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及路径思考 |
范文 | [摘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重要途径。高校是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文化阵地,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地。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部分。因此,研究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及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现状;路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 [作者简介]刘思婕(1990-),女,汉族,宁夏银川,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主义建设方向研究。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031(2017)01-0043-02 一、高校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 在当今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多元化的社会中,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势头不止要依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的理论成果,还需要一批有理想有信念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加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队伍中。列宁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从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经济理论中发展起来的”[1]所以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先进理论是需要有基本理论知识和综合素养的青年人不断进取和努力的。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渐进动态过程。高校教育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环节,是培养理论基础知识扎实,思辨判断能力清晰,德、智、体、美健全,理想信念坚定的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具有举足重轻的责任。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支中坚力量,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青年大学生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在用马克思主义武装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的青年人,培养一批信仰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为马克思主义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在学习、生活及工作中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精神和行动指南,将精神和行动转化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能量,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薪火相传。因此在高校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效 近年来,高校党政部门、学工队伍自上而下都较为注重加强马克思主义建设,主要表现为宣传方式多样,内容形式丰富。目前,高校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已成为自觉的、普遍的现象,已经成为高校广大师生的共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已经在高校初具成效,特别是以提高思政系列课程质量和学生参与度,重视建设“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会、交流会,马克思主义专题论坛讲座为多形式的教育活动,开通马克思主义为主题的公众号,极大的助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 (一)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体水平不断提高 高校以加强理论学习为抓手,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初见成效。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主体包括学校党委、团委、组织部、学工行政人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内的任课老师、思想政治辅导员、专职任课教师、学生党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团员先锋队等队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都表现出了较高的政治热情和政治素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队伍呈现出队伍不断壮大、年轻化、高学历等比较明显的特征,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教育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基础。[2]近几年来,各高校积极贯彻十八大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党政部门重视学习党的群众路线观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进一步转变高校教职工队伍的工作作风。做到了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重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进一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二)高校受教客体理论和实践素养不断加强 随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普及化,在各院校举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中,校园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大学生参与讨论会、马克思主义经典名著读书会、演讲会、辩论会等积极性高涨,打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艺术节、大型文艺汇演等文化艺术活动,让高雅艺术进校园,不断提高文化艺术活动的层次和品位。高校重视加强舆论导向把握,努力做到以正确舆论引导青年学生,营造出了一种高品位、具有思想性和理论性兼备的舆论格局,使整个高校充满了正确的舆论气氛,从而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这种借助校园文化的灵活方式,开展的丰富多彩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和教育活动,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 三、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方式方法单一 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要求被通俗化了的理论被广大高校学生所熟知,将精神力量转换为行动力。对高校来说,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离不开用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形象具体的形式注入到校园文化中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达到入耳入脑入心的效果,对此,高校党团宣传部门、思政辅导员、教师队伍应该拓宽宣传渠道,创新活动形式。但至今仍有不少宣传干部依然把通过灌输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视为宣传思想工作的唯一方法。有些高校政治理论学习布置得多,落实得少;思想政治工作说理性教育偏多,帮助师生解决实际问题偏少;新闻宣传工作一般性的会议、活动报道偏多,中心工作、新鲜经验报道偏少[3]。此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途径,但是思想政治课传授过程普遍较为抽象、难懂、乏味,鲜有将实践与理论课巧妙结合,缺乏生动性。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观产生冲击 随着科技和信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和自媒体发展迅速,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而言,以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为物质基础的网络文化,已经成为新型的传播方式,其具有即时性、虚拟性、便捷性、信息海量性。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取向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价值取向是介于思想理念和实践行动中的中间环节。就大学生而言,价值取向是大学生对价值追求、评价、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和行为选择。新媒体的日益兴盛,已经彻底改变了大学生所处的媒介环境,对大学生个体价值取向产生了重要的双重影响,犹如一把“双刃剑”,对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带来了挑战。高校对于校园网络的建设、管理、优化校园新媒体信息传播环境的力度不够,对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提出更高要求。 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及路径思考 (一)拓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渠道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矢志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宣传形式多样化;增强主动创新的能力,着力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水平和引导学生加入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实践中来。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要敢于发声、及时发声、善于发声,旗帜鲜明表明立场、引导舆论,使广大师生能够科学认识和准确理解、把握社会思潮。要通过学校官方网站、官方微博、校园橱窗、校园广播等官方宣传手段加强正面宣传。同时要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通过讨论会、学生红色社团、马克思主义经典名著读书会,主题演讲会、辩论会等多彩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高校要重视加强舆论导向把握,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式校园舆情监控体系,毫不留情与各种错误思想观念斗争,抢占高校舆论制高点。 (二)净化网络环境,构建正确马克思主义观 在信息化的时代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离不开高校正确的导向方式,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高校应改良新媒体传播环境,通过加强新媒体的建设和管理、优化校园新媒体信息传播环境,不断提升大学生自身的媒介素养等手段,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提供成长空间和条件。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的优势,优化新媒体信息传播环境;同时要积极适应互联网的特点及传播规律,改变以往对传统媒体的管理模式,变封、堵、压为普遍的交流、沟通和疏导。 校园新媒体是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构建最为直接的信息传播平台,学校不仅要加强校园新媒体平台建设,并且要加强新媒体的内容建设,注重校园新媒体“个性化”发展,要贴近校园、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有一定的欣赏性和娱乐性,学生喜闻乐见,增强学校凝聚力,促进校园文化的良性发展。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有效消除不良影响,构建大学生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三)高校思政课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引领作用 强化高校思政教育既要在“课内”灌输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做到理论“内化于心”,还要使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使行动“外化于行”,做到“内外”兼顾。全面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提高学生政治素养、道德修养、思想觉悟。思政课教师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艺术化、形象化、生动化、趣味化,使大学生在思政方面能够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思政素养和理论水平上得到长足的提高。与此同时,大学生不仅要将优秀大学生中的“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作为在“课外”学习的榜样和楷模,而且还要“外化于行”,积极参与大学生的社会公益活动,锻炼思政方面的社会实践,磨练自身的意志,锤炼思想道德情操,做一个政治思想要求进步、热心服务社会的“好大学生”。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民族复兴的希望,青少年的价值观和政治取向无论是在现在还是在将来都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无数前辈和先烈用生命与鲜血换来的中国能否在未来依然高举社会主义的旗帜,取决于中华民族有没有一批坚定的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知识青年,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解决的问题,高校的大学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建设者,他们的信仰对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至关重要,所以,不断探索在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注释] [1]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7-318. [2]常宝红.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河北省8所高校研究分析[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2011(9):95-99. [3]孙文营,何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与高校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46-4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