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时期优化湖南政治生态的路径分析
范文

    关键词 生态 政治生态 从严治党

    基金项目:湖南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2018年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8DX0101)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罗凤梅,中共长沙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刑法学。

    中图分类号:D6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6.175

    随着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推进,再加上习总书记先后多次在公开讲话和论著中对良好政治生态的强调,净化、营造、重构良好的政治生态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同时也成为我党创新廉政建设理论的一项迫切而又极为重要的任务。湖南政治生态总体态势良好,但从这些年查处的腐败案件、法治状态、民情民意可以看出,依然有待改进。认真研究政治生态的理论渊源,深入剖析湖南政治生态的现状、问题及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路径,这对湖南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我国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提供有益借鉴。一、政治生态的基本含义及理论嬗变

    “生态”一词源于生物学,本意指自然界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1869年德国生物学家E·海克尔创生态学,1935年,英国生物学家坦斯利创生态系统。随着研究的深入,生态学、生态系统理论被拓展到更多的学科领域。1947年美国学者J·高斯采用生态学的分析方法分析政治现象和社会现象,认为环境中的各个要素对行政现象影响极大,研究行政现象及其所产生的问题时,不能孤立地、单纯地只研究这一现象和問题,而应该把它当时所处的外部环境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由此产生了行政生态学分析方法。高斯的这一观点是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的一个重大创新。而对行政生态学理论起着重要推动作用和贡献的则是美国另一学者F·W·雷格斯,他的著作《行政生态学》跳出了行政本身范畴,对美国、泰国、菲律宾等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及其文化历史与公共行政的相互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影响一个国家行政的生态要素多种多样,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社会、沟通网、符号系统和政治架构。之后国外对于政治生态的研究由微观向宏观发展,延伸到政治制度等领域,如: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提出了政治体系、政治系统概念;阿尔蒙德和小鲍威尔指出要对政治做出合理的判断,就必须把政治制度置于其周围环境之中,看这些环境如何对政治选择施加限制,又如何给政治选择提供机会。

    受西方行政生态理论的影响和启发,我国20世纪80年代出现相关研究。最早涉及政治生态学研究的是王沪宁教授,他于1989年出版《行政生态分析》,将行政学和生态学结合起来,用生态学的相关原理来研究我国行政系统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我国的行政活动和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之后,王邦佐同志等于2000年编著了《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生态分析》,从政党的生态环境视角出发,将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等因素同我国政党制度的产生、变化和发展联系起来。王沪宁是用生态学理论研究行政活动和现象,王邦左则是用生态学理论研究我国政党,二者的研究中可见“政治生态”的影子。2007年刘京西在《政治生态论——政治发展的生态考察》正式提出“政治生态”概念。2013年1月,习总书记作为中央领导人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提出了“党内政治生态”概念,并多次在各种会议和文章中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论述。2017年,十九大将“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载入党章修正案。

    从以上关于政治生态的理论嬗变来看,政治生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政治生态是指一个国家政治生活的整体,包含政治主体、政治内容、政治行为、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狭义的政治生态则指一个政党,一个地方或者一个领域的政治生活状况以及政治发展环境,是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二、湖南政治生态的现状及原因

    (一)湖南政治生态总体趋优

    1.廉政建设取得成效。不健康的政治生态必然滋生腐败,而腐败案件往往成为衡量该地区政治生态是否健康的重要标杆。腐败官员的级别越高,岗位越重,腐败窝案串案居多,腐败案件频发,那么该地区的政治生态肯定恶劣。十八大以来,湖南省按照中央要求,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格执纪监督,匡扶政风,严肃记录,严惩腐败,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的重大成效。这一点可以从中国经济网《十八大、十九大后落马省部级及以上高官名单》数据中得以证明,该数据显示,从十八大以来至2019年3月15日,落马的省部级及军级以上官员共281名,湖南只有3名,占比极少。

    2.“四个意识”逐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是我们党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组织文化,是广大党员必须遵循的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 也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根本遵循。湖南省在“四个意识”方面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大力强化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始终把讲政治摆在首位,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始终在认识、服从和维护大局中找准定位,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始终维护党的领导,牢固树立核心意识;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看齐意识。2019年1月,湖南省委审议通过《中共湖南省委关于树牢“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将政治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把“四个意识”外化于心、内化于行。

    3.群众满意度高。习总书记说:“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 民意是观察政治问题的“晴雨表”,也是政治生态衡量的标杆。湖南省通过社会民意抽样调查、信访举报等方法,了解群众对党员干部信仰忠诚、选人用人、干部清廉等方面的评价,并对民主测评满意度排名靠后的个别干部予以免职, 从而一定程度起到净化政治生态作用。从这些年民意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群众对我省党员干部的评价和认可度较高。

    (二)湖南政治生态存在的几个问题

    尽管湖南政治生态总体向好,但不可否认,也存在一些问题,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党风方面。一是部分党员干部存在理想信念淡化,政治生活庸俗化。当前,受西方不良意识形态侵蚀,部分领导干部理想信念逐渐淡化,有的干部思想空虚、精神迷茫,不知理想信念为何物,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存在偏差;有的缺乏基本的信仰认识,在大是大非面前缺乏正确的立场和态度;有的工作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慵懒无为,干事业不冷不热、不急不忙、不疼不痒,迷恋物质生活,工作中讲条件,贪图安逸享乐。有的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发生动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怀疑共产主义的正确性、可行性;有的缺乏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人云亦云,没有主见。有的崇尚西方文化和资本主义价值观,有的不信马列信鬼神,热衷于参加封建迷信和宗教组织,背叛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二是少数党员干部存在政治行为失范等现象。这部分党员干部背弃了党和国家、背弃了人民群众,大搞权钱交易,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对党内政治生态的产生了极大负面影响。

    2.政风方面。一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圈子文化、潜规则依然存在。有的党员干部很少亲身去基层,也很少与群众打交道,他们对基层情况的了解基本来自下属或者基层的汇报,因此,处理问题又虚又空,难以解决实际问题。有的则在工作中偏向走过场,装样子,对上级任务不能深入领会并执行,开会布置任务就照本宣科读文件,喊口号,做事情流于形式。二是家长制、一言堂、两面人现象依然存在。有些地方民主集中制仍然得不到落实,“一把手”独揽权力,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一言堂”。有的干部不把人民群众的事情放心上,嘴巴上说为人民服务,行动上却踢皮球,推卸责任。三是选人用人导向不正确,任人唯亲、跑官要官现象仍然存在。个别领导干部在仕途进步问题上,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完成好自己的工作任務,而是放在拉关系、走后门,请客送礼上,他们整天琢磨如何进入各种圈子,忙于各种朋友群、老乡群、校友群,对上级阿谀奉承,对政治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3.社会风气方面。在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背景下,社会廉洁价值取向总体趋好,但观念扭曲者也并未完全扭转,“敬官”“慕官”奴化的官本位思想依然存在,这一现象不仅在党员干部中存在,而且在群众中也较为盛行。权力腐败诚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社会对权力腐败的认可以及他们对腐败痛恨的表象下掩盖着的对腐败的默认甚至追捧。当社会廉洁价值观念扭曲的时候,不仅公共权力拥有者没有道德约束,而且接受公共权力管制的社会大众甚至是受害的社会大众也都普遍认可权力腐败。人们不满的不是权力腐败本身,而是权力腐败没有为自己服务。 湖南省的有些县城就出现这样的现象,权力腐败在当地已经不被视为不道德的事情,老百姓在谈及贪贿行为,官官相护,任人唯亲行为时,非但没有义愤填膺,反而是言语中极尽艳羡。当一个地方出现笑廉不笑贪的社会风起时,这个地方的政治生态肯定糟糕。

    (三)湖南政治生态的主要影响因素

    1.地域因素。正如地缘政治学理论告诉我们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该国的对外政治决策和战略形势,同理可证,一个省的地域因素也极大地影响了该省的政治生态。湖南省地处内陆,与沿海开放地区相比,人口流动量小,较为固定的人群生活在固定的地区,必然导致人与人的关系更加紧密,也因此其地域、宗族、小团体观念就会较浓。生活在这种浓烈地域与宗族思维中的人一旦成为权力拥有者,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家庭、家族、村落,由此容易滋生裙带关系、圈子,政治生态势必受到负面影响。所以说,由地域因素导致的腐败往往一旦案发则成为窝案,如衡阳的贿选案,邵阳的打黑案等等。

    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的地方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欠发达地方则更加关注人与社会的关系。因此,一个地方的经济结构情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对当地的政治生态都有影响。湖南作为鱼米之乡,自古以来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地方,工业经济和商业贸易还不能说非常发达,因此难免更多关注人与社会关系,擅长钻营政治和官场。

    3.文化因素。文化因素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沿袭保留下来的传统,是一种长期积淀,是政治生态的软实力,会对该国或者该地区各个主体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对政治生态产生影响。湖湘文化是一种敢为天下先的文化,也是一种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的文化,这种文化精神在民族危难之时大有作为,但在和平时期则会体现出保守与人治。

    4.政治因素。这是影响政治生态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政治体系的封闭性,政治规则的不完善,权力结构的单一,民主化程度不高,都会对政治生态产生极大影响。政治因素这一点在湖南、乃至在全国的状况相差无几。三、湖南政治生态的优化路径

    (一)坚定理想信念 夯实政治生态根基

    理想信念是思想之基,有了内化于心的信念,才会有外化于行的行为。党员干部必须筑牢共产主义思想之基,这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根本。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与宣传,营造良好的廉政文化环境。湖南拥有很多廉政文化资源:毛泽东故居、爱莲湖公园、柳子庙、周敦颐故里、曾国藩故居、左宗棠故居,要注重将这些文化精髓与工作生活结合起来,宣传效果才会更好。二是要严肃党内组织生活,时刻牢记党的宗旨,不断加强教育培训,大力弘扬我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教育,养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三是要落实好“三会一课”等基本组织生活制度,在党员大会和书记讲党课的时候,增加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建立培训档案,因材施教,精准教育。四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舆论等方面优化信仰教育的宏观环境,营造“人人有梦想、人人有信仰”的社会氛围,调动中青年的爱国情绪、民族自豪感和政治责任感,强化“四个意识”,树牢“四个自信”,坚定“两个维护”,增强信仰建设的实效性。

    (二)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 抓住政治生态的关键

    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敗。“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 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要“把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作为重要着力点,突出政治标准。” 选人用人导向是营造政治生态的关键,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是否良好,很大程度决定于该地方的选人用人导向,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会选出优秀的人才,用上优秀的领导干部,而优秀的人才、优秀的领导干部又会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从而畅通了干部晋升渠道。干部晋升渠道一旦畅通,势必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干事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工作热情,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良性循环过程,最终会使得政治生态越来越好。因此,优化政治生态,必须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坚决落实新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党中央关于“好干部”的五条标准,把优秀的人才选到合适的领导岗位上。另外,还要积极完善群众舆论监督,干部选拔要纳入监督全过程,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进一步营造公开透明、公道正派的用人环境。

    (三)加强权力监管与制衡 平衡政治生态架构

    良好政治生态需要权力与权力、权力与权利之间的架构平衡,任何一方力量的失衡必然会影响政治生态,因为力量强大的一方不可避免凌驾于力量弱的一方。要使得权力与权力、权力与权利之间架构平衡,那就需要它们之间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解决权力与权力之间的失衡问题,当前关键点在于分解和监管重要部门和权力较大的所谓“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特别是“一把手”的权力,从而防止他们为所欲为,权力滥用。

    解决权力与权利之间的失衡问题,一是需要畅通群众的举报、批评监督等渠道。汉朝王充曰:“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作风、行为感觉最直接,反应最敏锐,所以他们的监督更具有广泛性和实效性。在群众的强大的舆论压力和民意呼声下,党员干部能不时刻警醒自己行为吗?二是提高政治运行的公开度,大力推行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实行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才能让权力在有效制约和监督下规范运行,实现政治架构的平衡。

    (四)推进民主与法治 保障政治生态运行

    党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民主集中制坚持得好,党就风清气正,充满生机活力,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什么时候民主集中制受到破坏,党内矛盾和问题就会滋生蔓延,党的风气就会受到损害,党的事业就会遭遇挫折。 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需要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一是可以规范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工作行为,杜绝“一言堂”,二是可以增强普通党员干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政治活动的积极性。三是可以深化我党的民主观念,使其形成民主作风并养成民主思维,对于违反民主、破坏民主的行为能积极干预和抵制,从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另外,优化政治生态也离不开法治。民主的作用在于社会对政府群里的监督和制约,发现政治生态中的不良现象;法治的作用则在于对政治生态中的违法行为惩处与威慑,二者相辅相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努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想使政治权力廉洁、合理、有序地运行,只有人情社会转向法治社会,才能重新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可以从党员干部和普通公民两种主体着手。对于党员干部,一是要加强打击违法违规违纪行为,让其对法律心存敬畏,不敢逾越法律红线;二是要科学立法,建立健全法律制度,让其受制于制度而不能有违法违规行为;三是要让法治成为党员干部行为准则和内在信仰。领导干部应牢记: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任何权力都应在法律的限制、约束和规范下行使。对于普通公民,则主要是普及公民法治观念,形成一种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而不是靠关系的生活环境,这样就会一定程度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培育现代法治精神,使得全民守法。

    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关系到党的执政形象和政党的稳定,它是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之义,是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途径,其任务艰巨复杂。全党全国赢“积小胜为大胜,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通过抓党风政风带社风民风,努力营造廉洁从政的政治生态。

    注释:

    [美]阿尔蒙德等主编.当代比较政治学——世界视角(第三版)[M].朱曾汶,等,译.商务印书馆,1993:9.

    王帅东.涵养良好政治生态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J].企业文明,2019(2):83.

    中国经济网.十八大、十九大后落马省部级及以上高官名[EB/OL].http://district.ce.cn/newarea/sddy/201410/03/t20141003_3638299.shtml.

    王舴,邱明.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基本路径[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2018(11):90-91.

    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5.

    华声在线.测评满意度排名靠后 祁阳环保局长被免职调离[EB/OL].http://hunan.voc.com.cn/article/201502/201502040802153430.html.

    张勇.后发国家政治生态演变的教训与经验[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5(11):43.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Z].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10.

    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为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重要保[N].人民日报,2018-07-01.

    郭伟,郭玥.从南充贿选案看我国政治生态的重构[J].长白学刊,2016(4):11.

    仲祖一.坚持民主集中制[J].求是,2016:22.

    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6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4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