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以马尔库塞的视角论科学技术与人自由的关系 |
范文 | [摘要]赫伯特·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法兰克福学派之前,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态度往往是正面和积极的,但是他们却犀利地指出了科学技术对社会的负面作用。马尔库塞结合弗洛伊德的思想,继承法兰克福学派对科学技术的批判立场,他指出在“发达工业社会”中,科学技术会成为拘束人类精神的工具。不仅阻碍人类作为自然人的精神表达,还阻碍了美学的升华,最终使得社会陷入对物质的不断追求的病态中,人不再关注自己的政治权,只在乎物质的满足,统治阶级则可以从中获得利益,进一步通过科学技术控制人的精神自由,让社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中,最终成为一个新的病态社会,人类变成了只有理性一面的单向度的人。 [关键词]科学技术;精神自由;马尔库塞 [作者简介]马辰之(1997-),女,回族,广西南宁人,浙江师范大学,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D0-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7)12-0034-04 一、前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作为西方工业社会中强大推动力的科学技术渐渐展示出了其两面性的特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科学技术带给了工业文明极大的物质财富,且加快了西方各国的战后重建工程。 但是发达的科学技术除了满足了人们的物质层面需求之外,也渐渐地渗入人们的意识层面,使得人的精神悄然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从而引发了社会上出现的一些如对物质过于追求,甚至割裂了物质与人的精神发展之间的关系,把生产率和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相关联起来的现象。面对这些现象,法兰克福学派中的代表人物赫伯特·马尔库塞遵循该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原则,就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在当前状态下造成的精神层面的“单向度”情况进行了质疑和批判。那么,我们要怎样面对社会发展后期的科学技术?本文将简要叙述马尔库塞的科学技术观,并就工业发达状态下的科学技术与人的关系进行评述。 二、马尔库塞如何解释科学技术与人的自由 (一)科学技术的功能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动力。从第一次的工业革命开始,工厂中机器的大量应用渐渐代替了手工劳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由于对煤炭等动力资源的需求,人类加大了对自然的征服和掠夺。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电气使得生产效率又得到了质的飞跃,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科学技术使人类在自然界中显得更加强势,并且使得人类在物质上得到了极大的幸福感。 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战争和随之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让一些哲学家开始反思科学技术对人类的意义。 马尔库塞就是其中的一员。他认为此时科学技术的作用不仅仅是使工厂劳动效率提升,而是扩展到了整个政治领域中“创造出种种生活和权力。这些生活形式似乎调和着反对这一制度的各种势力,并击败和拒斥以摆脱劳役和统治,获得自由的历史前景的名义而提出的所有抗议。”①在发达工业社会,他认为科学技术的作用,不再是为社会变革提供力量,而是统治阶级用于遏制社会变化的“软刀子”。即过于发达的科学技术会使得人的精神思想越来越失去原有的活力,并且丧失对美和政治的兴趣。 在马尔库塞的著作中,他将美学、科学技术和政治三者相互联系。美学所反映出的是当时人精神世界的写照,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渐渐毁掉了人类对自然美的需求,同时,科学技术使得物质富足,富人和穷人甚至可以在物质上消费同样的商品,大大削弱了穷人对政治权的重视,他们渐渐地不愿意再参与政治活动,而人们政治权的实现与否是体现人自由的重要因素之一。他甚至呼吁:“物化的终止就是个体的开始,就是激进的新建设的主体的开始。”② 不仅在当下,马尔库塞对于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所持的态度更为悲观,他认为:技术很可能会成为下一个全新的现实原则。即是物质不再是问题,但是想法和恐惧匮乏了。那时,我们已经结束世界饥饿的状态,但是,技术进步的短缺将会成为严重的问题。 (二)人的自由 在对人的本性认识上,他继艾里希·弗洛姆之后提出要以弗洛伊德的观点来填补马克思主义在对人心理研究的空白。弗洛伊德认为,人是有两面的,一面是人作为社会人,也就是其理性的一面,可以称之为“理性人”;另一面则是人作为“自然人”的一面。在关于追求人的自由和幸福方面的讨论,马尔库塞更多地引用了弗洛依德的观点——强调了人作为自然人方面的自由。 他认为作为一个人类集体中的人,只能体现出其理性的一面。但是这样通过压抑“力比多”的方式获得的社会生存状态,并不是自由。马克思说过,“人是肉体的、有自然力的、有生命的,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③这也是承认了人作为自然个体的一面。 马尔库塞首先提出:“人的自由扎根在人的感性之中。”④人的感性主要体现在人的一种感觉上。这种感觉更容易使他们从自己出发,发现事物更多的可能性。这种感觉既可以理解为一种创造力,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为了追求本能满足的需求。 其次,他又将人的自由和其与自然的属性之间相互联系起来:“自然的解放乃是人解放的手段。人的本能和感官是人的理性和经验的基础,其次与外部自然有关:人的生存环境,即人与自然的斗争,在这一斗争中形成了人的社会。”⑤这是他从自然人和理性人的先后顺序上进行讨论的,人生来先拥有属于人性的自然权力,但是人又与其他的动物有所不同,人希望在自然中获得更多的空间和自由,因此才形成了一个相对合理的社会状态。但是在人们形成这样一个社会状态之后生存的空间和自由又受到了社会中的限制。每一个社会体制都在寻找“自然人”和“理性人”之间的平衡。在马尔库塞看来,这个自由发生的前提“应是在和摧毁自我的世界斗争史,走向自我和发展成为独立的自由,即其自由和满足的方面。”⑥ 最后,他认为人的自由“不在于使人具有更多的力量,也不是通往天堂,而是走向使人更加和平地与社会自然顽强的抵抗力作斗争。”⑦人类能体现自己有着自由的方式恰恰也就是在体现自身的抗争性和斗争性。当代社会中,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处于一种不自由的状态,男性遭受到了来自生产线和社会各种舆论的压力,女性则一直被社会所赋予的“自然天赋”所压抑着。 三、科学技术将束缚人的自由 马尔库塞认为在发达工业社会时期,科学技术对人的自由发展起的是负面作用。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他提到:“当一个社会按照它自己的组织方式,愈来愈能满足个人的需要时,独立思考和政治反对权的批判功能就遭到了剥夺。”⑧由此,笔者将从人的“异化”、美学和理想的反升华以及人的政治态度淡化,这三个角度对马尔库塞的观点进行进一步分析。 (一)人的异化 “异化”是指在人的劳动过程中,能动性渐渐丧失并且遭到其他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个性发展变得片面且极端,也就是“工人不再是生产过程的主要作用者,而是站在生产过程旁边。”⑨造成“异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马尔库塞看来,原因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自动化过程表现出劳动的变化,更确切地说,劳动发生了质的变化,使得人们从劳动中被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对象,然后变成一个主体。”⑩进而他得出,科学技术是人能力的一种延伸,虽然可以让人的某些优点变得更为突出,但是同样也会强化人的某些弱点,使得人的发展失衡。 虽然科学技术表面上让劳动者从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但是实际上他们进入了一个更为疲惫的环境,因为“技术以紧张不安和心智劳作代替了肌肉疲乏。”?精神上的疲倦使得人们内心的精神遭到了破坏,心智的疲倦使得人在精神上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动力也减弱了,最终导致人们渐渐丧失了个性,成为“单向度的人”。 同时,马尔库塞认为,由于机器生产线的出现,使得整个发达工业社会就像一个大机器,每个人都只是这个机器上的一颗螺丝,人的自由被来自集体和社会的“需求”所压抑了,并且这种压抑之前只是当人步入社会参加劳动之后才会产生,到现在已经发生在人的早期教育了。那是因为在发达工业社会背景下的家庭教育也受到了这种禁锢的机械思想的影响,家庭在抚养和教育个体的时候只能按照某一个既定好的规则执行,就算家庭想让下一代与这种规则隔绝,最终也会败给电视、收音机等工具。最终家庭教育与社会的规则倾向趋同,大众传媒成为真正的教育工具,并且为新接触世界的人提供了早已准备好的人格愿望等完整的目标取向。 他认为,这样的发展所导致的后果是:“人的可能状态和实际状态之间的差距越大,我们称之为“补充压抑”的要求就越大。这并不利于文明的维护和发展,反而有利于使现在的社会继续存在下去的合法兴趣的本能压抑。”?人们的确能在这个社会中得到物质的满足,但是他们所付出的不仅仅是劳动,还有精神上的自由,因为大量的精神都被耗费在对物质忙忙碌碌的追求中了。 (二)“反升华”的出现 “压抑的反升华”是马尔库塞在《爱欲与文明》一书中提到的看法。他认为:“日益发展的技术性现实,不仅毁灭着传统形式,而且毁灭着艺术存在的基础——质言之,它旨在不仅使某些“风格”失去效力,而且使艺术的实质本身也失去效力。”?艺术和美学恰恰是这个时期人们精神世界的最好表达,人的精神通过绘画、诗词等方式表达出来。由于科技的影响,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已经远远不及古典艺术时期,因为只要打开播放器,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听到音乐,打开电视就可以看到艺术作品的展出,但是这样就使得艺术的内涵不足。 科学技术发展到发达工业社会时期时,可以轻易地采用多种手段,以高效的速度生产“艺术品”的复制件。那些复制品很容易进入市场,并且被人们买回欣赏。工厂流水线的生产虽然让不太富有的人也拥有了欣赏艺术的权力,但是他们所看到的作品和能欣赏的层面仅仅停留在“艺术品”作为一幅画、一本书的表层。这样会造成一种文化表面欣欣向荣,实际上却是跟风的不良状态。艺术欣赏本来是艺术有机会得到再升华的过程,但是在这样的扩散下,艺术不仅难以得到升华,反而连其本意都有可能被掩盖。 他同时也指出,在这个“反升华”过程中形成了大众文化:“理想从灵魂或精神,或内在与人的升华领域中被拉下来,被转变成一些操作性的课题,这是大众文化的因素。”?这里反映出的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一个社会的确应该有一种文化的核心,但是这个核心是否就是大众文化?在马尔库塞看来这个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他认识中这种大众文化只是“物质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另一个方面是人的理想对社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究竟有多大?他认为,“发达工业社会面临着理想物质化的可能性。”?人的理想渐渐物化了,但要知道“对世界的物质改造,需要对它的象征、意向和思想进行精神的改建。”?如果人类社会还想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那么跳脱出一种物化的理想,使得人精神再次可以自由得到升华,就是必不可少的了。 (三)政治极端化的苗头 科学技术存在的意义最初是为了帮助人类社会更好地发展,这也是它能与美学和自由相关联的原因,但是当科学技术走向了权力的顶端时,它与美和自由的关系就被割裂了。马尔库塞认为,在发达工业社会,科学技术的存在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统治地位,它可以“有效地窒息那些要求自由的需要。”? 人類文明的发展中,由于劳动力被压制,各种物质的匮乏,导致劳动者揭竿而起,以暴力方式获得解放,打碎这个国家所形成的固化机器,以迎来一个相对更公平更自由的社会的过程。但是不难发现,新建立起的这个更自由的社会又会形成一个新的机器。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在不断地打破机器,建立新机器的循环中前进。但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了这个打破的速度,同时也加快了构建新机器的速度。他说:“如今,统治不仅通过技术巩固和扩大自身的基础,且利用技术为扩张政治权力提供了强大的合法性。”?科学技术让人的物质基本上都得到了满足,人在这个物质驱动下想要获得更多,因此不断在统治者的政权控制下忙忙碌碌。当每个人都陷入这种忙碌中,只想着如何获得越多的物质,而不是寻得解放时,整个社会机器就变得不可攻破了。 四、人的自由会被科学技术束缚吗? (一)科学技术对人的自由存在威胁 马尔库塞所说的是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后期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虽然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上与他们有根本不同,但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类似的困扰迟早会出现。 一是要警惕“科学技术的历史成就,使价值准则转化为技术任务,使价值的物化成为可能。”?科学技术一旦让社会的价值准则转化为一种像机器一样的量化标准,就会使得人的生活和机器无异。例如:把人的意义以生产率或者其带来的价值量利益来衡量,或者是把对人劳动的评价异化成为机械地测量允许存在多少量的误差或错误的评价,那么人作为“人”的价值就消失殆尽了。 二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的确已经侵袭到了人们的生活。在信息技术发达的现在,该以一种怎样的观点来看待它还是一个值得商榷的话题。科技发展在带给人们便利的物质生活时也带来了思想上的困扰,一部分的人希望能够转变这样的思想,使人对科学关注点走到新的方向。但是,到目前为止,片面的只重视科学方法研究的方式所对人的影响并没有停止。 最后,大众文化有没有其存在的必要?马尔库塞认为大众文化的产生是源于科学技术延伸到了美学层面,使得对美的欣赏变得普遍化,而这时也使得“美”的价值相对下降,可升华的空间变窄。科学技术为大众文化的产生起了一个推进作用,虽然它的产生使得艺术的升华变得缓慢,甚至是抑制了其发展,但是在短期效果看来,大众文化让人们的生活看似变得更丰富了,至少每个人都有了欣赏美的资格。所以,在发展的阶段中,大众文化还是有其产生的必要性,而且也是必然会产生的,但是大众文化应该是阶段性的产物,在未来的社会中会随着文化的更新而被取代,文化的发展最终会上到一个新的阶段。 (二)人的自由是人可以使用科学技术的根本原因 马尔库塞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负面作用,但是把整个社会的极权倾向和人们精神自由的丧失全部归结于科学技术,这其中还是有片面性的,即他扩大了科学技术的负面作用。 首先,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功不可没。时代间的更迭都是由科学技术作为强有力的后盾支持才得以完成。假设失去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也许现在的人类还处于最原始的状态。从科学技术的诞生到现在,虽然它曾被统治者当做有力的统治工具使用,但是不得不承认,科学技术的普及使得人们的物质社会得到了满足,并且根据马克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如果没有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经济基础的提升,又怎么构建所谓的上层建筑呢?马尔库塞单方面强调了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不良影响,表面上看起来是重视“人”的重要性,实则是制造了一个乌托邦的幻想。 其次,作为理性人和自然人之间的矛盾并没有那么极端。诚然,马尔库塞有关人性的很多观点都来自佛洛伊德,但是他“人”的理论是存在着缺陷的。佛洛伊德认为“人是矛盾的,因为作为理性人,他要面对社会大众,但是作为自然人,他只想面对自己的爱人,其他人包括孩子其实都是多余。” 这种观点虽然极大地承认了自然人存在的意义,但是却在另一方面否认了作为理性人的意义。社会可以给予人更多的安全和保护,以最大程度地维持每一个人作为自然人的权力得到保证,然而,如果只是片面地强调作为自然人的自由和幸福,那么人类未来的发展很可能会走向另一个未知的极端。人们所追求的,应该是在保持理性人前提之下的自由和幸福。 在现代,很多的人被手机电脑等新科技控制着,他们中的有些甚至成为了技术的奴隶,沉迷在技术所带来的娱乐中。但是换个角度想想,科学技术的想法和创造出来的虚拟世界,其原型目前依旧是来自于部分人类的自由思想,沉迷科技的人所感受的也同样只是一部分人的精神。另一个方面来说,有很多科学家一直都在为研究更高级的科学技术而努力着。换言之,正是因为有部分科学家自由的思想,才给了人类以使用科学技术的机会,人的自由本身就是人创造性的体现。 虽然这些完全的“自由人”只是庞大人类社会中的冰山一角,但是只要还有这么一部分人的存在,人的思想自由就不会完全消失。但是这样的说法也伴随着一种质疑,就是这些可以操控科学技术的人是否在未来就会进化成为一种更为高智慧的生物,从而通过技术统治那些沉迷于虚拟环境中的人类。 所以,虽然对科技的观念有片面夸大其副作用的缺陷,但是马尔库塞的理论为人们目前所沉迷的技术生活和已经泛滥的各种新科技,敲响了警钟。 [注释] ①赫伯特·马尔库塞.刘继译.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第3页. ②H·马尔库塞.工业社会和新左派.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3月:第187页. ③K·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2卷):第97页. ④H·马尔库塞.工业社会和新左派.第138页. ⑤H·马尔库塞.工业社会和新左派.第127页. ⑥同上,第151页. ⑦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第131页. ⑧同上,第3页. ⑨K·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第196页. ⑩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第33页. ?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见C·R·沃克:《关于自动化的工厂》.纽黑文:耶鲁大学出版社,1957年(第19期):第195页. ?H·马尔库塞.工业社会和新左派.第4页. ?赫伯特·马尔库塞.李小兵译.审美之维.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61页. ???同上,第66页. ?同上,第69页. ?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第8页. ?同上,第134页. ?同上,第194页. 西格蒙特·弗洛伊德.一种幻想的未来——文明及其不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第79-80页. [参考文献] [1]陳振明.评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社会学理论.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第1期. [2]赫伯特·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7月. [3]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4月。 [4]赫伯特·马尔库塞.工业社会和新左派.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3月. [5]赫伯特·马尔库塞.审美之维.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 [6]揭晓:人的发展视域中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7]K·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9年. [8]K·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9]刘晓玉,林志森.论马尔库塞的人道化技术世界[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5卷,第2期. [10]西格蒙特·弗洛伊德.一种幻想的未来——文明及其不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 [11]王宏波.现代科技与社会人文解析[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