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二次产业多元化发展的问题研究
范文

    周全

    摘 要:“十二五”时期,中国产业经济繁荣发展,造船吨位占世界总体比重迅速上升,中国已然成为一个造船大国。“十三五”时期,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船舶制造业低端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但是“互联网+”这一概念为中国船舶制造产业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意在利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船舶制造业,通过船舶制造业大数据的开发、管理和应用,优化船舶制造产业结构,除去落后过剩产能,打造高效生产制造模式,开展多元化经营,从而促进中国船舶制造业持久健康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中国船舶制造业;多元化经营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5-0134-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426.474 文献标志码:A

    2010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造船吨位多年来位居全球第一,但是造船大国并非造船强国,全球经济增长疲乏,我国中低端船舶市场急剧需求减少,同时国内中低端产能过剩,而高端附加值船舶正在起步阶段。2016年底,许多造船企业也陷入经营困境,多家造船企业申请破产重组。据《2017-2022年中国船舶制造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目前我国船舶制造业仍存在30%以上的过剩产能。因此,消减落后产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同时,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利用新的互联网商业思维,通过大数据的应用,智能互联等方式对传统产业进行成功改造的例子屡见不鲜,“互联网+传统银行=支付宝”、“互联网+传统交通=滴滴打车,共享单车”、“互联网+传统媒体=新媒体”等等,都迸发着新的经济活力。造船业作为典型的传统产业,兼具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等特点,其产业关联性极强,对上游钢铁,机电,化工产业,下游航运、旅游等产业具有较强带动作用。但正是这样庞大的制造系统中,大数据后台管理方面应用仍没有普及,生产效率低下,生产结构单一,盈利水平不高。所以,利用互联网思维实现传统船舶制造业的规范化管理,高效化生产,多元化经营,科学化发展显得尤为关键。

    1 我国船舶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1.1 行业发展存在的挑战

    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疲软,新船市场有效需求严重不足,船企接单愈加困难。我国新接到订单的船企仅占国内主要船企的41%,全国承接新船订单量为2 10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32.6%;造船完工量为3 53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5.6%。2016年底,我国船企按期交付率仅为80%,生产进度难以进行有效管理,生产无法按计划准时完成。船企在手订单风险加大,出口金额下降,出口结构仍然不合理。

    1.2 行业发展的机遇

    2016年,国际船舶市场继续深度调整,我国船企不断抵住市场低迷带来的压力,逆势拼抢订单,造船完工量、新船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在全球市场所占份额分别为35.6%、65.2%和43.9%,仍然位于世界先列。在良好的市场机制作用和积极地产业政策引导下,骨干企业优势不断扩大,全国造船完工量前10家企业的完工量占全国的比重为56.9%,比2015年提高3.5个百分点;新接订单量前10家企业的接单量占全国的比重为74.7%,比2015年提高4.1个百分点,产业集群水平进一步发展。2017年,船舶企业不断通过科技创新优化产品结构,获得更长足的发展。

    2 我国船舶制造业多元化发展的方向

    2.1 其他制造业

    由于目前能源和环境问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开发可再生能源的装备制造业如风电设备、太阳能设备市场广阔,也已经得到全球性的关注。据估计,到2020年全球风力发电设备市场容量将达到1 200亿美元,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大力发展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业。

    同时,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铁路、航空航天等其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在区域内具有巨大的优势,面临着更加广阔的国外市场,正在成长的中国高端制造业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高铁、核电、航空航天,机械工程等行业发展前景良好,值得中国船舶制造业进入。

    2.2 非制造业

    船舶制造业相关衍生服务业的发展,包括维修信息、航管信息、海上航行服务指导、物流与安全信息服务等市场需求大,为船东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可以有效增加船舶的附加价值,促进制造业和相关衍生服务业的共同发展。

    同时,农业、生物能源领域与造船业基本没有关系,可以更好的平抑造船业的周期风险,市场需求也较为广阔稳定。

    3 互联网为船舶制造产业多元化发展提供的有利因素

    3.1 管理决策的规范化,合理化

    “互联网+”概念的兴起推动着大数据平台的开发与构建,企业运用大数据平台,采用柔性管理,利用可靠的数据分析结果和科学的船舶数字模型构建,对市场提前进行预测,了解市场需求讯息,做出更加合理化的决策。所以,船舶制造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船舶产品数字化管理系统,让生产流程可视化,了解生产力、生产资源、生产效率等一系列管理指标,比对企业管理目标,实现对船舶生产各流程进行建模预测、模拟控制、提前预警,实现生产全过程的流程化、标准化和生产链条上的无缝对接。同时指定部门利用互联网对顾客反馈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进行科学的市场调查和数据分析,为企业决策做出数据化的指导。

    3.2 服务的个性化,全球化

    利用互联网,可以建立个性化、全球化的船舶服务体系,实现船舶的设计、生产、制造、使用、售后、物流等各流程的完美融合。建立完善的海洋船舶信息系统,提供个性化服务,推动船舶运营智能服务体系建设。例如,利用数据控制系统为船舶提供包括最佳航线、省油策略等全程化的精致服务。利用构建的远程操控网络,开展远程服务,实现岸基远程控制掌握零配件使用情况。互联网技术对于船舶制造业相关衍生服务业的发展,包括维修信息、航管信息、物流與安全信息服务、海上航行服务指导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有效延伸船舶制造业的产业价值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4 我国船舶制造业多元化发展策略

    4.1 强化产学研用融合,加强技术研发,抢占高新技术产品市场

    继续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把其作为船舶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引领,开展前沿造船技术研发,重点攻克高技术和高附加值船舶的设计建造技术难关。不断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精益生产,推动产业内自主创新,建立起多领域融合创新体系,推动数字化造船模式,改革传统工艺模式。船舶配套企业、船厂、船舶设计单位、高校、研究机构等要积极进行合作创新,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人才,建立产业创新联盟,开展产业内产品创新的共同研究,推动成果及时转化和示范应用,真正建立起行业协同创新平台。

    企业积极利用政策倾斜、原料和设备价格下跌的机会,引进专业性人才,加快技术改造,积极构建大数据生产管理平台,降低生产成本,着力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向高端市场进军,推动产品升级。积极发展节能环保型船舶、全自动化船舶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船型,培育自主品牌。通过创新型船舶及配套产品的研发,不断降低传统造船业比重,减轻世界经济周期对企业的影响,形成产品技术差异,获得更高的经济利润。

    4.2 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生产,提高制造效率,實现配套自主化

    建立船舶精准制造体系,推动模块化造船和产品虚拟建造应用技术发展;用数据为产品创新服务, 应用船舶制造资源优化配置技术、现代物流技术, 建立完善的造船管理体系。

    具体来说,首先,推进关键零部件智能加工水平是实现配套自主化的核心,其次,大力推广智能焊接工艺技术、建造质量在线监测技术等的应用,加强造船专用焊接机器人研发并加以全面推广和应用,提高船企智能化装备的国产化水平。其中不断推广生产自动化装备及生产线应用,实现专业化、自动化、流水式批量生产是提升企业生产效率的根本。最后,广泛使用物流自动化装备,例如自动导引运输车、搬运机器人、自动分类设备等,提高造船企业物料和部件等的输送效率。最终,实现船舶制造过程的全面自动化、智能化,实现配套产品的全自主化生产。

    4.3 培育服务型制造,发展多元化领域的延伸服务,完善产业链

    随着船舶制造业多元化业务的开展,高附加值产品对于售后服务的需求将会逐渐增加。一方面,对内船舶企业加强服务型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售后服务信息化水平,成立售后服务机动小组,形成专业化售后服务团队,以“售后服务竞争”为核心理念,积极开展售后服务工作。另一方面,对外同实力雄厚的技术公司合作,建立完善的国际售后服务体系,覆盖主要航线和作业地点,形成网状的售后服务点,为公司的国内外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形成在部分产业链条的竞争优势。

    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船舶企业要积极参与进入新能源领域、高新技术产品制造领域,不断利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带来的机遇,利用广阔的市场资源,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利用多元化融资渠道,解决企业资金问题。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开发新产品,优化产品结构,降低传统造船产业比重,拓展产业发展生存空间,完善船舶企业产业链,培养自主品牌,依托自主品牌提高市场定价话语权,创造更大的盈利空间,有效的平抑传统造船业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沈闻孙,刘宝钧,李琦.中国船舶工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研究[J].造船技术,2009,(01):1-4+11.

    [2]吴笑风,岳宏,石瑶,王晶.我国船舶产业智能制造及其标准化现状与趋势[J].舰船科学技术,2016,38(09):1-6.

    [3]刘辉,史雅娟,曾春水.中国船舶产业空间布局与发展策略[J].经济地理,2017,37(08):99-10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3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