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试论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问题
范文

    摘 要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人的作品享有受著作权保护的权利即为网络著作权。根据目前状况分析而言,我国网络著作权保护工作中依旧有一系列问题存在,如侵权人认定环节不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滞后等,以致于网络著作权人对其著作权的保护受到影响。鉴于此,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加大侵权行为规避力度,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网络道德建设、加强技术保护措施,为我国网络著作权提供科学有效的保障。

    关键词 网络环境 著作权 侵权 保护

    作者简介:巩晓丽,山西省永济市法律援助中心。

    中图分类号:D923.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9.343

    日益发展互联网技术,使得著作权保护工作开展期间面临了更为严峻的挑战,链接、转载侵权及网络抄袭等频频发生,新闻报道、媒体转载等也对著作权人权利造成了侵犯。为将该问题解决,就必须加大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保护力度及技术保护措施,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本文围绕网络著作权侵权展开了探究,以期有效处理目前网络著作权侵权问题。一、网络著作权侵权特征

    (一)难以明确侵权范围及时间

    针对著作权财产权保护而言,我国在时间限制方面十分明确。然而,由于网络作品发表时常出现被转载、链接的情况,初始发表时间的明确难度较大,以致于著作权人受保护时间的确定难度上升 。此外,网络时代下,网络作品享有的传播速度极快,尽管侵权人及时删除了侵权内容,但已经产生的影响难以消除,也无法阻止其他用户的传播,也就加大了权利人损失、侵权范围的确定难度。

    (二)地域性模糊

    传统环境下著作权存在着地域性,而具有开放性、全球性的互联网,信息传播不再具备地域性限制,这也使得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不再受限于地域。这样一来,当网络著作出现了侵权问题时,对于侵权时间与地点的判定难度颇大,如此在确定法律适用和司法管辖时也存在一定难度。

    (三)侵权形式多样性

    现代化互联网技术背景下,网络开放性运行特点的存在,使得用户能够更便捷的登录、操作互联网。传播于开放性网络中的著作,也相继出现了上载行为、下载行为、转载行为等一般侵权行为和网页作品著作权侵权、超链接著作权侵权等网络特殊侵权方式,此类侵权形式具有多样化,会使著作权侵权行为出现更大的判定难度。

    (四)著作权专有性被削弱

    传统著作权侵权的主要形式基本都是盗版,具有明确的责任人及承担责任,侵权人一经确定之后,需要承担侵权行为构成的法律法规处罚、盗版经济成本及民事赔偿。但是,网络环境下由于很难明确侵权人身份的缘故,显著增加了著作权人追究难度。同时,由于缺乏技术限制的设置,每个人都能越过著作权人使用作品,侵权成本几乎不存在。而这也导致著作权人难以控制自己的作品,著作权专有性遭受削弱。二、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判定问题

    (一)侵权人的认定

    虚拟化网络空间运营期间,有信息传播混乱无序等问题存在,使得网络著作权侵权人认定具有更大的难度。侵权人认定工作实施期间,被侵害人在诉讼提起中需将作品IP地址、侵权人登录用户名及注册信息等提供,以便维护自身网络著作权。然而,此类方式却有网络漏洞存在,所以著作权侵权责任判定工作期间必须有效处理这一部分内容。网络背景下,针对网络著作权提出的传播需求而言,倘若依旧采取传统侵权人认定方法,难以有效满足。因此在《著作权法》完善期间,需将有关网络著作权侵权人认定方法补足、完善。

    (二)立法层次低且滞后

    由于网络环境下存在多样化的侵权行为,涉及了彼此差异显著的法律法规,尽管我国多次修改了著作权法,明确规定了信息网络传播权、远程教育、技术措施及数字化图书馆等新问题,然而有关立法方面依旧有所不足,调整不够全面、彻底 。加之互联网呈现出极快的发展速度,逐渐暴露了更多以往没有出现的问题,其中依靠行政法规及规章能够处理的仅有少部分,所以相关法律规定有所不足。

    (三)著作权权属证明

    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处理期间,著作权权属证明属于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联系著作权人及作品的材料即为著作权权属证明,也就是著作权人对其主张的作品具有著作权的证明。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得知,著作权人在维护人身权、财产权期间,发现有侵权现象存在,需向法院提供著作权登记证书、创作原稿等著作权权属证明。法院在面对侵权案件时,著作权人若是未能提供与作品权属相关的证明材料,可不予受理。著作权人尽管享有自愿进行权属登记的权利,这样一来为落实权属登记手续的人数也就十分多,导致侵权案件处理中频频出现无法提供权属证明的情况。三、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问题保护措施

    结合网络环境下著作权表现出的特点,加之近年来频频发生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且权利人未能得到有效保障的问题,必须加大著作权保护机制的完善力度。笔者认为,可从下述方面入手:

    (一)完善网络著作权侵权管辖制度

    首先,遵循原告住所地优先原则。网络平台具有独属于自身的特点,所以传统“被告就原告”原则并不适用。在网络中侵权行为产生时,侵权人身份、侵权行为的种类及数量的明确具有较大的难度。而若是依旧采用该原则,会大大增加原告起诉费用,甚至还会产生无法辨认被告而导致案件无法提起诉讼的情况 。所以,原告司法管辖权能为自身利益提供更有效、更便捷的保障,有效降低损害结果;其次,不方便法院原则的适用。“不方便法院”表示的是国际民事诉訟中,原告倘若选择了一个于自己有利而不利于被告的法院,即便法院享有案件的管辖权,然而可能对被告诉讼程序的参加造成不便或对司法活动构成不便,以致于该纠纷的处理无法有效、迅速的实现,司法也无法得到公正保障。“不方便法院”原则则可将原告过度诉讼问题有效解决,且并未与传统关联标准违反,因此可适用于网络侵权诉讼中。

    (二)建立健全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

    互联网时代下,著作逐渐呈现出繁杂、多样的传播,拥有着极为庞大的传播量,仅凭借著作者自身能力追究、处理侵权行为,难度十分大。加之使用者不易明确侵权,导致作品受到了有意或无意的侵权。对此,我国在关注信息发展速度的同时,还需建立健全网络著作集体管理制度。《著作权法》中,明确规定了著作权和有关著作权的权利可在集体管理方式的运用下对自身权利行使,将集体管理组织法律中著作权的地位点明,为其赋予了诉讼职能和以组织名义代为行使侵权行为的权利。我国有关网络侵权行为相关法律的制定与推行及网络侵权行为处理方面时间相对偏短,且缺乏完善的网络著作集体管理制度。对此,需要着重建设著作权集体管理相关机构体系,在发展网络著作的同时,建立健全相关著作集体管理体系,需从法律体系方面规范著作权使用,落实相关制度的构建。

    (三)强化网络道德建设

    互联网时代下,要想将著作权侵权行为避免,我国政府相关部门需要积极强化网络道德建设,进一步贯彻落实网络道德宣传工作。如某地区政府部门通过数十个宣传点的设置开展网络道德建设工作,并在具体宣传期间,依托视频为公众呈现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审理,使其对著作权侵权问题的了解更加深刻,如此一来也就实现了公众操控网络平台间转载、传播及复制等侵权问题的有效规避,公众具备了更强的网络道德意识 。同时,在开展网络道德建设工作期间,为缓解现实与网络社会间差异性,我国相关政府部门需立足于现有网络运营状况的基础上,在网络道德环境建设中融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一步指导、规范网民道德意识,将强有力的条件支撑提供给著作权侵权问题处理工作,予以侵权行为精神力量方面的约束。

    (四)明确侵权行为认定标准

    有关网络著作传播期间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而言,首先需明确该行为是否属于合法行为、不良行为,其次需明确该行为是否在该网络作品著作权人许可之下执行的。要想实现网络作品保护力度的增强,就需要入手于法律层面,将网络环境下与著作权权益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保护措施增强。同时,应当着重关注网络侵权者法律意识及著作权人防范意识的提升。此外,应当强调网络技术软件可靠度的提升,并将网络技术软件的虚拟性降低。并且还需将有关侵权行为的证明妥善保存。为了实现整体处理效率的提升,并为著作权人提供合法权益保障,需避免诉讼申请前继续发生侵权行为,同时要求诉讼人在实施了相关保护措施后最短时间内提起诉讼,以便为相关保护措施的顺利进行提供帮助,实现处理效率的提升,进一步明确侵权行为认定标准,并使网络具有更高的真实性。四、结语

    结合上述分析不难发现,网络环境下逐渐暴露出更为严重的网络抄袭、复制、转载等侵权问题,而这类问题主要是由于我国法律制度滞后、个别网民侵权意识不足而造成的。要想实现互联网的健康、稳定发展,在维护网络著作权人權利时,应当入手于管理制度健全、侵权证明固定及技术保护措施增强等方面,有效控制侵权问题,实现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的高效处理,为我国网络著作权提供最优化的保障。

    注释:

    潘晨.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7):289-291.

    白琼.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侵权行为及保护[J].智库时代,2017(9):246+248.

    袁名希.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制度的完善路径——以湖北省新闻作品的保护为重心[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8,146(3):70-75.

    康燕飞.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常见侵权形式分析及法律保护[J].法制博览,2018(16):86-8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