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探究 |
范文 | 李珺 马喆 [摘要]费尔巴哈提出了宗教是人类思想的转化,之后就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人们的头里是怎样产生宗教幻想的”。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对这一问题的思考。马克思给出的答案就是人们通过社会活动和自然界相互作用,随着人们的社会关系不断发生变化,人们开始产生宗教情感,随后宗教信仰开始出现了。这样的理念最开始出现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它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这个思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也有充分体现。马克思的思想超越费尔巴哈的思想,它借鉴了唯心主义的积极思想,将历史和唯物主义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他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观。这是较为宏观的唯物史观,它包含了人与社会还有自然界在内的思想。 [关键词]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劳动实践;宗教信仰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体现了他对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提出了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然后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述,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等一系列完整理论,形成了唯物史观的思想体系,同时也说明唯物史观的形成①。 一、唯物史观探索的前提经过 对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前提形成经历了一段探索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先是丢掉了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思想束缚,最后摆脱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影响。 黑格尔的思想自创立到黑格尔派的继续发扬,其哲学思想一直都有自己的前提,黑格尔是在脱离经济基础思想理念下探索社会发展的动力,他从意识和设想的绝对精神出发形成历史观,他从绝对观念形成了自己的哲学,而黑格尔派的学生完全继承了老师的唯心史观,而且将其发展到一个极端。进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客观性被青年黑格尔派的领袖的自我意识给代替,他认为一切事情的发展都是源于自我主观意识。马克思和恩格斯则对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进行批判,声称黑格尔将整个物质世界变成了唯心主义世界,还明确指出:任何事物的本身都是现实存在的,不是自我想象的,而对于历史的主题则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中,人们自身不断进行实践活动形成的②。 费尔巴哈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给予否定,确立了唯物主义的权威,把与自然界相融合的人作为现实基础,把人的本质代替了主观的自我意识,把现实的历史看作是人类自身的历史。但是费尔巴哈的现实主义只是作为历史前提的现实人类的自然现实,而不是社会历史本身的现实。他只把人当做感性对象而不是实践活动的现实对象,他对人的分析和理解只是停留在理论领域,而并没有从社会关系去分析人们,也缺乏在现实生活条件下分析人类的活动。所以综上来说,他只是把人当做抽象的东西看待,并没有从现实生活中和实践劳动中去理解人们。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把有血有肉的人作为现实本身存在的对象为真正理论基础和出发点,同时也承认把人作为从事现实活动和在历史中活动的人。 二、唯物史观的前提叙述 (一)把“现实的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 马克思和恩格斯将唯物史观进行科学的调整和完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又提出:“我们提出的理论前提绝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也不是教条式的,而是只有在想象中才可以抛开的现实前提。是一些客观存在的个人,包括他们的社会活动和物质生活条件,还有那些本身存在的物质,是他们通过自己的社会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③。” 马克思和恩格斯表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对象必须是影响整个社会和人类历史发展的存在,必须是社会历史不变的定律。而社会是由人的存在而存在的,社会历史也必须是与人类相关的历史发展,是有关人类的各种社会活动的历史,一般规律的形成都需主要因素影响,历史规律也不例外,所以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原因和基础都是因具有生命的个人而存在。生产力的主要因素是人的存在,生产关系当然离不开人们参与,它是人们之间的利益所形成的现实存在,上层建筑的存在同样受人类社会实践的影响而建立,而人们通过既定的社会条件下从事的一些实践活动形成的意识则构成了社会的意识形态,人类不仅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参与者。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重点强调了现实的人,他们提出:“任何社会的历史都是以人类进行参与的社会存在为前提”。 (二)“现实的人”是受各种因素影响行动的个人 对于唯物史观中的前提:现实的个人是指在既定的社会条件下,参与社会关系的并进行实践活动的个人,不只是单纯的个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提出的“个人”,不是他人也不是臆想出別人,而是现实存在的个人,而这些人是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进行社会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些不被限制和制约的前提下进行客观的物质行动④。而这里所提到的“不受任何限制的”一定的条件或界限等,指的是不断形成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包括一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各种社会现象。所以现实的个人是被一些社会客观存在的条件所制约的历史个人,不是我们所说的独立存在的个人。所以说把简单的个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是不准确的,它把人类有关的社会活动和人类生产的物质资源给忽略了,这就和费尔巴哈的理论一样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是以现实生活的人为基础,了解其主体的有关的各种因素,是不单纯只研究独立的个体。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充分的论述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发展和存在的基础,他们通过深入考察总结了四个方面,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生产条件⑤。首先是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自然资源,简单来说就是物质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一些事物的发展及历史的存在前提,就是人们在创造历史时,必须能够生存,那就需要得到吃穿住的满足以及精神上的满足。”然后就是不断满足人类日益变化生产和需求。对于给予当下满足的物质,随着人类各种社会实践,发展的历史,人们的需求也会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就会出现新的需求,之后要有满足需求的生产和再生产,进而构成了人类发展的现实历史,促使人类社会不断的前进发展。然后还有人口的数量,及繁殖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人类每天都在重复着新生命的生产,不断繁衍后代,随后就有家庭关系的出现,这也是社会关系的基础。最后就是社会的再生产。社会形态在根据人类不断的生产活动发生变化,一定的生产力决定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及联系。所以说,人类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决定着社会的状态。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人类的社会活动,和物质生产过程,还有各种物质交换的社会活动等进行分析,很明显把现实的个人行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进而对他们相关的社会关系、政治问题、精神生活等进行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较为全面的分析了人类现实的客观社会发展过程,及人类历史的形成,还有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自身具有的客观因素及形态。 [注释] ①张义修.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视野中的“现实的个人”——对《德意志意识形态》小束手稿的文本学解读[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1(06):11-17+155. ②刘鲁红.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标尺”——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分工范畴的分析[D].清华大学,2004. ③邓伯军.《德意志意识形态》在中国研究史[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④庞潇斐.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法哲学思想[D].上海师范大学,2010. ⑤王增蓉.从《德意志意识形态》看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J].南京社会科学,2003(02):12-1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