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分析
范文

    摘 要 为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发展需求,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项目组以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为调研对象,将创业能力细化为6个具体分量,通过问卷调查、调研走访、座谈等形式,了解和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形成原因,据此给出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在校大学生 创业能力

    基金项目: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校级2017年年度科研项目——提升高职大学生创业能力对策研究(WZYY201716)。

    作者简介:赵红军,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8.306

    一、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分析

    创业能力是创业者成功履行职责的整体能力,是个体拥有的一种智力资本。为了更加清晰的了解高职在校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现状,我们将创业能力进行了细化,具体分为机会识别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领导决策能力、管理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六个方面,通过问卷调查、调研走访、座谈等形式,分析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现状。

    (一)机会识别能力

    就机会识别能力来说,大多数学生对创业机会的关注度不够,仅有3.68%的学生经常观察周围是否有创业机会;对于创业政策、环境的关注度也不高,对创业的机会没有敏锐的洞察力,不能很好把握创业的机会。

    (二)自主学习能力

    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较机会识别能力要强,有12.27%的学生能够经常阅读创业类书籍,有13.5%的学生能够主动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并付诸实际行动。说明作为高职学生,由于学历的限制,危机意识较强,有自主学习创业知识的意愿。

    (三)领导决策能力

    就创业所要具备的领导决策能力方面来看,有11.04%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工作,并做的很好。说明现在的高职学生独立决策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领导决策能力。但至少有54.61%的学生不能在团队中树立起较高的个人威信,这将限制其领导决策能力的提高。

    (四)管理沟通能力

    管理沟通能力的均值在六个分量指标中得分最高,有54.61%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一个善于交际的人,有91.41%的学生认为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有19.02%的學生在自己需要帮助时,能自信的提出要求,并且说服对方帮助自己。说明在校高职大学生普遍能够认识到人脉在创业中的积极作用,沟通能力较强,能够化解创业过程中现实的和潜在的矛盾,具备创业所必须具有的自信心和语言沟通力。

    (五)组织协调能力

    根据调查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在校大学生对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持有乐观的态度,认为自己能够很好地组织自己的团队分工协作,能够根据团队成员的实际情况安排恰当的任务。有28.83%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工作时,有足够的耐心与毅力。在组织协调能力方面高职学生头脑灵活,应变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协调应变能力。但在组织活动过程中,由于不能很好的把握事情的轻重缓急,往往会出现“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现象。

    (六)承受挫折能力

    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在所难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校大学生的承受挫折能力的指标良好。有21.47%的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时,能迅速处理状况,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当实际结果与预想结果有出入时,有6.75%的学生不能正确面对,会意志消沉,甚至放弃。面对一项从没接触过的工作,勇于接受挑战的学生占总人数的17.79%。说明在校大学生敢闯敢干的精神不足,对新鲜事物和新的工作领域不敢进行大胆的尝试。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虽然具有良好的管理沟通能力,但还不能够很好的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发展需求,在创业所必须具备的一些能力,比如:自主学习能力、领导决策能力、挫折承受能力方面都需要加强培养,特别是机会识别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亟待提升和改善。

    二、影响在校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

    (一)就业观念陈旧、创业意识缺乏

    作为地方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就业观念落后。很多学生和家长还热衷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提供的固定就业岗位。缺乏创业意识,认为创业只是下下之策,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加之,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太好,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很多同学只能应付每天基本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无暇顾及创新创业,自主创业意识不高,不具备创业必备的综合能力。

    (二)社会实践机会少、创业经验不足

    目前的在校大学生仍然整天呆在象牙塔里面,没有社会实践机会,对社会的复杂性和真实情况了解不多,往往沉浸在自己单纯的想法中而不自知,且缺乏实战经验。要么把拔得过高,认为自己具备创业的各方面素质,要么非常悲观,对自身丧失信心,缺乏年轻人那种敢闯敢干敢拼的精神。另外,由于社会阅历的欠缺,导致大部分大学生人际沟通和交流的经验缺乏,在处理团队内部人际冲突问题和团队与外部环境的矛盾时显得稚嫩有余,沉稳不足。加之,不能很好地组织协调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直接影响到创业能力的提升。

    (三)理论与实践脱节、教育质量不高

    目前,学校虽然开设了完整的创新创业课程,但由于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大多数都是由辅导员或是其他基础课教师兼任,都非科班出身,专业化程度低,整体水平不高,缺乏创业实践经验,基本上只是纸上谈兵。只重视了创业之“术”,忽视了创业之“道”,导致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脱节,这些都不利于在校大学生领导决策能力和管理沟通能力的提升,也严重影响着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四)社会舆论氛围不浓、创业环境欠佳

    学校虽然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和创客服务中心,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资金投入、政策支持不到位,创业的社会舆论氛围不浓、环境欠佳。近年来,学校虽然先后组织参加了各级各类的创新创业比赛,但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还只是照猫画虎、闭门造车,缺少专业的导师指导和引领;各专业之间缺少联系与合作,单打独斗,不能资源共享,发挥各自优势,互利共赢。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针对导致在校大学生创业能力不高的原因,必须做到主动出击积极改变,力争探寻出理想的提升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有效教育模式和途径,以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发展需求。

    (一)端正教育目的,制定适合学生创业和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教育的目的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帮助其形成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观念和思想。这就要求,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把对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上议事日程,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知识、技能传授的同时,还应注重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将机会识别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领导决策能力、管理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承受挫折能力等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之中。使学生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坚定的创业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和敢闯敢干敢拼的奋斗精神,成为有爱心、有事业心和责任心、爱学、乐学、自信阳光的新时代青年。此外,还要加强学校与社会和企业的融合,进行校企合作,通过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与学生见面谈心、做学术报告、交流创业经验等,拓展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新意识,为创新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鼓励社会实践,形成适应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社会实践,可以培养大学生创业所必备的品质和能力,增强其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因此,要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就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学校教育中,要改变以讲授为主,单方面知识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形成适应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开展有特色的创业实践活动,通过创业实践活动,激发大学生的主觀能动性,增强其实战经验,帮助其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进而更好的适应创新创业的社会需求。

    (三)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构建特色鲜明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提升高职在校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不仅要重视大学生智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比如直觉、灵感、猜想、兴趣等。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构建具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大胆改革现有的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滞后的课程体系,把对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整体规划,确立每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搞好分工与衔接,弄明白各自的接口关系,在保证各门课程独立性的基础上,加强理工结合、文理渗透,促进相互融通,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实现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目的。

    (四)营造社会舆论氛围,创设适合创业的校园环境

    理性地鼓励创业的舆论氛围,有利于激发创业热情,驱动大学生的创业行为。要提升高职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学校就要利用手机、电脑、校园广播、图书馆、板报、墙报等信息平台,加强有关创业政策、创业舆论的宣传,营造理性的、鼓励创业的社会舆论氛围。通过举办创业形势分析会、报告会、创业政策讲解课等形式,帮助大学生理解创业政策、运用创业政策。营造宽松的校园创业环境,给大学生提供优厚的创业政策支持,开通绿色通道,帮助学生缓解筹资压力;允许有需要的在校大学生通过申请办理休学,保留学籍去创业;引进专业的创业导师,给予学生创业方面的指导和引领。发挥创新创业学院和创客服务中心的作用,加强全校之间的统一协调,整合专业优势,实现互利共赢。同时,要宽容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挫折失败,帮助他们解决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激励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创新创业的行列。

    参考文献:

    [1]吕荣.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及发展创业教育相关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2]杨金焱,费世淼.新时期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与培养[J].教育探索,2010(12):147- 148.

    [3]张翠英,罗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7(12):228-22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1:5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