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ST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
范文 | 党宁 摘 要:近年来,盈余管理问题一直是会计领域的研究热点。上市资格对于我国企业来说非常重要,许多ST公司为了避免退市风险,通过盈余管理美化财务报表,使投资者作出不合理的投资决策。盈余管理的手段在不断增多,使得监管部门对ST公司盈余管理的控制变得更加困难。因此,研究盈余管理相关问题对企业自身、投资者、监管部门来说都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ST制度;盈余管理;摘帽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5-0154-02 ? ? ? ? 中国图书分类号:F275 ? ? ? ?文献标志码:A 目前,盈余管理行为不断增加,如何识别盈余管理行为成为一大难题。具体而言,就是管理层采用何种盈余手段、何种会计处理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监管部门采取何种措施来抑制ST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1]。 1 ?ST公司盈余管理理论 1.1 ?我国ST制度概述 “ST”是特别处理制度(Spcial Treatment)的英文简写。ST制度主要是对上交所和深交所中存在财务问题或其他状况异常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实行特别处理,在股票名称前加“ST”,与其他上市公司进行区别。 1.2 ?盈余管理产生的条件 盈余管理本质上是利用会计准则存在的漏洞,干扰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因此认为盈余管理虽然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但缺乏一定的合理性。 1.2.1 ?信息不对称 信息在投资者和企业之间进行传递。管理层控制企业的财务信息,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投资者等外部财务信息使用者处于劣势,借助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进行决策。如果管理层对一些事项进行特殊处理,那么财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因无法甄别信息的真实性,只能被动接受[2]。 1.2.2 ?会计准则的特性 由于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特点,会计准则无法把所有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方法都逐一界定。会计准则提供了较大的调节空间,企业能够在准则规定的范围内自由选择,为盈余管理的产生制造了机会。 1.3 ?ST公司盈余管理的特点 1.3.1 ?调节幅度较大 为了实现目标,企业会在特定时期内进行盈余管理,使数字更加美观,利润更加合理。ST公司面临退市的风险,需要在短时间内对净利润进行美化,如果在一定期限内没有实现扭亏为盈,就会失去上市资格[3]。 1.3.2 ?识别难度较小 盈余管理被许多上市公司采用,但是没有退市压力的公司调节幅度相对较小,因此很难被发现。而ST公司不仅被监管部门严格监管,而且在外部审计时也格外小心。其通常在一定时期内进行大幅度的财务数据调整,通过查阅ST公司近几年的财务数据和利润构成就能看出异端,所以识别难度较小。 2 ?盈余管理手段分析 2.1 ?利用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 利润的多少主要由收入和费用决定,当企业经营状况较差时,管理者可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方法,例如通过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或年限、变更无形资产摊销期限、减值准备计提和转回等方法来调增企业净利润[4-5]。 2.2 ?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 债务重组又称债务重整,是指债权人在发生财务困境时作出让步的行为。会计准则将债务重组利得计入损益,并在“营业外收入”科目中列示,使得债务重组逐渐成为ST公司扭亏为盈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开始与其子公司关联,通过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使得盈余管理手段变得更加多样,加大了识别和监管的难度。 2.3 ?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 关联交易是指关联方之间发生的相互转移资源或义务的行为或事项。由于关联方之间关系密切,利益相通,因此交易双方可利用关联交易进行资金的相互传输。关联交易产生的基本条件是上市公司与其关联方在业务与财务层面都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彼此之间能方便地进行关联交易盈余管理,该行为在ST公司与其母公司或者子公司的交易中尤为常见,具有易于操作、较为隐蔽的特点。 3 ?ST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建议 许多ST公司即使能够顺利通过扭亏为盈进行摘帽,但未来的发展依然不容乐观。 3.1 ?完善企业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中的有些规定较为模糊,企业很可能利用这些漏洞。因此,对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不断完善,也就是对盈余管理进行不断完善的过程。例如会计准则中提出的重要性原则,上市公司在披露信息阶段要求对这些重要事项进行合理地披露,但是缺乏对重要性的明确界定。完善企业会计准则是对盈余管理进行监管的重要手段,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市场秩序。 3.2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 企业内控制度越完善,内控质量也越高,出现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就越小,这说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有抑制作用。因为内部控制是对企业进行“过程监督”,且效果比“结果监督”的外部审计更好。所以企业应该加强公司内部审计,对盈余管理发生的动机、手段进行监督,为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提供保证。 3.3 ?加强关联交易披露和监管 3.3.1 ?在国际会计准则基础上完善我国的定价原则 目前,在我国会计准则中,关联交易定价不够规范,缺乏统一的标准,企业会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定价目标,选择最有利的價格。因此,所有企业都要遵守统一的定价方法,且不得随意进行调整。 3.3.2 ?加强外部审计质量 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外部审计,是为利益相关者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最有效的第三方保障。部分注册会计师为了谋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就会与公司高管串通,因此要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4 ?结束语 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与发展,盈余管理也变得更加难识别。企业进行盈余管理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使财务报表使用者受到误导,这样不利于维护资本市场的有序发展。通过对我国盈余管理的现状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其动机和手段,并对企业自身内控制度、监管部门和外部审计提出合理建议。 参考文献: [1]吕弈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J].经济师,2016(1):125-127. [2]周晓苏,陈沉.从生命周期视角探析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J].管理科学,2016(1):108-122. [3]王压玮,唐建新,孔墨奇.公司并购、盈余管理与高管薪酬变动[J].会计研究,2016(5):56-62. [4]姜付秀,石贝贝,李行天.“诚信”的企业诚信吗?——基于盈余管理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5(8):24-31. [5]颜秀春.当前我国上市公司ST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时代,2016(7):71-7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