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榆阳区李家沟村“第一书记”刘宏德“扶贫记” |
范文 | 李家沟村位于榆阳区鱼河镇南部,距离榆林城区30公里,全村310户、1240人,拥有耕地面积2050亩,人多地少、产业单一,村里无集体收入,现有贫困户15户、37人,可以说是个典型的贫困村。如今在“第一书记”刘宏德的带领下,这里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2015年8月16日,是刘宏德到李家沟村上任的第一天,刚进村,他就一头扎进扶贫工作中,逐个走访贫困户,全面了解致贫原因,详细询问村民家庭生活和收入来源情况,进行建档立卡。通过大量的走访、座谈,基本摸清了李家沟村的产业现状和发展瓶颈。围绕精准脱贫,结合村情实际,确定精准到户、到人的脱贫思路。刘宏德之前一直在教育部门上班,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于是他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决定先从本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适龄儿童学前教育问题入手,一步步打开工作局面。 过去李家沟村一直没有幼儿园,无奈之下,村民只能将孩子送到镇上或者城里上学,父母租房陪读,大大增加了家庭负担,且无法开展正常的农事活动。刘宏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即与区教育部门协调沟通,最终成功争取到村里修建标准化幼儿园的项目。为了节省建设成本,他与村民商定,利用现有小学闲置的教室进行扩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李家沟村幼儿园于去年10月份正式投入使用,直接解决了村内40多名学生的就学难题。同时,他还先后向主管教育部门争取到两批价值10万元的儿童活动器材,有效保证了学生正常室外运动项目的开展。 李家沟村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村里留守居住的以空巢、独居、孤寡老人居多,如何才能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成为摆在刘宏德面前的又一道难题。经过多次走访、调研、考察,刘宏德决定在村里老年幸福院的基础上开办“老年餐桌”,以此解决老年人的吃饭难题,并于去年10月份如期投入使用。老人们采取自愿上灶的原则,每天两顿饭只需交5元,目前,上灶人数达20人。 一位今年83岁的老太告诉记者,因为年纪大了行动不便,吃饭成了她最大的困难。“自从上了灶,我每天都能吃到新鲜可口的饭菜,稀饭、馒头、面条、米饭、包子变换着做,很符合我们老年人的胃口。” 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再好的想法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班子,终究是“嘴上说说、墙上挂挂”,很难落实下去,更谈不上大有作为。到村任职后,刘宏德通过谈心、理论学习、外出考察等形式,有效激发两委班子成员敢干肯干的精气神,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干事氛围,为今后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为了改善办公条件,他还带领村民新建两委会综合办公楼和文化广场,经过多方协调筹措资金并于去年9月开始动工,目前主体工程已完成,基本具备办公条件。 “刘书记是我们的福星,他为了我们村的发展,跑项目、要资金、抓产业、搞基建,虽然还不到一年的时间,村里的变化真是日新月异,村民们也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李家沟村支书李光财说,多亏了“第一书记”刘宏德,3.5公里的进村道路修宽了,村里的饮水工程落实了,产业扶贫的项目也上马了…… 刘宏德则表示,对于迄今为止近一年的“第一书记”工作感受颇深,虽然辛苦但收获的是快乐。“今后还将一如既往宣传好、贯彻好上级有关扶贫的政策方针,带领村民改善生活条件,寻求致富项目,增加集体收入,早日实现脱贫目标。”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