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刍议高职院校学生择业价值观教育问题 |
范文 | 史旭 【摘 要】 文章阐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高职院校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关系,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现状,即重眼前利益轻长远考虑,重个人利益轻社会利益,重物质价值轻精神价值。提出了推进高职院校大学生择业价值观教育的对策:应搭建高职院校大学生择业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建立新媒体宣传阵地,引领高职院校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大学生择业价值观教育。 【关键词】 高职院校;大学生;择业价值观教育;问题;对策 中国的新时代,是一个社会全面转型、全面发展和全面变革的时代。随之而来的变化是,全球化深入发展和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全球思想文化也在不断地交流、碰撞。在复杂多变的利益关系和社会思潮的影响下,在复杂的主客观因素下,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念出现了偏差或不足。而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他们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者。因此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当代青年大学生进行择业价值观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高职院校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通俗化、具体化、生活化,使之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所运用。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所提出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将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通俗来讲,就是实现人民群众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实现普遍认同。这一重要命题是在准确判断国际国内意识形态斗争形势的基础上提出的,是为了进一步在当代中国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进一步确立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奠定牢固的思想道德基础和价值导向。 在某种程度上,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职院校大学生,他们的择业价值观不仅影响到学生本人的健康发展,还关乎社会经济发展甚至国家的和谐稳定。因此,在变革的社会和多元化的价值观环境中,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新成果来熏陶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引导他们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的择业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成为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二、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现状 “人在把成为满足他们需要的资料的外界物……进行估价,赋予它们以价值或使它们具有价值属性”,[1]这是马克思对于价值的定义。那价值观就是对价值的认识、评价和选择的观念,它的形成是受到主客观诸多因素的作用的,民族性、时代性和阶级性是它的鲜明特性。高职院校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就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在面对择业时的价值体现,体现的是对择业的认识、评价和选择。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大学生已走上自主择业的道路,怎样择业、就业、创业,成为高校、家长和学生关注的焦点,职业选择成为人生选择的重要内容”。[2]虽然国家对高校毕业生给予了很多就业扶持,但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择业时仍然要面对种种困难和迷惑,比如就业竞争激烈、就业心理困惑、就业选择偏差等。这些问题虽然和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有关系,但是更多的是因为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念。他们在择业时受到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既有自身专业、个人兴趣、职业素质等内在因素,也有工资薪酬、工作地点、工作环境等外在因素。在内外因素的双重影响下,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呈现多种矛盾冲突。 1、重眼前利益轻长远考虑 不少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在择业时更多虑眼前利益和眼前发展。他们在最初选择职业时,以谋生为价值的选择,很少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工作性质与自身的职业规划是否相符合上。这一价值取向就造成了择业之后频繁调换工作的现象。这使得高职院校大学生很难在实际工作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2、重个人利益轻社会利益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仅是学生的个人问题,更是国家和社会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和社会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各级就业指导部门也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择业、就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起到了一定的影响。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择业时会有相同的社会价值取向,这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加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然而,一些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择业时仍盲目追求眼前的高薪,盲目选择经济发达地区,不愿选择中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和需要更多人才的基层地区。职业价值取向的选择没有考虑到个人需求与国家、社会需要之间的平衡。 3、重物质价值轻精神价值 伴随着社会转型,整个社会价值觀念也随之出现变革,受其影响,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择业意向逐渐呈现务实化,重物质、重实惠。虽然说在市场经济之下,重视金钱,取之有道,提倡效率,都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出现了为了物质利益采取不正当竞争的现象,甚至为了留在城市就业,为了谋得福利待遇好的职位,采取利用金钱权利、家庭社会关系等手段,钻法律和制度的空子,忽视道德。 三、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择业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肩负着国家未来和希望的青年大学生,就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群体。受当今复杂世界局势影响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其择业价值观必须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视域中确立和践行。 1、搭建高职院校大学生择业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 要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就需要在不同的社会层次和不同的群体中进一步普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高职院校大学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对象之一。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青年学生,他们只有真正掌握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才能真正掌握理解和改造世界的力量,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但就目前来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果具有理论性强的特性,使得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学习时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在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择业价值观教育工作中积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扩宽渠道、创新方式、搭建有效的载体。一方面是有效利用课堂,采用体验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运用形象生动教学方法,来引导高职院校大学生明辨是非,从而形成正确的择业价值观;另一方面丰富社会实践,可以运用第二课堂,引导学生访问一些具有突出贡献和时代意义的工作者,以先锋模范的榜样力量引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择业观。 2、建立新媒体宣传阵地,引领高职院校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形成 在资本主义文化扩张之下,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择业价值观教育中必然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就需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建立一批能吸引人的网站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网络基地,如公众号、微博、网站专栏等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基地来宣传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宣传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以此来引领高职院校大学生培育正确的择业价值观。同时让学生在网上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某些择业价值观开展热点讨论,借用权威专家学者思想性和教育性强的言论在网上演示,吸引大学生主动参与,针对性地明确或者纠正学生的择业价值观。 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大学生择业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培育中,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基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帮助大学生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强化职业品德,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 【注 释】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 殷尧,连春亮.职业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调查[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