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国有企业法律事务管控模式浅析 |
范文 | 概 要 企业法律事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现代企业法律事务管控三种常见模式,分析国有企业法律事务管控的现状,并在五个方面提出加强国有企业法律管控路径,为提升国有企业法律事务管控模式提供学术交流。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法律管控 法律事务机构 作者简介:张本领,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中图分类号:D63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2.316 2015年,國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中央企业依法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依法治企能力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总体目标。从国际上看,国外一流企业普遍重视法律管理,通过长期的探索与总结,根据自身企业的规模、业务复杂程度和业务本身的特点,建立了适合企业特点的法律管控模式。相比之下,国有企业市场化、国际化经营起步晚、时间短,法律管理的基础比较薄弱,尚未全部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变化的法律管控模式。尤其对一些大企业大集团来讲,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集团法律管控力较弱的状况还存在。为此,笔者通过梳理各法律管控模式利弊,对国有企业法律事务管控模式提出几点看法。 一、现代企业法律事务管控模式简介 从国际、国内范围来看,现代企业法律事务管控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集中管理模式 集中管理模式是指企业实行集中化的法律管理和服务,集团公司总部法务部门全面负责公司的法律事务,下属子公司、分公司法律事务机构由总部统一设立,子公司、分公司的法律事务机构直接向总部法律部报告工作并对其负责。由于集中管理模式有利于集团公司更好地控制法律风险,保证公司法律顾问法律意见的独立性,并提高法律事务机构的办事效率,国际上很多大型企业都选择了此种模式。 (二)分散管理模式 分散管理模式,即企业在每一个业务领域、部门和所属企业都设有法律事务机构,只负责相应的法律业务,只对本业务领域、部门和所属企业领导负责,不向集团总部法律事务机构汇报工作,任免考核和薪酬也均由其所属业务单元分别管理。目前采用这种模式的较少。 (三)矩阵模式 矩阵管理模式,即公司设法律事务机构,业务部门和分、子公司均设法律事务机构,配备专业法律顾问,除向本部门领导汇报工作外,还要向公司法律事务机构汇报工作,但主要向法律事务机构负责,很多规模较大、业务板块和海外区域性公司较多的公司大多采用这种模式。 二、国有企业法律事务管控的现状 (一)主要管控模式 总体上,国有企业法律管控模式采取“双轨制”: 1.集团公司设立法律事务机构,企业法律事务机构的设立、职责权限和负责人的任命和考核,以及法律顾问的薪酬待遇、职务晋升等在遵循集团公司统一要求的前提下,按照管理隶属关系向企业主要领导负责,受企业负责人管理。 2.所属子(分)公司设立法律事务机构或者法律事务专员,法律事务机构或法律事务专员的设立、职责权限和负责人的任命和考核,以及法律顾问的薪酬待遇、职务晋升等在遵循集团公司统一要求的前提下,按照管理隶属关系向企业主要领导负责,受企业负责人管理。 3.集团公司法律事务机构对所属企业的法律事务机构或法律专员以业务指导为主。集团公司制订推行统一的法律业务管理制度、规范、标准和信息平台,除达到一定标准的重大项目、重大纠纷案件和重大合同需报总部统一管理外,大部分具体法律业务决定权在所属子(分)公司。 (二)存在差距 1.部分企业未成立独立的法律事务机构。部分企业没有将法律事务机构作为一级独立的职能部门,法律事务机构与其他业务机构合署办公,所属企业的法律事务机构更普遍存在缺位的问题,个别子企业仅仅在综合办公室设置一名法律岗,甚至没有独立法律岗位,而是由其他非法律专业的人员兼任,导致法律事务机构难以充分发挥法律风险防范和业务支撑的作用。 2.部分企业对整体法律风险管控的系统性不强。就目前公司与所属企业的法律管控情况,法律管理在法律风险防范“点”上的管控力度比较强,但是在资源配置、垂直管理等纵向“线”上的管控力度还比较弱;而且由于不同区域、不同企业法律管理的差异性较大,管理界面、管理范围、管理手段都有所不同,尚未形成法律管理“面”上标准、统一的体系。 3.不能适应现代集团管理要求。分散管理或“双轨制”下,集团公司的法律工作还停留在集团公司本部层面,向子企业延伸、覆盖不够。部分集团公司已经实现了在公司经营、财务管控上进行集中管理,但在法律事务管控方面缺乏工作上的整体指导和推进,与增强集团公司控制力的管控要求缺乏必要衔接。 三、加强国有企业法律管控的改进路径 (一)完善法律事务管控模式的指导思想 《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的意见》开篇第一点“指导思想”明确提出:“……以提升企业法律管理能力为手段……,大力推动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中央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完善法律事务管控模式的目的即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法律管理能力,作为加强企业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创新、完善法律管理模式、规范母子公司法务系统关系,应当紧密围绕《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的意见》的“指导思想”及“总体目标”,把握好以下几点:一要有利于保障企业依法决策,保障企业重大经营利益,有效控制国有资产经营风险;二要有利于确保集团总部对所属企业法律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上下联动的法律工作机制;三要有利于优化整合集团系统法律资源,形成团队优势,提高法律资源使用效率,逐步解决法律力量缺乏集中,法律工作缺乏统筹的问题,形成全系统、大范围、广覆盖的法律工作网络。 (二)全面丰富法律事务管控模式 从国有企业普遍采取的管理模式而言,集中管理模式及分散管理模式各有利弊。完善、创新国有企业法律管控模式,应当与企业实际相结合,与集团系统整体管理架构相适应,不能搞“一刀切”。总体而言,集中管理模式有利于集团公司更好地控制法律风险,保证公司法律意见的独立性,并提高法律事务机构的办事效率,避免了重复劳动,但法务人员与用户的距离和关系较远,不利于法务人员对公司业务的了解。分散管理模式虽然存在重复劳动、缺少全面的协同与配合,存在不利于集团公司掌握所属企业法律风险及基层法务人员素质的提高等问题,但分散管理模式下法务人员是公司业务团队的成员,对公司业务有较深的了解,对当地政策比较熟悉,可以及时高效处理法律事务,取得较好的效果。 因此,国有企业的法律管控模式可以采取集中管理模式与分散管理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国有企业法律事务管理主要内容和实际情况,推动法律事务管理模式由偏重独立分散型向系统集成型转变。 主要做法: 1.管理模式方面:在法律事務管理方面实行法律事务集中管理与对子公司授权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集团公司负责涉及公司全局及整体的法律业务、负责重大合同(项目)、重大诉讼的处理,所属企业根据公司及所在地区实际,处理集团公司授权的除统一管理之外的日常法律事务并享有一定独立权限。集团公司可以与所属企业签订法治工作目标责任书,集团公司也可以将法治工作要求纳入对所属企业的业绩考核内容之中。 2.系统管理方面:由集团公司法律事务机构拟订全集团法律工作长期战略目标和年度计划,拟订、修订整个集团法律事务管理相关制度及具体办法;指导各所属企业法律事务管理制度的拟订、修订,提供技术指引;根据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业务需求,制定各类格式合同文本;针对企业、领导班子、管理人员和基层职工编制行为指引或员工法治守则等。 3.工作机制方面:集团公司建立重大法律事务申报制度,法律风险防范年度检查、评估报告制度,建立集团公司与所属企业内部联系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工作会议,通报工作情况,研究、解决重大法律问题,以对普遍存在的法律问题形成共识。 4.业务指导方面:集团公司对所属企业提供业务指导及智力支持。集团公司可以整合集团内部跨区域、跨板块的优秀法律资源,组建部分专业素质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的人员组成专门的法律专家团队,共同研究解决企业面临的重大、疑难、复杂法律问题。专家团队还可以为所属公司重大项目开展提供专业咨询和业务支持,发挥总部专业和资源优势,对所属企业提供业务指导及智力支持。专家团队的意见以专业指导为主,业务处理的决定权和责任承担仍在所属公司。 (三)提高法律事务机构的独立性 法律事务机构是法律顾问团队建设、发挥作用的专业平台,要从更高层次确立法律事务机构作为企业“法律风险管理者、内部服务提供者、公司战略支撑者”的角色定位,切实提高法律管理的组织独立性、业务协同性、战略支撑度。建议公司尽快建立与经营规模、市场地位和企业需求相匹配的法律事务机构,配备与经营管理需要相适应的法律人员。公司应确保法律事务机构的独立性,同时,将机构建设的要求积极向重要子企业和境内外重点区域延伸,确保组织体系完备。对于法律风险较大、对法律管理需求较大的所属企业也应要求成立独立的法律事务机构,对于部分所属企业法律事务岗缺位的情况,应要求设置独立的法律岗,由具有法律专业背景的人员担任。 (四)加强法律工作人员选拔与培训 一是重视政治理论培训。高度重国有企业新进法律工作人员的政治素养,把政治是否过关作为能否选聘进入公司的重要标准之一。要把政治上合格作为国有企业法律员工的基本底线,通过定期举行政治理论学习,开展多种形式的组织活动,不断提升国有企业法律工作人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素养。二是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法律工作人员长效培训机制。第一,建立轮训制度,加强与政法院校、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定期对国有企业法律工作人员进行轮训;第二,完善内部互训机制,通过定期讲课、座谈、会议、研讨等多种形式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法律工作人员的沟通交流、互相学习,以传授经验,形成共识,更好地提升国有企业法律事务管控能力。 (五)建立专门的法律事务信息平台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自上而下建立专门的法律事务工作系统,实现公司对所属企业法律事务的审批、备案、报告等直接通过网络传递。依托该平台,公司可以建立企业规章制度、合同管理、法律纠纷的全系统数据库,可以将统一管理内容(包括业务手册、标准格式的文件、办案指南和先例文本)等通过法律事务工作系统共享,积极推进法律事务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公司还可以通过该工作系统及时发布重要信息、召开会议、进行培训等,为推进公司法律事务管理模式由偏重独立分散型向系统集成型转变提供技术支撑,实现法律资源的有效配置,创新法律管理手段。 参考文献: [1]周榕.大型企业集团法律事务管控模式建设与实施//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优秀成果(首届)上卷.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201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