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中医药院校专业类学生社团的组织建设 |
范文 | 焦璇 【摘 要】 本文分析了中医类学生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中医药院校专业类学生社团发展的对策。要拓展活动内容,提升社团创新力;加强专业指导和管理,实现社团可持续发展;规范社团档案管理,注重社团文化积累。 【关键词】 中医药院校;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对策 中医药学院的专业类社团是以中医、中药、针推、护理等中医药特色为基础,以社会实践、专业技能培训、学术交流等形式为活动内容的学生社团,是中医药院校建设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1]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建设和发展需进一步挖掘探索。 一、中医类学生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活动形式单一,创新后劲不足 中医药院校课程多以中医学、临床类课程为主,课程多,学业重,专业类学生社团又与专业课程学习联系较为紧密,加之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思维保守,因此专业类学生社团的活动形式多以学术讲座、知识竞赛、义诊实践为主,活动形式较为单一。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协会为例,在2013-2015学年中,中医临床协会举办义诊服务共28场,学术讲座8场,学科竞赛7场,而名老中医人物访谈及其他形式的活动总共只有8场。究其原因在于,学生们专业知识的不足和对新兴技术以及文化的不敏感,导致活动内容单一,加上受因循守旧思想的影响,创新力后劲不足。 2、专业指导缺位,核心竞争力不显著 专业类学生社团是中医药院校学生巩固和扩展中医药专业知识的第二课堂,其目的在于升华课本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因此,相较于其他非专业类社团,专业类社团不仅要求指导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更要求指导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由于高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没有多余精力分给社团,加之高校对社团指导教师缺乏相应的奖励机制,造成指导教师对社团辅导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无人愿意担任社团指导教师这一现象。种种原因导致专业类社团专业指导缺位,专业性不突出,核心竞争力不足。 3、学生骨干队伍“青黄不接”,缺乏规范的档案管理 学生社团纳新之初社员多以大一年级学生为主,经过一年的锻炼后,不少社员由于课业压力等各种原因退团,留下来的老成员多以“大二”为主,且比例较小,只能靠新一年的招新来补充。这样一来,“以老带新”压力较大,社团骨干队伍“青黄不接”。而这两个年级的学生多处在专业知识学习阶段,专业知识掌握尚不全面,课业负担也较重,久而久之对社团工作力不从心,造成新一波的人员流失。 频繁的人员调整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社团历年的档案流失严重。以中医临床协会为例,上一届秘书部遗留给下一届成员的文字、视频档案等都不完整。其原因在于社团平时的档案管理就不规范,虽然社团管理章程里做出了关于档案管理的明确规定,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全凭社员自觉,加上人员流动频繁,社团管理者疏于管理,久而久之,社团历年的档案资料流失严重。 二、中医药院校专业类学生社团发展的对策 1、拓展活动内容,提升社团创新力 中医药院校专业类学生社团除了开展常规的义诊、讲座和学科竞赛外,还可以拓宽思路,在活动形式、活动主题上大胆创新,如开展亲身体验制作丸药、足浴包、香囊等活动,增强活动趣味性;开展一些传播中医文化的活动,将实践服务与文化传承融合在一起,提升活动层次。继续扩大品牌活动的影响力,如中医临床协会的“杏林春暖名老中医访谈”、“一站到底”等活动,本身就已经积攒了一定的口碑,可以通过内容上的创新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提高自身感召力。 社团活动全部要靠社员来策划执行,要提升社团创新力,社长及部门骨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医药院校应注重对社团骨干的培养,开展创新创意类的培训、交流等,不仅能扩大学生骨干的知识面,增强创新力,还能增进社团成员感情,有利于稳固社团建设。 2、加强专业指导和管理,实现社团可持续发展 高校社团作为高等教育的第二课堂,对学生的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专业类社团更是将学生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地融合起来,因此需要更专业的指导。[2]中医药院校应当选派政治素质较高、业务精湛、有一定社团管理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学生社团指导教师,并制定鼓励教师指导社团的激励制度,对于指导教师采取计算工作量、给予表彰奖励等措施,创造条件设法努力提高社团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鼓励教师将自己的研究课题介绍给所指导的社团,让社团成员参与其中,更有效的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技能培训等活动,实现社团的可持续发展。 3、规范社团档案管理,注重社团文化积累 一个优秀的学生社团,应当有其完整的文化积累和精神传承,这就需要规范社团的档案管理。一是整理社团历年的大事记,包括所有社团活动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二是整理社团资料,包括各个时期社团的培训教材、实践记录等,还有就是有不少中医药界的大师、成功人士等与社团的交流也是值得珍藏的资料。如中医临床协会成立于2005年,前后共有6名中医大师担任社团的指导老师,第一任名誉会长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在社团成立初期也给予了社团很多的帮助,这些都是社团值得收录珍藏的宝贵资料。三是社团的管理经验,将历届社长的管理思路和建议总结整理成文,交给下一任负责人参考。这样一来,才能够让社团成员了解社团历史,增强集体凝聚力,实现社团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专业类学生社团是中医药院校办学特色的具体体现,是将学生专业兴趣培养、专业知识实践和社团活动有机结合的重要组织。尽管专业类社团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活动形式单一、缺乏专业指导、文化传承缺失等一系列问题,但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拟通过对专业类社团的组织建设探索,以期能够助力高校此类社团的发展,进一步发挥社团的育人功效。 【注 释】 [1] 李优,刘白羽,郑瑀,杜佳睿,高笛,尹然.中医药院校专业类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初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12. [2] 文习成,韩键,孙笑.高校专业型社团建设途径探索—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3.11. 【参考文献】 [1] 殷忠勇.大学社团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国际科技出版社,2005. [2] 李月发,刘小江.用先进的中医文化建设有特色的高校社团文化[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18). [3] 李隽.弘扬中医文化 打造特色社团[J].甘肃中医,2011.24(4). [4] 李优,刘白羽,郑瑀,杜佳睿,高笛,尹然.中医药院校专业类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初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13). 【作者简介】 焦 璇(1987-)女,江苏南京人,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专职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