任,对应用流程进行规范,对公众隐私安全进行维护,同时加强信息数据的安全存储工作,合理合法的使用。[6]其次,通过机器学习及人工智能人技术,促进人脸识别应对复杂环境及攻击的能力。用户在互联网技术应用发展下增加了对各类终端的依赖性,手机承载越来越多的用户隐私数据,很大程度上给安全厂商带来了挑战。基于此,需要通过深入分析,及应用人工智能及机器学习等技术,促进系统识别决策准确性的提升,最大程度上降低隐私数据的泄露风险。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企事业单位中人脸识别技术将会得到更加充分广泛的应用,其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及经济利益。本文主要围绕着在企事业单位食堂中人脸支付的应用、人脸支付在企事业单位中应用的潜在风险与相关建议两个方面展开了论述与探讨,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上减少人脸支付的风险性,促进人脸支付技术在企事业单位中的充分应用,提高支付效率与支付安全。

    参考文献:

    [1]罗超.耀世而出的可见光+近红外人脸识别杰作——评测中控智慧动态人脸核验终端TDB03[J].中国公共安全,2018(10):118-119.

    [2]沈宸宇,殷美.基于人工智能的人脸识别技术在支付场景下的应用及隐患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02):155-156.

    [3]邢帆.高校信息化人脸识别应用——IPv6应用工作组技术沙龙北京电影学院站[J].中国信息化,2017(12):16-17.

    [4]安生.从赵薇老公被冒充看科技带来的便捷与风险 人脸识别开启“刷脸”时代[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5(11):58-59.

    [5]李克.云从科技:人脸识别将掀起又一场金融革命——访重庆中科云丛科技有限公司CEO周曦[J].中国金融电脑,2015(08):85-86.

    [6]沈文文.人脸识别产品销量增长最快——2013年上半年生物识别产品市场调查[J].中国公共安全,2013(20):104-10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