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探究
范文

    摘 要 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剧,引发的社会问题渐趋多样化和复杂化,在这些问题中,比较突出的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需要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独生子女家庭规模庞大,独生子女面临巨大的赡养压力,而其父母同样面临生活缺少照顾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转变思想,树立新型的赡养观念,并借助有利的社会政策,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独生子女 家庭 养老问题 人口 老龄化

    作者简介:张晓艳,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7.369

    20世纪70年代末计划生育政策写入了我国宪法,短短几年后的1980年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开始提倡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此后的30多年里独生子女家庭逐步改变了我国传统的家庭结构,使得家庭结构日益趋于核心化和小型化。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家庭规模照比从前大大缩小,二人家庭和三人家庭是主体,当前户均人数仅为3.1人①。严重的人口老龄化与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家庭等交织在一起,使养老问题即特殊又复杂,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需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本文将通过分析独生子女家庭的现状及养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一、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现状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我国独生子女家庭为12004万户②,截止到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这一数字不断上升,独生子女的规模继续扩大,这使得“四二一”家庭成为典型的家庭结构,甚至使“八二一”的家庭越来越多,如此大规模的独生子女家庭,不仅使我国的人口结构趋于畸形,更使得养老问题面临严峻的挑战。

    特别是独生子女父母及独生子女本身的养老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第一批独生子女的父母已经步入晚年,在少子甚至无子的情况下,如何养老是迫切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足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面临的问题

    家庭养老是我国长期以来主要的养老模式,而独生子女家庭由于只有一个孩子,无论是经济来源、生活照料、亲子交往还是精神慰藉,子女为父母提供的现实保障都是微不足道的,因此独生子女家庭采取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是不现实的;另外,独生子女的唯一性不仅使父母更早的步入空巢阶段,而且要经历更长的空巢期。以上这些因素都会导致独生子女父母因不能及时得到照顾而出现身体健康、人身安全等问题,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危及生命。

    独生子女家庭中的子女,工作压力大、事务繁忙、加之教育子女负担过重,往往在照顾老人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面对自己的父母步入老年,他们将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心理压力和体力压力。在此情况下,把养老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唯一的子女身上,这不仅降低了老年生活的质量,也增加了养老过程的风险性。

    另外,独生子女家庭结构更加脆弱,风险性更大,由于家庭成员少,家庭中的任一成员患病或者不幸死亡,都将引发家庭危机,并使家庭成员遭受严重的心理创伤。例如,某省独生子汪陈就是典型的例子,9月份,汪陈的爷爷爬楼时摔倒,髋骨骨折,在其爷爷住院期间,他的妈妈又查出脑部有肿瘤,照顾和护理病人的重担无疑全部落在独生子汪陈身上。据汪陈描述,他跑完骨科病房跑肿瘤病房,恨不得自己能有分身之术, 汪陈苦笑道:“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希望当年我爸妈能多生一个,至少可以帮我分担一些吧。”③旺陈的感慨道出了当代独生子女的心声,同样也暴露出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高风险性。

    三、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建议

    鉴于当代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现实需求及困境,参考专家学者提出的一些观点,在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从被动应付到积极应对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面对我国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并且考虑到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殊性,即20世纪50年代初的人口爆炸式增长与70年代末独生子女政策的后果同时发生。我们更加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法规,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这就更需要我们调整思路,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应对,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我们更应该主动去解决。积极应对更要求我们要特别注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中的老人,由于子女的唯一性,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帮助他们自主自立,在生活上照顾好自己,在心理上减少对子女的依赖,积极、主动的面对晚年生活,力所能及的为子女减轻负担,为社会做出貢献。

    (二)要转变父母和子女的养老观念

    当代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面临着严重的困难,传统的家庭养老已经不再是合适的养老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独生子女的父母就要转变观念,减少对子女赡养的依靠与期望。当然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在提倡尊老、爱老的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对独生子女父母进行教育,逐渐转变他们的养老观念,让他们能够顺利的从“依赖养老”转变为“独立养老”,去老年公寓、敬老院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是有些老人把这看成是子女的不孝,这是错误的观念,需要改变。

    而独生子女本身面对各种压力,有很多事情是无能为力的,所以需要父母给予更多理解的同时,自己的观念也要转变,一般情况下,子女也不愿把老人送进养老院,认为这是不孝的举措,但换个角度与其自己鞭长莫及,还不如把老人送到养老机构,让养老机构帮助自己照顾父母,让父母得到更多的关爱。所以转变养老观念,解决老少两代人的心理障碍是非常重要的。

    (三)不断完善养老政策,建立独生子女家庭特殊的救助制度

    独生子女的父母当年积极响应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不仅缓解了当时人口增长过快的压力,还为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贡献,可谓是为国家建设牺牲了个人利益,如今到了老年阶段,国家和政府应重视他们当初的贡献,在制定政策和制度方面,应向独生子女家庭倾斜,可以给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方面更多的优惠政策。

    近几年里,很多专家学者建议提高独生子女费。独生子女保健费这一奖励政策自1982年起实行以来,很多地区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和上世纪80年代初相比,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上涨幅度很大,而独生子女费的提高却没有跟上工资水平的上涨,并远远滞后,如今面对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压力,提高独生子女费,并延长发放时间,也算是给独生子女父母一个交代。

    另外,政府应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及企业实施独生子女照料父母带薪休假制度,并给予交通补贴,国家则给予这些单位一定的优惠政策④;采取政府投入、社会捐赠等形式建立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专项基金,当独生子女家庭出现意外风险时,给予及时救助,帮助他們度过危机,从而使他们的老年生活过的更好,真正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四)家庭养老向居家养老转变

    由于独生子女家庭的特殊性,家庭养老功能必将弱化,所以应鼓励老人居家养老,因为居家养老服务可以满足老年人的安全感、亲情感、归属感等情感需要,同时也符合我国传统“孝”文化,比较适合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的养老,也符合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但居家养老还需要多方面的创新,比如为了满足独生子女家庭少子的需要,应积极发展对孤寡老人的上门服务及24小时的照料服务;在医疗服务方面要强化社区卫生保健,并大力发展社区医院。另外,鼓励已成年独生子女与父母一起参与各种公共文化活动,一起休假旅行等,尽可能采取多种措施来充实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特别关照独居老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强,大部分独生子女外出求学、就业,使得独居老人逐渐增多,鉴于此,基层政府及所属的街道、社区等机构,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照顾这些老人,尽力避免独居老人在无人照顾的情况下发生悲剧事件,同时也能减少独生子女的后顾之忧。

    (五)国外借鉴

    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在养老服务方面不但有非常健全的法律制度和完善的管理体制,而且有比较先进、新颖的养老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特别是面临当今加剧的老龄化形势和严重的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困难,我们更应该多方取经,探索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新的模式,以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美国的以房养老是比较成熟的一种养老方式。其主要的做法是符合条件的老人将房子抵押给专门的倒按揭公司和银行,银行根据房屋价值和老年人的寿命预期每月定期向老人发放生活费或者签订抵押贷款合同,老人可以一次性拿到一笔数额较大的资金,用于晚年更好的生活。虽然以房养老在我国属于新生事物,还未全面实施就遭到冷遇。著名社会保障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我国以房养老的最大障碍在于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虽然目前属于小众产品,但它有两个潜在的市场优势:一个是空巢家庭群体,这部分群体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子女不在身边,或出国定居,或成家立业、小有成就,无需父母这笔房产;另一个是失独家庭。但不管怎么样,以房养老都值得信赖,并且对于独生子女家庭确实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养老模式,它不仅为独生子女父母创造了老年收入,而且有利于刚好的安度晚年。

    日本社区养老模式值得借鉴。日本的养老服务主推“小规模多机能的社区养老”,并且建立了很多小规模的社区养老院。它们提供的服务可以是24小时的入住照顾,也可以是白天的日托服务或居家上门服务。这种小规模的社区养老模式也比较适合我国的独生子女家庭,它强调老人及家属与社区的互动,这不仅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生活,避免孤单,而且降低了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发生意外的风险。另外,它的规模在20-30张床位,相对比较安静,适合老年人静养,子女也比较放心。

    英国政府推动“虚拟伴侣”帮助居家养老。“虚拟伴侣”是一个拟人化的智能电脑,其目标是通过电脑来帮助老年人独立地居家养老。“虚拟伴侣”可以与老年人进行交流,并时时监控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并在老年人和其家人、朋友间建立联系。“虚拟伴侣”可以代替子女来照顾老人,这值得我们应用到独生子女家庭。智能居家养老是其他养老模式的补充和完善,不仅能缓解我国家庭养老的压力,也符合中国传统的“孝”文化。

    四、结论

    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不仅关乎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还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值得社会各界关注。我们要根据国情和现状积极应对,这也需要独生子女及独生子女父母共同努力来克服当下和未来的养老困难。相信在积极的社会政策引导下,并借鉴国外的经验,我们一定能很好的缓解独生子女家庭养老压力,最终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目标。

    注释:

    ①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官网.网址http://www.stats.gov.cn.

    ③太原新闻网.网址http://www.tynews.com.cn.

    ④王淑霞.关于重视和解决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的建议.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案.

    参考文献:

    [1]尤元文.老龄问题与养老工作资料选编第三辑.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

    [2]王建飞.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服务现状.南京大学.2013.

    [3]王燕楠.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浅析.人口与经济.2009.

    [4]衣艳芳、孟庆民.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探讨.长白学刊.2012.

    [5]王吉飞.关于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的思考.法制博览.201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