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增强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意识的难点及方法探析
范文

    摘 要: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要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及民族文化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有清醒而充分的认识。增强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意识,进一步加强对民族文化所蕴藏的巨大力量和丰富的物质精神财富资源的挖掘、保护、传承、弘扬,进一步加大对民族文化所蕴藏的巨大力量和丰富的物质、精神财富的开发力度,让民族文化得以延续、乡愁得以保留,丰富中国的文化底蕴,让民族文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绽放光彩,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保护传承;乡村振兴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4-0036-02? ? ? ? ?中国图书分类号:G122? ? ? ? 文献标志码:A

    2012年,十八大报告中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加快实现这一宏伟蓝图的进程中,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在新征程中稳步迈进。其中,脱贫攻坚被确立为必须打赢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是必须征服的一座高山。这是一项历史性工程,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广大农村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对此,习总书记特别指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因此,应该把农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努力实现“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任务,即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和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真正实现脱真贫、真脱贫,从而步入小康社会[1]。

    1? 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脱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产生了巨大影响,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面对现实,应该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发展存在的不足。

    随着社会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新的“现代”文化不断从思想、观念、方法、空间、表现、风格、品格、文化、习俗、心灵等方面波及、冲击着传统文化,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脱贫攻坚目标的确立,相关工作存在只重经济发展、经济脱贫,忽视文化建设的现象。再加上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人们无暇顾及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说得多、做得少,口号响亮而无具体措施,甚至出现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保护与传承不重视、不作为的现象。

    2? 认知原因分析

    2.1? 自身准备不足而缺乏认识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少数民族种类和文化丰富,许多少数民族长期生活在高寒、贫瘠、分散的山区,经济落后,发展缓慢,以自给自足的方式延续发展,处于相对独立甚至封闭的环境中。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走出深山,投入祖国建设中,“现代文明”也随之进入了少数民族村寨和家庭,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外来经济、科技的有力冲击下,许多少数民族被动进入了社会变革浪潮中,乘坐发展的“快车”不断前行,经济生活、环境条件等都得到了大幅改善,逐步甚至跨越式地迈入了小康社会。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背后,还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特别是文化建设方面由于准备不充分,人们和社会团体缺乏对保护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一味追求经济发展,追求物质提升,忽视了精神领域的发展,没有把“五位一体”的建设方略理解和落实到位。

    2.2? 对传统文化脆弱性的认识不足

    文化有其自身的特质,有不可再生性,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有的文化有语言而无文字,有的文化以口口相传、手把手教来传承,有的文化以风俗习惯等方式代代相传。传承链环环相扣,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会直接影响后续的所有环节。同时,每一个环节又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例如受到“传男不传女”“只可家传”等家规的影响出现无传承人的问题,导致歌舞、乐器、谱调、手艺、技能、法式等失传;殉葬品习俗会使許多物品不可复得;新一代人的“进步”使老一辈人无法“代际传递”。此外,家园的迁徙导致传统建筑消失,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变化引起文化的根本性发生改变。

    不难看出,身处高寒、贫瘠、分散山区的少数民族文化具有脆弱性,保护、传承等方面具有薄弱性。然而,现实情况是许多人存在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对传统文化的不可再生性认识不足,缺乏保护意识,宏观思虑不足,没有将其与民族、国家、世界的一体化结构统一起来,这使许多偏远山村少数民族的文化正在面临严峻考验[2]。

    2.3? 对自身民族文化发挥的作用认识不足

    “志智”双扶是彻底根除贫困、实现“真脱贫”和“脱真贫”并保持长足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对民族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弘扬作为切入点,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的作用和力量,是一种激发贫困群众内生脱贫动力的有效途径和可行方法[3]。

    2.4? 对民族文化的优势认识不足

    随着社会发展,同质化现象越来越突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人们都在想方设法在不同领域寻找各自的优势、特长或特色,试图将自己独有的东西进行创新,打造出自己的品牌,从而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为社会作贡献。

    中华民族是拥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多元化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炫丽文化,这些各不相同的文化大量植根于各自生存的环境中。多彩的民族文化具有“一山不同水、十里不同天”的独特性和区域性,一山一风光、一村一景色、一民一风俗,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其特性非常突出。这些文化特色是其他文化无法替代的,加之其具有不可再生和不可复制的特性,资源独特性优势更为突出,去“同质化”的产业创新和发展也更具有优势[4-5]。

    3? 民族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绽放光彩的方法

    3.1? 文化建设是强国之策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自信的原动力。在脱贫攻坚进程中,不能忽视文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和深刻的作用及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习总书记对文化的意义和作用,以及文化对人的影响的阐述。

    文化是一个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坚持“四个自信”中就有文化自信。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扎实推进并在脱贫攻坚战中充分发挥好文化的力量,增强民族自信,激发贫困群众的脱贫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3.2? 文化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要求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十九大报告中“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方针就是对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的统筹推进之举,是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之措。其中,乡风文明是核心内容。

    乡风文明的内涵极其丰富,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物質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民族地区民俗、民风、民居等文化要素的保护,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弘扬、创新等。应使乡风文明发挥作用,为美丽乡村的建设作出积极贡献,这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

    4? 结束语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精准扶贫的实施使乡村经济得到大发展。在自然条件、居住环境、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的同时,人们面临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创新、乡村振兴等一系列再发展问题。要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及民族文化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有清醒而充分的认识,切实增强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意识。不断强化民族文化产权保护机制,建立健全保护与传承体系,进一步加强对民族文化所蕴藏的巨大力量和丰富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挖掘、保护、传承、弘扬,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大活力,发挥激发群众斗志的特殊功效,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提高“志智”双扶的有效性,助推脱贫攻坚战的全面决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现。

    加大对民族文化所蕴藏的巨大力量和丰富的物质精神财富资源的开发力度,发挥其去同质化的特殊功效,有效提升民族地区所具有的特色资源优势,使这一“软实力”变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硬实力”。提升民族地区的造血功能,实现脱真贫、真脱贫,助推乡村振兴,让民族文化的根脉得以延续,乡愁得以保留,丰富中国的文化底蕴,让民族文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绽放光彩,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网.习近平扶贫新论断: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和精准扶贫[EB/OL].[2016-01-03].http://news.china.com.cn/txt/2016-01/03/content_37442180.htm.

    [2]马丽锋.发挥少数民族文化的作用和力量? 提高激发内生脱贫动力的有效性[J].智库时代,2019(11):31,33.

    [3]搜狐网.“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你理解透彻了吗?[EB/OL].[2016-01-03].http://www.sohu.com/a/270765965_100171878.

    [4]孙艳玲.加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N].中国艺术报,2020-05-22(002).

    [5]姚志宏,马瑾.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保护与传承问题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0(14):8-9.

    (编辑:郭? 颖)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