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陕西高校辅导员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探析 |
范文 | 于腾腾 王帑 王梅 摘要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一线的学生工作者,其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教育效果。本研究以陕西省多所高校辅导员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探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归纳总结现状并提出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高校 辅导员 应对方式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2.390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一线的学生工作者,其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对大学生教育的效果和自身履职尽责情况,甚至影响到高校的长期稳定。陕西高校数量众多,辅导员队伍也比较庞大,了解高校辅导员的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探析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因素,并为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一定参考。 一、国内外关于教师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研究发现,适当的应对方式对缓解个体的压力、保持身心健康非常重要,应对方式与个体的身心健康相关显著。国外学者Follkman等发现问题指向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具有正相关。Al-dwin等发现情感指向的应对方式与心理不健康相关。国内研究方面:李燕和姜晓春也发现,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存在着高度相关,彼此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王渭玲的研究表明,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积极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消极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 综上可见,应对方式对个体的心理健康起到关键作用,不同的应对方式将导致不同的心理健康水平。本文拟以陕西高校辅导员这一特殊群体为研究,探析陕西高校辅导员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為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一定的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是陕西省高校辅导员(主要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安财经学院等lO多所本科高校),所有调查数据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 本研究按方便取样的原则,共发放问卷180份,剔除无效问卷9份,共回收有效问卷171份(男=99,女=72),问卷回收率为95%,被调查对象的基本隋况如表如表1、2和3所示。 (二)研究工具 1.症状自评量表(SCL-90): 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陕西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量。该量表由L.R.Demgalis1975年编制,共有90个条目,分为10个因子,即躯体化、焦虑、强迫症状、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偏执、敌对、恐怖和其他。名条目均采用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5级评分标准。 2.应对方式问卷: 该量表是由肖计划等编制而成,问卷共62个项目,其中包括6个分量表,分别为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6种应对方式构成3个维度的应对模式:成熟型(解决问题-求助),不成熟型(退避-自责)和混合型(合理化)。 三、结果分析 (一)陕西高校辅导员应对方式巷体状况分析 由表4可知,陕西高校辅导员面对压力时,使用频率最高的应对方式是“合理化”和“解决问题”,其次为“退避”、“幻想”和“求助”和“自责”,使用频率最少的应对方式是“自责”。由此说明,陕西高校辅导员的应对方式以成熟型为主,不成熟型较少。 (二)不同特征的陕西高校辅导员应对方式状况分析 对不同性别、年龄等特征的陕西高校辅导员应对方式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如表5和6所示。 由表5可知,陕西高校女性辅导员更多使用应对方式是“解决问题”,高于高校男性辅导员,有显著性(**p<0.01);而其它类型的应对方式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由表6可知,陕西高校辅导员的应对方式在年龄特征上有明显差异。多重比较发现,与26-30岁比较,31-35岁的高校辅导员使用“合理化”这种混合型的应对方式更多;与36-40岁比较,25岁以下的高校辅导员使用自责这种不成熟的应对方式更多;而其它应对方式方面没有显著的年龄差异。 (三)陕西高校辅导员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 由表7可知,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但不密切。 由表8进行回归分析可知,高校辅导员的应对方式可以对心理健康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联合解释量为13.5%,回归拟合过程的方差分析表明了退避型这种不成熟的应对方式的预测力最强,更多采用退避型应对方式的辅导员,其心理健康水平越差。而经常采用解决问题型应对方式的辅导员的理健康水平越好。 四、结论和建议 (一)陕西高校辅导员的应对方式总体状况 本研究表明,陕西高校辅导员的应对方式以成熟型为主,消极型和不成熟型较少,且应对方式在性别、年龄特征方面有显著差异。陕西高校辅导员一般都能积极的面对问题,采取积极行动,调整良好的心理状态,最终能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陕西高校辅导员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本研究表明,陕西高校辅导员的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并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这为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三)建议 提高陕西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水平需要个人、学校和社会教育机构共同努力,积极应对。 首先,陕西教育系统从整体上应构建重视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优良环境,创设宽松的人文环境。 其次,陕西各高校要建立良好的管理体制和工作保障机制,适当降低工作负荷,利用高校的教师发展机构和心理咨询机构为其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最后,陕西高校辅导员要努力提高自我调压适应能力,多提倡“解决问题”的成熟型应对方式,认清角色,增强自我效能感和心理承受能力。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