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机器人”视域下的图书馆服务新路径研究
范文

    李璐

    摘 要:“机器人”正在成为引领這个时代发展的头号创新驱动力,它给图书馆带来了服务创新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从长远角度来看,图书馆为适应这个时代,需要密切注意机器人在图书馆服务方面积极作用。了解“机器人”的背景及其对图书馆的意义,分析国内图书馆有关机器人的理论研究及实践的现状。探讨“机器人”视域下的图书馆服务新路径。

    关键词:“机器人”;图书馆;服务;新路径

    1 研究背景

    自动控制机器(Robot),俗称:“机器人”,它包括一切模拟人类行为或思想与模拟其他生物的机械(如机器狗,机器猫等)。在现代社会中,机器人指能自动执行任务的人造机器装置,用以取代或协助人类工作。它可以说是高级整合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材料学和仿生学的产物。机器人研究是人工智能研究的一大重要部分。它具有是越来越宽的应用面,由原先95%的工业应用更多领域的非工业应用扩展。像做手术、侦查、排雷等及空间机器人、潜海机器人。人类只要能想到的,就可以去创造出有需要的机器人。在机器人浪潮的冲击和影响下,图书馆行业也正在经历深层次的变革,机器人技术正在建构图书馆服务的新路径。

    2 图书馆“机器人”理论研究、实践和意义

    2.1 理论研究

    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国内图书馆界有关人工智能与图书馆的理论研究正在逐渐增长,但单独研究“机器人”在图书馆应用的理论研究屈指可数。

    如张若兰在《图书馆智能化机器人与图书馆服务创新的融合》一文中分析了机器人在图书馆服务中应用的必要性,阐述了其主要功能和显著特点,并提出了智能化机器人在图书馆服务创新中的对策建议。

    如李雪婷等在《图书馆微信平台自动问答机器人语言体系研究》中编写一套针对图书馆问答机器人的语言体系,设计了自动问答机器人,加强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互动交流。

    如倪劼在《RFID图书盘点智能机器人的设计与开发》中通过探讨了使用RFID设备进行图书盘点的关键技术。使图书馆员在图书盘点工作中所花费的时间用大幅降低。

    如岑琴等在《多Agent的机器人系统在图书归类中的应用》一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多Agent技术的机器人软件实现模型,该机器人能自动识别、快速、准确地完成图书馆大量书籍的分类整理工作,减轻了管理人员繁重的重复性劳动。

    总之,国内图书馆关于机器人的理论研究只是星星点点,无法给与图书馆一定的理论指导。相反,机器人在图书馆的实践活动却如雨后春笋般展开。全国各地图书馆都有机器人入驻,成为一名馆员,为读者服务。

    2.2 “机器人”实际应用

    如上海图书馆的机器人“图小灵”。它在2018年1月上岗,3月第二代也已上岗。它主要为读者解惑答疑,回答准确率在70%左右。以后还会不断更新知识库,肯定会变得更聪明。

    如2017年9月,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一位特殊的管理员——机器人“旺宝”上岗。它除了提供读者咨询、借还书指引、扫码找书、读者引路等服务外,与读者和工作人员还能进行日常会话交流。

    如成都理工大学图书馆的智能机器人被取名叫“成小理”,2017年9月5日首次上岗,机器人上岗后为工作人员减少了工作量。虽然目前这台机器人还只能会一些简单的对话,能唱歌、跳舞等,以后将加强互动性和语音识别等功能。

    除以上机器人外,不得不提及那早已威名远扬的清华大学图书馆机器人“小图”了,它可说是图书馆机器人元老了,几年前就已上岗,它的学习和记忆力超强。通过积累AIML语料库实现人机对话,且能迅速分析读者的提问并给出准确答案。在国内颇具知名度。

    总之,国内已上岗的图书馆机器人不胜枚举,人们已慢慢适应了有机器人的图书馆,并且充分利用它的功能和价值,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2.3 “机器人”对图书馆的意义

    “机器人”正逐渐成为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图书馆也势必将面临新的挑战和变革,因此,“机器人”对于图书馆的发展意义巨大。图书馆有了机器人馆员,使得图书馆更有趣味了;有了机器人馆员,使得读者更方便利用图书馆;有了机器人馆员,使得图书馆更贴近时代;有了机器人馆员,使得馆员和读者的互动更便利、更有效;有了机器人馆员,使得图书馆服务更加精细;有了机器人馆员,使得图书馆更能实现专业个性化管理。

    3 “机器人”视域下的图书馆服务新路径

    3.1 尽快转变思维方式

    转变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逐步意识到这个时代在变,早去为它做准备,早去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图书馆就能站在时代的最前列。管理部门除了在读者中普及机器人在图书馆的认知,更应着重培养图书馆管理者的机器人思维观念,提高图书馆管理者的综合能力,让图书馆服务在人工智能时代更具活力与创新。

    3.2 构建图书馆智能机器人应用场所

    图书馆智能机器人在行进过程中完成图书抓取、障碍物躲避以及人机语音交互等功能,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图书馆智能机器人工作效率。因此亟需构建适合机器人活动的场所,直至达到图书馆全智能化、全方位服务的应用环境。

    3.3 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除引进一批优秀的机器人技术人才外,还应定期组织员工参加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图书馆馆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能力。因为机器人服务有很多基础性工作要做,像做好高质量数据的集成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有关于图书馆的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都需要包括图书馆资深馆员等在内的多领域专家合作完成。

    3.4 建立一系列数据资料库

    图书馆首先应配备有相应的软硬件基础设施,来收集和管理数据。然后利用大数据技术把图书馆的所有数据模块结合,接口就是图书馆数据系统库,再通过技术连接图书馆各种业务的数据,最后形成全方位的智能数据中心。如建立图书借还信息库、读者资料信息库等,有机整合管理图书馆各业务数据库,实现图书馆智能管理与发展。

    3.5 努力筹措资金,拓展合作途径

    图书馆是公益机构,资金主要由政府拨款。机器人应用目前来讲还比较费钱,要想在有所作为,需开辟新的资金筹措和合作途径。可以与企业合作,或者图书馆自行研发。像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资金丰厚,图书馆都可申请,来研究机器人。特别是建议主管部门在资金管理方面,应优先考虑机器人投资。

    4 结语

    可以预见的近五十年,机器人还不会完全代替图书馆馆员,但是应该可以减少馆员重复性的体力活动。无论何时,读者都有阅读和对信息的渴求,而图书馆都将尽力提供完美服务。研究机器人视域下的图书馆服务新路径,有利于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提高读者满意度,更有利于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机器人_360百科[EB/OL].[2018-12-20]https://baike.so.com/doc/5374986-5611047.html.

    [2]张若兰.图书馆智能化机器人与图书馆服务创新的融合[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10):153-156.

    [3]李雪婷,李莘.图书馆微信平台自动问答机器人语言体系研究[J].现代情报,2016(10):99-101,122.

    [4]岑琴,刘丽娜,叶依如.多Agent的机器人系统在图书归类中的应用[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1,(8):151-155,16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7: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