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重庆市居住区夜间灯光污染问题研究
范文

    李增杰 陈晨 郭晓晓

    摘 要:灯光污染是继废水、废气、废渣和噪声等环境污染问题之后新出现的一种环境污染源。通过对重庆市主城区的多个居住区夜间灯光环境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作者归纳、总结出了重庆市居住区灯光污染的6个要素,并针对具体的灯光污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或建议。

    关键词:居住区;夜间灯光;污染;对策建议

    伴随着城镇化建设的突飞猛进,许多城市实施了“光彩”工程,灯光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我们带来灯光污染问题。有关照明污染问题,国外研究起步较早,并且也逐步形成了系统的灯光污染防控的法规体系,并对灯光污染的监测和评价有一定的研究。[1]国内有关灯光污染的研究相对较少,2004年9月1日起上海正式实施的《城市环境(装饰)照明规范》,被誉为上海市乃至全国首部限制灯光污染的地方性标准。2010年12月1日北京市正式发布实施了《室外照明干扰光限制规范》,对城市环境亮度区域进行了划分,规定了居住区建筑窗户表面的垂直照度、朝向居住建筑窗户方向的灯具光强等。

    本文随机抽取了重庆市主城区的若干居住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目的是为居住区照明设计提供建设性意见。

    1 调研概况

    本次调研的对象为重庆市主城的居民小区。问卷的填写、回收是通过委托专业问卷调查网站完成。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90份,有效问卷80份,有效率89%。

    参与本次调研的人群样本中,男女比例为1:1,年龄在18周岁以上,受教育程度主要是大专以上学历,约占96%。调查的区域涵盖重庆市的主城区,在选择参与问卷调查的人群男女比例、年龄分布以及受教育程度基本代表了重庆市的人群整体,保障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

    2 调研结果

    2.1 居民居住环境涉及的灯光污染要素

    本次调研采用自由开放式的问卷形式,在询问到“您所居住的环境主要涉及那些灯光污染要素?”,通过对问卷进行筛选、归类,得出重庆市居住区居民涉及到的夜间灯光污染有:居住区道路灯光、商业广告灯光、建筑反光、车辆灯光、工地夜间施工灯光、居民生活灯光6个要素。其中,居住区道路灯光是主要因素,车辆灯光的影响最小。

    2.2 灯光污染问题的影响

    本次问卷调查发现,近84%的居民认为严重受到夜间灯光污染问题的影响,而灯光污染问题给居民带来的影响首先是眼睛的影响,长时间在高亮度、彩色灯光环境下生活的居民,不仅白内障的发病率高达45%,而且大脑中的脑神经也会受到干扰,会使人头疼心烦,甚至发生失眠、情绪低落等神经衰弱症状,[2]约56%的居民有由于夜间灯光污染问题而影响睡眠的经历。其次,灯光污染对人的心理和情绪也会造成影响,26%左右的居民有因受夜间照明污染问题影响而出现头晕、目眩、心烦意乱等生理、心理反应症状。另外灯光污染问题也会威胁道路交通安全,灯具产生的眩光、闪光对车辆驾驶人员易造成视觉盲点和疲劳,给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约4%的居民有因车辆灯光照射而受到人身安全威胁的经历。

    2.3 灯光污染问题原因分析

    本次调研发现引起重庆市居住区夜间灯光污染问题的原因比较集中,有以下几种情况:光源亮度太大,问卷调查显示近90%的居民经历的灯光污染问题是由强光光源引起。人们普遍使用的灯光亮度范围约为80~120勒克司,如果亮度过高,超过了180~200勒克司,就会对人眼造成伤害,引起近视、失明等症状,甚至会带来精神上的刺激。[3]二是光源频闪或光色变化设计不合理。三是照明时长和时段不合理。

    3 灯光污染治理对策建议

    城市夜间灯光污染俨然已成为城市建设中一种新的环境污染,为了有效减弱、消除灯光污染问题,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3.1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标准

    目前,我国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已基本形成,但至今没有一部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将灯光污染纳入其中,使得有关灯光污染的投诉仍无“法”解决。而国外一些国家针对照明污染问题已经制定了相应法规标准,如国际照明委员会就对居住区干扰光线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其中针对城市住宅区干扰光线的限定为宵禁前10lx,宵禁后2lx,同时对照明灯具的光强也有明确规定,另外对灯具的最大发光强度或亮度也进行了限定。[4]因此建议我国在国家或地区性环境保护法规中增加有关灯光污染的内容,组织相关机构开展灯光污染标准专项研究,参照国际的有关规定和标准着手制定我国照明生态安全标准和规范。

    3.2 完善城市管理,优化照明设计

    控制城市居住区夜间灯光污染问题,应加强城市管理,优化城市布局。建议如下:

    ①为控制由于玻璃幕墙而引起的建筑反光问题,在城市居住区不宜设计玻璃幕墙,或大片玻璃采用隔断和直条在中间加以分隔(如铝板幕墙间隔使用),或采用技术先进的反射率小的幕墙玻璃。[5]

    ②加强对夜间商业广告牌、霓虹灯等的管理规划和彩灯污染的管理,针对道路灯光照明,合理选择光源、灯具和布局方案。

    ③合理控制道路照明时长、时段、方式,目前道路照明设施开关时间一般采用人工、光电掌控等方式,在采取以上方法的同时可以通过适时关闭一些照明设施以降低灯光污染,同时也可降低能源消耗。[6]

    3.3 加强宣传教育

    加大宣传灯光污染对人类和生态环境产生的危害,充分发挥群众舆论监督力量,提高居民防范灯光污染的意识,以求引起更多人关注灯光污染问题,从而推动我国有关灯光污染的立法、监控、规划和技术研究等工作。

    参考文獻:

    [1]高成康,刘政稳,唐寒梅,陈署腾.沈阳居民光污染认知度的调查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8:1210-1212.

    [2]谢俊彪.当代的新污染——光污染[J].干旱环境监测,2004,02:127-128.

    [3]刘旭东.光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4:60-62.

    [4]曹猛.天津市居住区夜间光污染评价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08.

    [5]李玲,牟瑞芳,潘海泽.光污染与城市建设[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12:56-57.

    [6]夏勇虎.城市道路照明管理中的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7:28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