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范文 |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教育的意义,分析了高校青年教师师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高校青年教师师德教育的优化策略。要营造师德建设的良好风气;创新激励机制;完善评价体系;提升青年教师的“内建”意识。 【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教育;问题;对策 一、引言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教师职业的道德要求。高等教育不仅肩负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还担负促进社会进步的重任。随着高校近几年的扩招,青年教师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部分高校的青年教师数量已达到在校教师的1/4。[1-2]青年教师已成为了高校教书育人的重要力量。 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不仅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对大学生的个人道德品质也产生着深远地影响。但受市场经济影响,目前个别青年教师在师德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政治觉悟缺乏,治学不够严谨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高校青年教师的进一步完善,也不利于大学生的成才成长及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新时期需通过一系列手段及措施来提升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实效性。 二、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教育的意义 1、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迫切需要 若想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及接班人,则必须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入手,引导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抵御不良思潮的诱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2、确保担当教书育人神圣使命的迫切需要 青年教师作为高校育人的新生力量,不仅要成为教学能手,还应当是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力军。依据教育规律,崇高师德不仅是对教师的自我规范,更是教育大学生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发挥言传身教的模范作用。[3-4]因此,对青年教师实施职业道德教育,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师德规范,是帮助每一位青年教师更好地担当起育人任务,确保育人工作顺利完成的前提和保障。 3、发挥高校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辐射作用的迫切需要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及服务社会的园地,只有通过不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才可以充分发挥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及辐射作用。[5] 三、高校青年教师师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职业认同感低 目前,部分高校青年教师没有将教育工作视为传承文化知识、塑造美好心灵的光辉事业,而是将其作为一种谋生手段。[6]因而其不思进取、墨守成规、敷衍塞责、照本宣科、应付了事,不注重教学质量。 2、育人观念弱 不少青年教师从不主动关心学生,缺乏与大学生的谈心交流,师表意识淡薄,缺乏自重精神,仪表不整,甚至举止粗俗。 3、学术不端 少数青年教师存在学术腐败现象,在科研时急功近利,科研态度不严谨,编造数据,抄袭剽窃,虚报浮夸,甚至弄虚作假。 4、功利心理重 受市场功利性特征影响,部分青年教师功利主义倾向严重。将自身大量的精力用于商业性活动,致使教育质量降低,甚至教学秩序混乱。 5、思想认识不到位 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对应有的职业道德认识模糊,政治敏锐性低,不重视完善自身的道德修养及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致使其在道德实践中容易出现困惑和迷茫。 四、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出现问题的原因 1、外因 一是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西方国家教育交流过程中很容易给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带来强烈冲击,一些缺少分辨力的青年教师容易出现盲目崇拜,丧失价值判断力。二是市场经济影响。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人的价值取向很容易重实惠轻道义,这对整个社会道德容易带来强烈冲击。 2、内因 首先,高校不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部分高校一贯注重学科建设,而忽视师德建设。其次,政策导向出现偏差。部分高校对师德建设缺乏规范性要求。再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滞后。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陈旧,缺乏针对性,切入点不准确,影响师德教育效果。 五、高校青年教师师德教育的优化策略 1、营造师德的良好风气 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离不开社会大环境及学校小环境。因而,营造良好的师德之风,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是高校师德建设的保障。个人认为,该方面建设的措施为:一是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高校青年教师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7]二是要切实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和尊重教师的良好风气,充分肯定教师的劳动价值,调动其积极性,激发献身教育事业热情;三是学校需尽可能为青年教师创造出良好的工作条件,帮助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青年教师能够安心教育事业。 2、创新激励机制 各高校需通过一定措施激发青年教师参加师德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师德建设目标与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一致。这需要完善资源的分配标准,保障资源的公平性获取等激励机制,需要通过行政力量保障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奖优罚劣,需要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学习来提升青年教师对师德的正确认识,提升其师德修养的自觉性。 3、完善评价体系 首先,各高校德育部门要建立健全科学的师德评估体系,加大对青年教师师德的检查监督,定期对青年教师实施政治理论及德育素质考核。其次,评价青年教师师德水平时需引入第三方的评价作为佐证和参考,如让大学生、家长及相关社会对口接触人员参与进来;第三,引入优胜劣汰机制,将青年教师的师德状况作为教师晋升职称的首要考虑因素。 4、提升青年教师“内建”意识 提升青年教师素养需增强师德教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仅需要高校建设奖惩等激励手段,更需要高校青年教师自身将师德建设由“外化”到“内化”的转化。师德修养作为一个师德日益完善的过程,需教师进行不断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更新,通过自我修养的提升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内因作用,从而推动师德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总之,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也是全面推进素質教育的重要保障。注重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不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就需要各高校的各项事务务必建立在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之上,坚持民主治校,倡导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引导青年教师增强主人翁意识,遵纪守法,实现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同时,作为高校的管理人员需积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科学的决策制度,最大程度发挥青年教师的潜力,只有青年教师积极主动地接受外部影响,并通过“内化”表现出来,才可以充分实现师德教育的实效。 【参考文献】 [1] 文安华.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与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 [2] 肖元平.浅谈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科技、经济、市场,2015. [3] 宋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 [4] 陈锋.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教师群体师德建设的几个问题[J].文教资料,2011. [5] 葛晨光.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 [6] 刘书征,杨佳.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 [7] 尉峰,沈志莉.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以理工类高校师德调研为例[J].北京教育(高教),2014. 【作者简介】 郑永玲(1965-)女,广东汕头人,大学专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