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发展 |
范文 | 摘 要 高校辅导员是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职业规划的政工干部,与学生接触最广、交流最多,其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发展受到众多高校管理者和学者的关注。文章通过界定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内涵,探讨了其职业化、专业化的路径,对可能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 高校 辅导员 职业化 专业化 作者简介:朱凯歌,平顶山学院。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9.313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顺利成长成才的主力军。高校辅导员制度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创新,从1953年诞生至今已在国内高校实践了半个多世纪。随着高校制度的深化改革,辅导员的角色定位由最初单一的政治工作向集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多重角色转变。教育部《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明确指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建立和完善辅导员培训体系,加大辅导员培训力度,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 一、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与专业化概述 (一)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界定 《中国大百科全书》将“职业”定义为:“随着社会分工而出现的,并随着社会分工的稳定发展而构成人们赖以生存的不同的工作方式”。根据我国对“新职业”的界定“经济社会发展中己经存在一定规模的从业人员,具有相对独立成熟的职业技能”,可以将高校辅导员工作称为“新职业”。然而,职业化是指将某职业转变为一个稳定职业的动态过程。 不同的学者对辅导员职业化的概念理解有所区别,如张瑶认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就是促使辅导员满足职业要求的过程,包括制定高校辅导员职业标准和要求;构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体制和机制。谢君君等认为,辅导员的职业化在于聘用多元化专业人才,让各学科的人才展现出不同的专业功能,践行其专业理念,凸显其专业价值的过程。本文认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是指变革当前辅导员岗位显现出的过渡性現状,使其岗位发展相对稳定,真正成为一种可以终身从事的专门职业。 (二)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界定 现今社会,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知识传播呈现碎片化,职业种类不断增多,人们的工作呈现新的时代特征。越来越多的职业开始拥有专门的技术,为顾客提供专门的服务,由此便形成了专业。专业是职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社会明确分工,职业逐步分化的结果。 社会学家认为,专业化指从业者通过学习与实践,不断积累专业知识和经验,逐步让专业技能达到专业标准,从而取得专业技能认定的一个过程。本文认为专业化即通过对专业人士进行具体的培训,激发其不断追求进步,不断提升专业水平,最终将一种普通职业发展成具有一定高度的专业化职业的过程。高校辅导员作为一种“新兴职业”,其专业化过程也引起了国家和学者的关注。不少学者对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概念进行了阐释,谢君君等认为,辅导员的专业化指的是进入该职业的群体要按照职业的专业要求实现其社会功能,任何职业的专业化都是从不甚专业走向较为专业,并最终达到专业和专家的程度。张瑶认为,辅导员专业化是以职业化为前提,依托专门的机构及终身专业训练体系,对辅导员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培养,使之掌握高校德育工作的知识和技能,自主开展工作,全面有效地履行辅导员职责的过程。本文认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是指通过专门的培训和职业实践,提升辅导员的专门能力和岗位素质,使其成为大学生管理、服务和思政教育的专家。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关系 张静提出辅导员专业化是职业化的准备阶段,职业化是专业化水平的最终呈现。王丽萍认为辅导员专业化是职业化的基础,职业化是专业化建设的归宿,专家化是专业化的升华。张伯威指出:“专业和职业都有内在规定性,都有工作实践做依托,做辅导员的人,是要有一定的专业、职业的人,由有一定专业和职业的人组成的辅导员队伍,就实现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本文认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都是为辅导员队伍建设服务,应该将二者有机整合,通过对辅导员采取职前专业化培养和职后专家化发展的手段,使其能够长期从事该岗位并成为专家,以实现辅导员群体的专业化,使高校辅导员成为一项长期或终身可从事的专门职业。 二、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与专业化路径 (一)严格高校辅导员选聘工作 国家历来重视高校辅导员的选聘工作,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高校辅导员的选拔工作做出了相关规定。各高校应该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合理科学的方案,全面、有效地考核选拔高校辅导员,以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高校辅导员团队。首先,要根据高校师生比一般不小于1:200的要求,配备专职辅导员,同时各高校可根据学校实际,配备兼职辅导员,重视专兼职相结合。其次,制定辅导员选拔的条件,坚持政治立场坚定、思想觉悟较高、维护国家利益、拥护中央政策、作风积极正派、组织纪律严明、业务水平精湛、组织能力较高、表达能力较强的标准,对应聘的高学历人员进行筛选。最后,严格把控辅导员的选拔过程,在人事部门与院系党组织的共同组织下,按照先笔试后面试的考核流程,对应聘人员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拔。 (二)加强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 国家于2006年颁布并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高校辅导员的培养提出了原则性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完成国家文件的要求,加强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明确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及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帮助辅导员实现职业化、专业化,提升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其次,要建立科学健全的培训体系,坚持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相结合,逐步建立相对稳定的培训基地,不断扩大培训规模、提升培训质量、稳步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再次,要丰富辅导员培训的内容,不仅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等基本能力培训,而且增加学生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信息素养提升、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同时,可以鼓励辅导员多参加职业能力大赛等活动,让辅导员同台竞技,展示自我,为其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提供机会。最后,要健全高校辅导员的保障机制,实施合理科学的培训政策,完善辅导员培训证书制度,加强培训的基础设施建设,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与专业化提供有力的保证。 (三)落实高校辅导员保障工作 高校辅导员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各大高校要积极制定相关的政策,并联合当地教育管理部门努力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地位,高度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首先,要大力开展高校辅导员激励工作。完善高校辅导员评优奖励政策,把辅导员评优评先加入到教育工作者奖励系统,每年评选优秀辅导员并对其进行表彰和奖励。其次,要完善高校辅导员的福利薪酬政策。除基本薪酬外,高校应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辅导员开展与工作相关的课题研究提供保障,并酌情改善辅导员生活与工作条件,在职位津贴、表彰奖励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最后,要建立合理的高校辅导员晋升制度。各大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建立专门的辅导员管理部门,并制定科学合理的选聘标准和评价指标,以专门负责高校辅导员的选聘和评价工作。同时,要建立科研立项机制并给予合理的资金支持,以促进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面临的困境与建议 随着国家和高校對辅导员的重视,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职业化与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不断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困境。 首先,辅导员的招聘制度不够规范,很多高校在招聘辅导员时都明确要求,应聘者应为中共党员,所学专业应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或相近学科,有一定的学生干部经历等。但对专业要求的不全面,将直接导致部分院系的辅导员所学专业与其所管理学生的专业不相符。这不仅不利于高校辅导员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不利于对所带学生进行专业化与个性化的指导。其次,高校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内容比较繁琐,事务性工作内容较多,工作成效难以量化,职业认同感缺乏,导致高校辅导员工作流动性大,队伍发展稳定性不够。再次,日常管理工作占用了高校辅导员大量的时间,无法真正做到岗位的专业化,很难将精力致力于科研,以致科研水平欠缺。最后,高校辅导员兼具高校教师和政工干部的双重身份,其职称评聘政策不够完善。同时,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相应的机制还不够健全,有待国家和高校进一步完善。 针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发展面临的困境,特提出以下建议:首先,要逐步规范高校辅导员招聘制度,学校和院系要一起商讨制定招聘程序和录取标准,努力做到辅导员所学专业和其所带学生专业一致或相近,以便于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其次,要增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保证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稳定性。再次,强化辅导员培训,丰富培训内容,增加专业知识培训力度,提高高校辅导员科研水平。最后,要健全辅导员保障机制,提高其福利待遇,完善职称评聘政策,增加辅导员晋升平台。同时,高校辅导员要不断提升自身责任意识,加强学习力度,努力增强自身素质,促进自身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国家和高校给予高度的重视,不断完善激励和保障机制,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增加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力度,完善职称晋升平台,促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的通知.(2006-07-30)[2017-04-06].http://www.moe.edu.cn/srcsite/A12/moe_1407/s3017/200607/t20060730_76800.html [2]张瑶.基于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职业认同思考——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训.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24). [3]张伯威.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的三点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7) .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