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聚落转化为农村社区研究
范文

    史婧丽 王国梁

    摘 要: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聚落发展演变呈现出不同的特色,一部分农村聚落依靠有利位置迅速融入城市,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农村聚落利用自身特色,使原有聚落景观转化为农村社区。居民始终都是村落发展和保护的核心,我们将在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以住宅建设为主导的聚落振兴方法的利弊。

    关键词:农村聚落;农村社区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4-0040-02 中国图书分类号:D422.6;D669.3 文献标志码:A

    1 国内外乡村聚落研究

    聚落地理学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部分。聚落地理是研究聚落形成发展、组合分布、以及发展演化规律的科学,分为乡村聚落地理学和城市地理学,并对现代聚落发展和提高人们的空间生活质量,城市与农村建设和规划都起到巨大的指导作用。聚落地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包括:人口地理学、区域地理学、经济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等关系密切,对指导我们聚落建设和生产生活有重要意义。但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各国地理学家均把聚落地理学的研究重心转向城市,对乡村聚落的研究逐渐弱化。

    国外关于乡村聚落的研究起步早,研究领域也早于国内,从19世纪聚落地理开山大师——德国地理学家科尔对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起步,克里斯泰勒创立中心地理论,计量革命的发展推动聚落地理发展,并受到人本地理学、结构主义地理学等影响下,西方乡村地理学研究范式开始向社会和人文方向转型[1]。在中国,随着城市化战略的实施和城市的快速发展,中国地理界和规划界更是将研究的目标集中于城市,乡村聚落研究远远滞后[2]。对于乡村聚落的定义,我国学者金其铭教授认为乡村聚落指的是有别于都邑的农村居民点,这一定义也凸显了农村聚落的分布位置和它有别于城市的农业景观特点。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全国1 370 536 875人中,居住在农村的人口为374 149 536人,农村人口仍然占到人口总量的50.32%。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农村聚落面积广大,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农村问题将成为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

    2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在城市化加速扩张的过程中,农村聚落正在被城市逐渐包围,转化为城市的一部分,或者转化为新型农村社区。在发展中国家由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化工业经济过渡的历史进程,必然会出现农村相对落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与城市不断进化的现代生产、生活方式之间不对称的组织形式和社会存在形式,即所谓“城乡二元结构”[3]。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也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最大阻碍和农村消失的根本原因,因此,探寻农村地区发展的最适宜发展方法成为学术研究的重点课题。我国研究者也为阻止农村消失、振兴农村经济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统筹农村设施建设,统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开展生态庄园经济等[4]。国外对农村聚落发展方法也有详细的叙述,主要包括:旅游和文化产业为主导的振兴方法,以住宅建设为先导的振兴方法和以工商业及商业地段的振兴方法[5]。其中,以住宅建设为主导的振兴方法在农村聚落建设和发展的微观尺度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一些临近城市的地区和乡镇政府所在地。我们将以后沟村为例,探讨农村聚落以住宅建设为先导的振兴方法的利弊。

    3 后沟村农村社区发展现状

    后沟村位于阳泉市郊区荫营镇镇政府西侧200m,距市区7kg,是阳泉市郊区政府所在地。全村面积1.04km2,共有470户,常住人口约2 618人,无耕地。2004年至2017年,分两期投资新建住宅楼共14幢,建成现代化的村民住宅700余套,总建筑面积86 100m2,建设高标准铺通村内道路3km,路灯43盏,成立小区物业公司对小区进行统一、规范地管理。投资新建260m2纯净水厂,解决村民及周边地区村民饮用水问题,新建后沟村文体活动中心和320m2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村内六十周岁以上村民、半失劳动能力的独生子女户、双女户老人以及独居老人白天入托接受照顾和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的村级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到2017年已实现村民人均住房面积25m2,改造了大量的老旧危房和自建砖房,实现了对新建小区水、电、暖、卫生的统一管理,同时也实现了对村民的社区化管理,满足村民对生活空间的需求和精神文化的需求。新规划申请将在2018年之后,着手修建第三期城中村改造项目,计划投资2.54亿拆迁60 000多m2,规划建筑总面积127 337.18m2,实现对村落的进一步改造。

    在农村社区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这种以住宅建设发展农村聚落方式的问题,主要包括:在房屋改造中不可避免的拆毁了许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明清宅院,大量石足、砖雕、石雕和古巷道被破坏,丢失了一部分文化景观;新建住宅与旧宅院并存,新社区目前为止只改造了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大部分旧聚落未被开发,所以形成了新旧交错的聚落景观;大量原住民搬进居民楼,融入新农村社区,一部分旧院留有老人居住,一部分旧宅院没落,年久失修,而无人居住的废弃宅院更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困扰,在2016年7月这次强降水中全村共有43处宅院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已造成经济损失50万元;新入住的社區居民有很多仍然保留了旧的生活习惯,占用草坪,乱扔垃圾,乱占车位等不文明现象横生;新社区对本村村民和非本村村民收费标准不一,社区管理存在问题。

    4 农村聚落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保留现存的明清旧院,并着重进行修缮和加固,重现古院的独特风采,形成独有的农村景观特色,在规划中要注重长远利益,合理规划各项基础设施和服务项目。新修住宅楼设计单调,缺乏特色,新规划的改造工程应更加注重突出村落特色;加强对社区物业的管理,消除差异,减少居民矛盾,同时合理调解拆迁改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定期走访留守老人;继续扩宽公路连接,扩宽村口,更好的连接乡镇交通网;加强商业开发,继续引进外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修停车位和垃圾池,减少不文明占用停车位和乱扔垃圾的问题,同时加强对各类不文明现象的监督,加强社会管理;加强文明宣传,定期举办社区活动。社会力量的加入才能够促使村落健康可持续发展,村委会要在活动中起到导向作用,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发展村落特色项目,除已有的耐火厂以外,还需要探寻更适合本村发展的发展项目,从根本上消除城市与农村的差异。

    结束语

    城乡二元结构下,在城市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同时,农村聚落表现出逐渐衰落的趋势。以新建农村社区的发展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聚落快速发展,减少城乡差异带来的农村消失问题,但同时也暴露出在规划建设和社会管理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只有合理定位聚落发展方向,保持古建筑,形成独有的聚落特色,同时注重聚落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的完善,探寻适合本地发展的新方式,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才能满足居民在生活空间和精神文化的需求,实现聚落的合理健康发展。以住宅先导为先导的振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聚落景观快速转变,但这种方式不适用与所有地区,各地区需要综合自身特色,合理规划,解决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暴露的矛盾和冲突,同时引进外资投入,改变农村聚落发展现状,探寻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

    参考文献:

    [1]李红波,张小林.国外乡村聚落地理研究进展及近今趋势[J].人文地理,2012(4).

    [2].郭晓东.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发展及其空间结构[D].兰州大学,200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