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供应链管理下的住宅产业化规模经济效益分析 |
范文 | 廉晓敏 摘 要:针对产业化住宅的快速发展状况,利用供应链与规模经济理论,分别对住宅产业化纵向规模经济和横向规模经济进行分析。从产业化规模效益分析来看供应链管理对产业化住宅的建设具有明显的优势。从供应链管理和规模经济的角度分析,利用供应链管理对推进产业化住宅大规模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产业化住宅;供应链管理;规模经济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11-0097-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7-05 文献标志码:A 住宅产业化已成为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现行阶段中,主要是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设为主,然而还未形成规模化发展,且缺乏与之相对的精细化管理。供应链管理能够整合住宅建设的全生命周期过程,可实现住宅建设项目利益相关者对项目前期阶段、生产建造阶段、销售維护到拆除阶段的增值过程的把控。 本文以房地产企业开发的住宅项目为实施对象,运用规模经济理论,对供应链上各环节进行规模经济效益分析,并对供应链管理下的产业化住宅经济效益、节能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表明供应链管理有利于住宅产业化的管理,对住宅产业化大规模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 规模经济理论 规模经济理论是指生产规模的扩大导致单位成本降低,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一般采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表示,即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长期成本下降的趋势。实现规模发展是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根本,因此对产业化住宅成本即效益方面的研究时,需要先对规模经济理论有一定的了解。 本文分析的规模经济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纵向规模经济,在工业化生产的基础上,将住宅全寿命周期过程中涉及的参与企业全部联结为一个整体。二是横向规模经济,在工作流程上,节点企业以模块化生产、成组化施工等构成多层次标准化协作体系进行产量的扩张。对于住宅产业化,影响产业化住宅成本较大的主要为预制构配件的大规模定制,通过产量的增加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 2 规模经济在产业化住宅中的应用 住宅产业化是我国实现住宅功能的高度集成和精细化建造的必由之路,供应链管理为其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基于供应链管理下的产业化住宅在纵向上形成由核心企业主导下各节点企业集成下的一体化经营,横向上实现生产过程中的某一环节的集群式拓展。 2.1 住宅产业化纵向规模经济 住宅产业化的开发流程是在政府部门的监管下,住宅开发企业作为核心企业对整个流程进行协调,设计咨询单位提供标准化的建筑和装修方案,部品部件生产厂负责部品部件与预制构件的生产,并由物流配送中心将部品部件运至现场,建筑施工企业与装修企业按施工计划安排进行施工作业与装修作业。根据住宅项目开发流程上的节点企业在不同节点从事的工作,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系统。 供应链系统能够实现上下游企业的一体化发展,各个企业进行集成合作,并逐步进行完善。通过住宅产业化纵向规模的扩大,形成一个完善的供应链,参与企业可实现供应链上设计、生产、建造以及销售环节上的价值增值,降低生产过程的建造成本,实现纵向规模效益。 2.2 住宅产业化横向规模经济 对于住宅产业化来说,横向规模的扩张主要在于大规模定制,即是产量的增长。设计单位基于标准化、模块化设计,从而减少设计施工难度,降低返工的可能性从而降低成本,另外基于共同设计合作下可以使多方的设计周期重合,从而进一步缩短施工工期。构配件生产企业通过供应商制定的采购计划,及时进行大规模生产,并交由物流运输企业将基于标准化生产的部品部件可直接运输到施工现场使用。施工企业与装修企业按施工计划安排进行大面积的施工作业与装修作业,并及时对施工计划做出优化和调整。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规模效益在于组建合作联盟,通过降低各个环节的交易成本,将增值整合到企业内部,随着开发规模的扩大,产生规模效益。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生产加工单位的规模化生产,以及构建的企业联盟的长期合作,供应链模式将比传统方法获取更高的效益。 3 住宅产业化规模效益 3.1 经济效益 供应链影响下的住宅产业化,由于工厂化生产设备精良,工艺完善可实现工厂化批量生产,其采用机械化手段,大规模重复制造与施工,现场装配减少了现场作业,且受环境因素影响小,保障施工质量,能够减少质量通病90%。如预制装配施工方式可将墙面平整度的误差控制在1~2cm范围内,而传统施工方式误差可达3~8cm。由于预制装配构件及住宅部品体系,能够解决传统住宅项目中存在的抹灰层空鼓开裂、渗漏现象严重、住宅外墙保温效果差及保温层剥落等问题因此供应链在质量上有明显的优势。产业化住宅可减少现场湿作业,改善工作方式,基于供应链管理下能够进一步的加快、优化和精细化生产建造方式,大大的提高效率,有效缩短工期,减少成本以及节省用工时间,也可节约管理人员的费用。 3.2 节能效益 基于供应链应用下的住宅项目能够节约资源,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基于供应链技术可以实现住宅的大规模建造,并在住宅产业化建造过程中,由于施工跟装修一体化建设,减少二次装修中的资源浪费和噪音污染,如传统每百平米建筑垃圾5~9t,工业化方式每百平米0.5t。由于住宅建设采用节能绿色的建筑材料并以低能耗的建造方式,可改变传统项目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生产方式。由于产业化住宅内部结构采用部品部件体系,以及构配件的应用,能够减少场湿作业,真正实现了节时、节地、节能、节材、节水、环保的目标。 3.3 社会效益 基于供应链的产业化住宅,机械化程度水平较高,并且能够大规模的提高住宅质量与提升建造效率,在降低住宅建造的成本基础上,提高住宅的效益,促进产业化住宅的推广和发展。产业化住宅的推广能够节约人工消耗并解放劳动力,也促使农民工向建筑产业工人的转变。另外在政府管理部门的扶持与管理下,提高住房质量,消除住宅的隐患,同时也方便住宅的后期维护与改造。当前住宅产业化其住宅性能优势较为显著,而供应链的应用能够促进产业化住宅从性能优势阶段升级到性价比优势阶段,随着技术的进步与供应链技术应用成熟到最后可实现性能价格双优,因此推广供应链的应用能够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结束语 住宅产业化的规模化发展,在横向上能够对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带来成本降低,其次,通过供应链整合,在纵向上形成住宅产业化联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产业化不断发展,规模化生产带来的规模效益会更加显著,因此有必要对住宅产业化的规模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郑生钦,冯雪东.住宅产业化在我国广泛推行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15(6):54-58. [2]王幼松,伍洋,张雁.基于供应链理论的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研究[J].建筑经济,2010(8):105-10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