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思考
范文

    陈思嘉 张懿蓉 朱莹

    摘 要 环境法治主张法律主治、依法而治,要求全社会成员严格遵守法律,依据法律法规进行的环境保护活动。而生态文明是人“绿色”作用在自然关系之下,形成的新的社会发展形态。从现代发展趋势来看,环境法治正在推动着社会发展,但是生态文明方面的问题却越来越严重,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法治体系的不健全。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壮大,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使可持续发展陷入窘境,因此在加强生态文明的法治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结合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本文就以宿迁市为例,探索了该市在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之路上的环境法治建设。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环境法治 ?法治建设

    作者简介:陈思嘉、张懿蓉、朱莹,宿迁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3.180

    历史总是在矛盾中辩证地发展,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由工业文明带来的问题越发严重,生态文明越发严峻,可持续发展越发困难,现代文明社会管理事务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法治,并且从人与自然和谐的层面来看,要想达到人与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就更需要法治的保驾护航。此外,十八大提出要围绕系统性、完整性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法治思维与生态文明二者有机结合;十九大报告中将新时代的思想和发展美丽中国的基本方略制定为社会成员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

    一、宿迁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成就

    (一) 守护碧水蓝天,升级“美丽宿迁”

    为了让市民尽情“深呼吸”,生活更加舒适美丽,宿迁市持续开展各项环境整治行动, 2014年 9月起,开展全市大气质量提升专项整治行动,并相继出台了《大气质量提升专项整治考核办法》《大气质量提升专项整治巡查办法》和《大气质量提升工作问责暂行办法》。

    (二)淡雅宜居,营造“世外桃源”

    建设生态文明,宿迁用了20年运笔,全市成片林面积29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1640万平方米。宿迁将致力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围绕“深呼吸、看绿化、见清水”目标,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清三大生态系统,积极构建大运河、古黄河、环洪泽湖、环骆马湖和环城五大生态走廊,让湖光山色、天蓝水秀成为宿迁最靓丽的名片。 未来几年,抓源头、重整治、建制度将会是宿迁的主色调,它将会把 “生态宿迁”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三)群众环境法治意识明显提高

    营造生态文明的法治环境不只是职能部门的责任,更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认同与配合。为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环保工作的积极性,宿迁市环保局加强推进环保文化建设,创作环保文化墙3万多平方米,发送手机短信40多万条,编印环保科普读物30万份,创建绿色学校232所,绿色社区、宾馆各50个等。近年来,宿迁市委、市政府坚持把节能环保和绿色低碳理念体现到城市规划、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居民生活消费等各个领域,引导公众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形成节约简朴、保护环境的绿色生活習惯。

    (四)循法而动、依法行政

    宿迁市着力通过开展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厘清政府权力的范围和边界,管住政府“闲不住的手”,完善社会“自治之手”。2016年,市级综合审批效能在2014年提速27.33%、2015年提速13.35%基础上,再提速7.9%,让群众客商切身感受到了宿迁行政审批的“高铁速度”。

    二、宿迁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问题

    (一)环境法治监管总体不尽人意

    从环境保护监管体制的形成和发展历史过程不难看出,伴随着生态文明问题的突出,环保机构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宿迁市面临着环保机构不健全,监察人员不够,执法部门设备设置不均衡,环保队伍综合素质与标准有差距,执法方式不当,部分环境监管能力尚未达到国家标准化要求,在生态环境执法过程中执法权分配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法治体现了国家的治国方略,体现了人们生活的基本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高低,是否具有先进性,决定于生态法治建设的发展程度,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的 “硬实力”,而先进的法治体系则是生态文明的 “软实力”。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虽然相关的法律制度在不断发布完善,但是现实中依然存在许多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总体而言,环境法治监管方面有待提高。

    (二)部分地区环境质量难改善

    虽然宿迁市PM2.5浓度减降率、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省级考核要求,但秋冬季节受不良气象条件和北方集中采暖燃煤影响,加之市区工业企业布局不合理、燃煤较多、机动车增长较快、道路和工地扬尘管控难度大等因素,导致宿迁市容易产生污染天气,持续减降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三)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快

    经过多年的努力,虽建设了多座污水处理厂,但在产业结构调整快、经济发展迅速的现阶段,污水配套处理设施不健全。在宿迁,大部分乡镇企业的资金受到限制,资金跟不上生产的需要,经济一定程度上也受到阻碍,一些基础的配套设施建设落后,無法满足更高一级的生活需求,此外,部分县经济开发区只建设部分主管网,支管网还没启动建设,直接影响了工业废水的接入和处理。

    (四)企业侥幸心理与忽视

    随着时代发展,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来源,由于对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处罚力度较低,政府部门的监管也存在大大小小的漏洞,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他们会选择最低的成本生产最大的价值,对于产出的废弃物往往是矢口抵赖。

    三、宿迁生态法治建设的对策

    (一)进一步加大综合整治力度

    1.法治政府的建设。宿迁在加快文明城市管理进程的时候,需要把好项目审批关、验收关,防止新污染源产生,深入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对污染严重、问题突出的畜禽养殖业、化工等重点行业,要加强日常巡查和突击检查,保证治污设施、设备正常运转。

    2.维护公平正义。公平正义犹如空气和水,居民的美好生活犹如鱼儿,它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基本意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中就有公正以一词,它与法治相辅相成,而法治就是以公平公正为基础制定的各类法律制度、执法方式等,此外,人们的自觉感、幸福感、安全感正是来源于公平和正义,十八大以来,中央协调推进“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以公正来促法治,因此在建设生态文明时,要牢抓法治的民主性特征,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从而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法治宣传教育。按照“让法治成为宿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的要求,深入实施“七五”普法规划,宿迁市应当借鉴创建文明城市的成功经验,从历史中来,到现实中去。对社会成员多角度、多方位的进行法治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大众媒体、下乡宣传、群众普法等多样方式,引导人们自觉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队伍中来。

    (二)提高全民生态法治意识

    思想的自觉自律是更快更好建成生态文明的基础。《环境保护法》第6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人是生产活动的主体,因此在建设生态文明时应当加强主体的法治观念,明确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加快其思想转变,牢固其权利与义务统一性的观念,从凌驾于生态之上的态度转变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三)健全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与执法制度

    多年来,宿迁严格按照法制化的道路建设发展市、乡、县,但与此同时,在有关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小漏洞。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要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 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绿色”成为时代鲜明的代表色,因此,在制定完善法律的同时,一定要坚持科学、民主立法,使生态文明生活在法治环境之下,法治庇护生态。此外,法律制度一旦制定,就需要严格执行贯彻,健全内部监管制约机制,环保执法体制,切实增强执法力度,让宿迁这个“生态大公园”扮靓江苏。

    注释:

    人民网:http://js.people.com.cn/n2/2016/1119/c360304-29333667.html.

    新华日报:http://xh.xhby.net/mp3/pc/c/201710/17/c389115.html.

    张帆,王丹.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3).

    中国环境网:http://cenews.com.cn/ld_3405/talk/201704/t20170406_826971.html.

    牛丽.环境保护法百问.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4-10-2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8:3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