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学生网络直播行为的价值引导机制探析 |
范文 | 摘 要 21世纪的今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网络等新媒体以迅猛的姿态发展并催生出一系列新的媒介内容形式深度嵌入于大学生日常生活,大学生网络直播行为越来越难以引导。以方向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对大学生网络直播行为提出引导原则,确立规范大学生网络直播行为,营造清朗的网络直播环境为目标,把国家与社会作为引导主体,通过正确地价值观引领,建立法律法规和监管、培育网络直播媒介素养等途径为引导大学生网络直播行为进行机制构建。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直播行为 引导机制 作者简介:张玉婷,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C913.3 ???????????????????????????????????????????????????????文献标识码:A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3.188 近几年,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媒体娱乐方式在我们日常生活盛行,大学生作为接触网络和获取新鲜事物迅速的群体,不断参与网络直播中,进行网络直播的大学生也不占少数。大学生群体进入网络直播之后,网络违法背德现象依旧层出不穷,新闻中常常出现XX大学生网络直播事件。大学生的直播行为渐渐影响着自身的价值观形成和发展。大学生在网络直播中其价值观受到影响,价值取向混乱,呈现出追求价值的庸俗化和自我价值的盲目化,其价值评价标准也逐渐呈现出功利化的就业取向和情绪化的消费行为等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与确立。辩证的看待大学生网络直播行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大学生网络直播行为引导的价值引导理念,规范大学生网络直播行为,打造清朗的网络直播生态环境,构建和谐的网络秩序。 一、 大学生网络直播行为的价值判断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作为传播者和受众者对大学生网络直播的内容总体上认为是积极的,向上的。在大学生网络直播行为的价值目标方面,多数大学生对自身价值目标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在价值评价方面,大学生都能基于现实进行正确地评价,有自己的一个规范的评价标准,在价值取向方面,大学生网络直播内容的价值选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对大学生网络直播的进行调查分析,如图1所示,对大学生网络直播行为持完全赞同意见的有:4.44%的大学生认为网络主播“可以获得收益,是个不错的职业选择持完全”;6.67%的大学生认为网络直播“凸显个人风格,满足个人需要”;6.67%的大学生认为“网络直播传递信息的即时性,互动性等特点,促进与他人之间的交流互动”;8.89%的大学生认为“网络直播丰富自己课余生活,手机各种各样有意义的直播素材,使使生活变得更加充实”;13.33%的大学生认为“网络直播中言语不当极易印发舆论风波,对自身发来精神压力”;15.56%的大学生认为“形成健康积极的网络舆论氛围,网络主播要具有社会责任感,传播正能量”。大学生在网络直播行为的体现在价值目标上是多层次的,既有社会层面的社会责任感,也有对于个人价值的思考。 根据图1所示,对大学生网络直播行为中的价值认同显示,无论是“网络直播凸显个人风格,满足个人需要”在网络直播行为中积极的价值导向,亦或是“网络直播中言语不当引发舆论风波,对自身带来压力”在網络直播行为中消极的价值导向,被调查者进行选择时,清晰可见的是持一般态度和持比较赞同的占有绝大多数比例,大学生在网络直播行为的价值评价标准模糊。 根据图2所示,对大学生网络直播内容的价值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网络直播行为传递的价值中,首先,有73.33%的人认为是“休闲娱乐”,有73.33%的人认为是“知识技能学习”,此处的知识技能学习并非只有书本知识,还囊括一些生活技巧,比如调查者在观看大学生网络直播时看到的“教授观众如何利用旧物利用、变废为宝,如何剥柚子、石榴等”。其次,有62.22%的人认为是“满足情感交流需求”,再次有44.44%的人认为是“即时有用的信息咨询”,网络直播有即时性、互动性等特征吸引着大学生参与其中,大学生在网络直播传递有价值的信息咨询。最后,2.22%的大学生认为网络主播在网络直播中是没有价值的。对大学生网络直播行为的价值取向调查发现,大学生网络直播行为的价值取向偏向休闲娱乐,淡化知识文化等。 二、 大学生网络直播行为的引导原则及目标 (一)大学生网络直播行为的引导原则 第一,方向性原则。方向性原则是对大学生网络直播行为进行引导的基本要求。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青年作为我国教育培养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在网络直播环境下对大学生的进行引导,应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引导大学生在进行网络直播时自觉遵守网络直播行业的道德规范,树立自律意识,进行健康、积极的网络直播行为。 第二,主体性原则。大学生做网络主播对其影响是多方面的,在对大学生网络直播行为的引导目标、内容、方式的设定,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对大学生网络直播行为中产生的不当观念进行教育引导时,要从大学生自身出发,尊重大学生网络主播的主体性地位,灵活转变方式,具有针对性。运用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教育,引导大学生对网络直播树立正确地态度,理性参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引导其价值观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第三,整体性原则。大学生网络直播行为是处在网络直播环境中,且与网络直播受众者相联系的,大学生在网络直播中形成的价值观受到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对大学生网络直播行为进行价值引导时,不能仅仅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而是要对网络直播环境、网络直播观看者等多个方面进行改善和引导。既要强化学校教育,又要社会引导;既要强化监督,又要注意法律、政策的配套;从而建立形成良好的价值引导机制。 (二)大学生网络直播行为的引导目标 首要目标是规范大学生网络直播行为,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更好推进网络直播规范。其次是加强对互联网直播服务的监管尤其是内容监管,细化制度与规则、强化监督管理,最后纠正“算法没有价值观”的价值判断。机制的运作是通过各种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践运行来发挥起作用,本研究将大学生网络直播行为的价值引导机制的要素划定为以政府、高校等为引导主体,大学生网络主播、各个网络直播平台作为引导客体,二者在网络直播环境中相互影响,共同致力于规范大学生网络直播行为以及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环境的目标。 三、大学生网络直播行为的引导主体及对象 (一)大学生网络直播行为的引导主体 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高校无论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或者整个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都应该要撑起价值引导这面大旗,对大学生网络直播行为进行规范,对其价值观进行健康向上的引导。 其次,大学生网络直播行为是处于整个网络直播环境且位于网络直播空间中的一种行为,网络空间浑浊,网络直播乱象,对其引导和治理的政府机构作为重要的引导主体地位。政府及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做好新媒体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加对网络直播整个环境的了解,转变对网络直播行业的观念,完善引导协调机制,将大学生网络直播规范以及整个社会网络直播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分管负责人,统筹推动网络直播与政府网站整体协同发展。 (二)大学生网络直播行为的引导对象 “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由于进行网络直播的大学生绝大多数用户并非专业人士,进行的网络直播内容趋于平庸化,这也无可厚非。但如果大学生网络直播行为影响大学生日常生活及正确地价值观确立,或者挑战法律底线,就应该警惕。所以,应加强对大学生网络直播行为的引导,规范大学生网络直播行为。对大学生网络直播行为的引导,不仅仅是规范大学生网络直播行为,更进一步的是将行政管理、立法管理、技术管理等结合起来,让网络直播平台运营者应担负起更坚实的责任以信从商,保障用户的权益,维持整个平台规范。通过传播渠道、传播方式的创新,有效占领网络传播阵地,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传播引领者。 四、大学生网络直播行为的引导路径 (一)坚持正确地价值观引领 首先,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不仅仅要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形式,更应该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融入,达到使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并在网络直播时将其外化于行,在网络直播活动中不仅学生自己能够做到道德自觉,并通过网络直播这种形式,让大学生网络直播行为作为一种传播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更多的人。其次,大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既是教育客体,也是教育主体。对大学生进行正确价值引导时,需要针对被教育者所处的环境和心理特点,选择网络直播、抖音等新兴的传播平台开展校园活动,引导大学生利用网络直播传递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弘扬社会价值观,借助网络直播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正向引导和教育。 (二)加強网络直播的规范与监管 首先,网络直播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政府和监管部门来说,要制定相关规范网络直播行为的管理规范。从2016年至今,《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网络表演经营活动管理办法》《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等法规相继出台,至2019年1月30日武汉出台的《网络直播规范》等,从不同程度上规范网络直播环境和网络直播行为的规范性。但是,对于网络直播规范,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集中立法对网络直播行为以及涉及网络直播产业的相关产业进行统一立法,加强对网络直播的规范。其次,从政府到各个部门,从社会到网络直播者,都应该对网络直播进行监督和管理。政府及相关部门对网络直播领域传播的热点、焦点事件的舆论判断上,要有清晰的价值判断,迅速的抢占舆论高地,把握正确地价值导向,引领社会及大学生群体在网络直播有规范的网络直播行为和树立正确地价值观念。最后,微媒体时代,加强网络普法,借助网络直播的传播,对社会和大学生群体的网络法律知识要做到精准供给,培养并增强人们法律意识和观念,做到在网络直播的自律和他律相结合。 (三)提升媒介素养,规范网络直播行为 大学生群体参与网络直播行为,涉及的是整个网络直播领域。所以,要提神媒介素养,不仅仅只是大学生群体,对于网络直播平台的自我媒介素养,网络直播观看者和大学生网络直播的媒介素养都是规范网络直播行为的重要措施。 首先,加强网络直播行业自治。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首要的;外因是事物发生变化的条件,是次要的。网络直播行业作为发展中的企业,获取利益是直播行业的根本目的。网络直播行业中一些平台与企业受到利益的驱使,在竞争中追逐利益,缺失了行业自律。作为网络直播行业,应该增强媒介素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把价值算法融入网络直播中。其次,培育网民媒介素养。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媒介素养不高的网络直播观众中,部分观众的价值观扭曲,追求低俗娱乐,是影响网络直播环境的重要因素。对网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增加全体网民的素养。 最后,提高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学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和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直播,理性的参与网络直播活动,在网络直播活动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增强对网络信息的鉴别力,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不做不良信息的宣传者。大学生在网络直播行为中价值取向存在娱乐化、庸俗化等不良的现象,对大学生网络直播行为的价值引导建立引导机制,为大学生网络直播行为建立正确地价值导向,规范大学生网络直播行为,引导大学生形成并践行“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核心价值观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叶紫,樊春丽.试论传播学视角下网络直播的形成与发展.新闻研究导刊.2017,8(21). [2]韩洪伟.大学生网络直播行为分析与引导策略.思想理论教育.2017(9). [3]汪洋.网络直播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科技视界.2017(18). [4]曾艳.网络直播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8(2). [5]胡鑫源.网络直播空间中的法律乱象.法制博览.2019(5). [6]简言之.营造清朗的网络直播空间.中国文化报.2019-02-01(00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