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论丝绸之路经济带环境下陕西民间手工艺品的传播
范文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不断走向深入,陕西民间手工艺品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作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陕西民间手工艺品以其独特的感染力在丝绸之路交流中发挥着积极影响。在此环境下,推进陕西民间手工艺的对外传播,不仅有利于提升陕西民俗文化的传播层级,还能拓展陕西民间手工艺品的国际市场。

    文化在古代丝绸之路对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联系丝绸之路沿线文明的核心纽带,增进了各国人民间的友谊,其中的民间手工艺品在丝绸之路上至今流光溢彩。

    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环境下,陕西作为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面临着重要的文化发展机遇。陕西省文化厅于2015年发布的《文化陕西宣言》中提出:陕西应成为“文化自信”的先行者,站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上,打造新的文化交流高地。在此背景下探讨如何把握机遇,促进陕西民间手工艺品的国际交流,既有益文化交流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软”助力,又有实际的商业价值。

    新的环境:丝绸之路经济带

    古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长安,经甘肃、新疆,连接中亚、北非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通道。[1]丝绸之路经济带就是在古丝绸之路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2013年,由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期间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着力进一步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展电信、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使西安成为互联网络的重要联络点,为推动陕西民俗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了通信平台。同时立体化交通枢纽的完善,为陕西手工艺品的对外贸易提供了运输便利。

    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进程中,拉近各国人民间的距离,文化先行成为共识。为此陕西省政府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促进民心相通。2014年9月举办了首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期间展出阿拉伯国家的非遗精品,意大利美术作品等,展示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底蕴,推动了各国文化交融互建,产生了积极的国际影响力。这种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倡导者不是单方面的,中亚各国也积极利用“丝绸之路”概念开展文化交流,哈萨克斯坦举办了“丝绸之路中亚国家手工艺品博览会”,来自中亚五国的手工艺人展出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陶制品、首饰、地毯等。[2]此外,我国与沿线各国还共同合作举办了文艺表演、民俗文化展等,使更多当地民众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和了解独特的文化内容,加深双方认知,密切丝路沿线各国间的关系,为陕西民间手工艺品的对外传播打下了民众基础,为其国际传播增添了可行性。

    “走”在丝绸之路上的陕西民间手工艺品

    唐张籍《凉州词》曰:“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从诗句中可以感受到骆驼丝绸队行过漫漫长路进行对外交流的盛况。而吸引商队千里跋涉的正是我国精湛的工艺与文化,以及工艺品中凝结的非凡才智,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丝织物和漆器传入西域,在今天的伊朗境内,还出土了许多工艺品唐三彩。在历史上陕西作为十三个朝代的政治文化中心,孕育了丰富灿烂的手工艺术,其中蜚声海外的翘楚有皮影艺术、剪纸艺术等。

    据史书记载,陕西皮影戏起源于汉代以前,《海阳竹枝词》中有首描写皮影戏的诗句:“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囊徘徊知逼真。”而后陕西皮影不断发展完善,从十三世纪起随着军事远征和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相继传入了伊朗、阿拉伯、土耳其以及英、法等亚欧各国。1767年一位名叫居阿罗德的传教士将皮影戏的镂刻艺术带回法国,成为法国一种颇受欢迎的外来艺术。1774年,德国作家歌德曾在展览会上向德国观众介绍中国皮影戏。其后皮影传入英国,被称为“中国影灯”。[3]2014年陕西“大唐西市博物馆”和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历史博物馆联合主办的中国“皮影艺术展”,展出近30组皮影作品,令吉尔吉斯斯坦的民众耳目一新。剪纸艺术与皮影传播路径如出一辙,于16世纪传入欧洲,这项古老的艺术瑰宝至今为欧洲人民所收藏喜爱。

    现今,陕西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越来越多的丝路沿线国家派出展团,陕西地域特色鲜明的民间手工艺品也纷纷参与展出。自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举办以来,陕北剪纸、商洛的泥塑、乾县的葫芦雕刻等陕西有代表性的民间手工艺品陆续参展,展示出陕西手工艺术的风采,为丝路活动增添了人文魅力。

    新环境下陕西民间手工艺品传播面临的问题

    尽管,陕西丝绸之路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如火如荼,借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东风,不少陕西民间手工艺品已经走向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然而,当下陕西民间手工艺品国际传播的“西进”路上仍有不少“拦路虎”亟待解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陕西民间手工艺品质量不一,缺乏品牌产品

    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民间手工艺品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日渐式微。生产规模化和劳动节奏加快使手工艺品的生产显得格格不入,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出现了半机械甚至全机器化的批量生产,以次充好的工艺品横行市场,陕西民间手工艺品粗制滥造、滥竽充数的现象随处可见,严重损害了民间手工艺品的权益,降低其艺术审美价值,致使一些优质手工艺资源流失。针工细腻,图样淡雅大方的陕西澄城刺绣便随着机绣品的增多,逐渐衰落,濒临灭绝,而这样的手工艺品并非独例,且诸多的机器产品复制不出人工的神韵与灵动。

    同时,市场上虽然存在不少对外售卖陕西民间手工艺品的企业公司,但大部分公司规模有限,比如西安民间特色礼品公司、陕西手工艺品公司都属于个体经营,知名度不高,对外影响力有限。且多数公司没有先进的企业理念,创新人才匮乏,产品单一,作品雷同,创作观念保守,难以生产出获得国际市场青睐的手工精品,产生品牌效应。

    2、对外宣传力度不够,传播方式模式化

    现阶段,陕西民间手工艺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的传播效果还不够理想,对外宣传传播报道力度不够,主要是《陕西日报》《华商报》、西部网等陕西地方媒体和新华社、凤凰网等少数全国性媒体在国际展销活动和文化艺术节上进行集中报道,报道多以會展新闻、有关政策资讯为主,对陕西民间手工艺品的工艺及蕴意很少进行系统深入的英文报道,使消费者对陕西民间手工艺品认知有限,不易产生实际的购买行为,也不利于进一步的人际传播。由于对外展示的媒体平台较少,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主流媒体对话交流不多,对陕西民间手工艺品的宣传报道难以覆盖中亚东欧地区,沿线的传播影响力十分有限。

    3、打开丝路沿线市场存在跨文化传播障碍

    陕西民间手工艺品在对外传播过程中除了要克服基本的语言交流障碍,异质文化间的差异则是又一大挑战。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关地区和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消费者有着不一样的文化价值观与审美观,对同一民俗存在着理解的偏差而不易接受相关民俗工艺产品。陕西民间手工艺品大多有其固有的文化内涵,象征意义,若消费者的认同度不高或反感某一具体事物,则会对市场推广产生阻挠。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不喜欢猪,去这些国家传播与猪这一形象相关的民间手工艺品就触犯了当地人民的禁忌。在陕西刺绣中人们往往用仙鹤寓意长寿,蝙蝠寄托对吉祥福气的期盼,然而文化身份不同的法国人则认为鹤是蠢货,至于蝙蝠在西方国家则成为邪恶的代表。来自不同文化地域的人对手工艺品的解码大相径庭,致使陕西民间手工艺品达不到预期的推广目的。

    新环境下陕西民间手工艺品的传播策略

    针对以上提出的陕西民间手工艺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环境下对外传播的几点问题,下面从三个方面给出一些具体可操作性的建议。

    1、做好陕西民间手工艺的资源评估,并推行品牌传播

    在参与国际文化产品市场的竞争过程中,要想取得优势地位,需要選取综合情况最优的民间手工艺品,走品牌化传播的道路。首先,陕西民间手工艺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对陕西民间手工艺进行资源评估以作为品牌开发的依据显得尤为重要。在评估过程中可以参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及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选出艺术价值高,彰显陕西地域文化特色、工艺精湛的民间手工艺品作为重点开发的对象,如耀州窑陶瓷、传统九龙木雕、凤翔草编技艺等。其次还需要考虑是否符合丝路沿线地区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例如合阳的提线木偶不单单作为戏剧的道具而是作为儿童玩具加以开发则可能有新的市场空间,此外还需要考虑运营成本,开发的难易度等多方面的因素以确定有传播价值的民间手工艺品,而不仅是局限在打造人们熟知的剪纸和皮影。

    在实施品牌传播的过程中,还应根据丝路沿线各国的消费市场情况,针对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构建高、中、低端三类不同档次的民间手工艺产品,高档的精品和日常化的大众产品共同开发。同时淡化民间手工艺品的驱邪祈福功能,更加关注其实用价值和娱乐功能。例如将“剪花娘子”库淑兰的剪纸纹样印贴到杯子、包装盒、手机壳等日常用品上以便进行客户拓展,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2、多媒介整合传播,传播渠道多元化

    陕西民间手工艺品在对丝路沿线国家传播过程中,除政府积极引导,其余传播主体应该达成合作共赢意识,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加深消费者对陕西民间手工艺品的认识,通过民俗刊物、专题纪录片、展销活动、英文网站、广告等多种媒介形式对陕西民间手工艺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传播,以提升陕西民间手工艺品的知名度。其中去国外开展展销活动是比较常用并且见效快的一种对外宣传民间手工艺品的办法,而其他方式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加强。目前就关于陕西民间手工艺品的纪录片并不少,关于皮影的就有《中华一绝陕西皮影》《中国皮影戏》等纪录片。2016年陕西省旅游局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还策划推出了纪录片《丝路起点的绝活》,其中详细记录讲述了核雕、糯米画、西安剪纸等民间手艺绝活,尽管如此,却少有站在外国人欣赏视角制作的英文纪录片,甚至缺失基本的外语字幕。

    另外,为使传播渠道多元化,还可以在国外打造以陕西民间手工艺为主题的文化区,游乐园,创造体现陕西手工艺元素的地标建筑,并策划与陕西民间手工艺相关的主题活动,提高国际友人的参与度。同时还应注重扩大传播者队伍,积极带动市民和民间团体参与,重视留学生和外籍华人的传播效应。在唐德宗时期,中亚胡客有4000人留居长安达四十多年,许多有真才实学的外国人被提拔到了重要岗位,如波斯人李元谅官至尚书左仆射,这点对于现今的国际交流传播仍然有借鉴意义。

    3、陕西民间手工艺品对外传播中实行恰当的文化调试

    文化调试是指机体根据所处环境进行有益调整的过程,包括获得某些特征,使机体在其所处的环境中能够克服各种困难,获得所需的各种资源。[4]陕西民间手工艺品在打开丝路沿线市场时,应依据中亚及欧洲人们的消费心理,进行恰当的文化调式,陕西工艺国际化表达,通过保留工艺程序中的精华部分,改造工艺使用材料、工艺题材、工艺形状等要素,来传播和塑造文化认同。例如选择既符合当地人民审美标准又能引起他们兴趣的题材,陕西传统刺绣喜欢用“鱼戏莲叶”“凤凰牡丹”等作为图案,在对外传播时则可以用当地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喜爱的花虫鸟兽作为题材来加工制作。需要注意的是要熟悉当地的文化风俗习惯,巧妙规避某些社会禁忌,就色彩搭配来说,阿富汗、伊朗地区崇尚绿色,瑞士民众热衷红色,而红色在瑞典则成为禁忌色,因而在手工艺品的传播过程中可以多使用当地人民喜爱的颜色,避免使用禁忌色,从而收到理想的效果。

    最后,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环境下,陕西民间手工艺品的对外传播任重而道远,需要各方持续地关注与投入,克服困难,勇于开拓,促使陕西手工艺文化在丝路沿线取得深入发展。

    注释

    [1]林梅村.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

    [2]王长寿,任宗哲.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5[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297.

    [3]林一.中国戏曲的跨文化传播[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3.

    [4]黄丽.湖南维吾尔族的社会变迁与文化调试[D].兰州大学,2008. 7.

    参考文献

    [1]胡雅.重建丝绸之路的对外文化传播策略研究[J].今传媒,2014.06.

    [2]刘昂.山东省民间艺术产业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2010.04.

    作者简介

    尹莉莲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文艺与文化传播学专业学生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3 14: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