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探究
范文

    田婧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及意义,提出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现路径。要加强教育管理,强制学习;构建良好环境,营造氛围。

    【关键词】 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路径

    理想信念指的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它是人们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更是确立人生价值取向的最高准则。理想信念不仅与人的本质、生存和发展关系重大,而且关乎人对自己本质力量和生存发展方向的把握,是人的行为和灵魂的统帅。而大学对于一个人来说,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阶段。因此,对大学生理想信念进行培育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而且是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基石。大学生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代表,其理想信念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影响重大,因此选择合适的方式和方法对其进行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的理想信念教育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及意义

    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教育程度为大学(含大专)及以上的占人口总数的8.93%,且随着大学的扩招,这一比例还在逐渐增加。作为中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甚至关系着整个国家的未来发展和长治久安。

    1、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

    由于当代大学生都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生,因此,他们受到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等的影响较深,其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有其时代性特点。有研究表明,当今大学生思维敏捷、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也比较注重社会的诚信和公平正义。但同时由于他们处于一个竞争相对激烈的时代,因而他们的危机感也较强,他们一方面努力适应社会、积极拼搏,力争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其理想信仰薄弱,道德功利性较强、认知能力较强,自我管理缺失、综合素质全面,适应能力较弱等问题。

    据一项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调查表明,对于是否有理想信念这一问题,有将近五分之一的学生表示只有短期的理想信念;还有大约百分之二十三的学生表示自己有长远的理想信念但是仅靠热度维系;有百分之五的学生表示自己根本不需要理想信念,仅有百分之八的学生认为自己有长远的理想信念并愿意为之奋斗。

    这项调查结果表明当今的大学生普遍缺乏对理想信念的认识和执着,在物质环境不匮乏的时代,反而失去了奋斗前行的勇气与力量,有些迷失了生活方向。

    不得不承认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金钱在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深化改革使个人利益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补充了计划经济中缺乏的效益观念、时间观念、创新观念、竞争意识以及对自己作为独立个体的认识,给我们的经济生活注入了活力。在我国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政府各项政策也都更侧重于以人为本、简政放权、充分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不断创造各种创新、创业机会。与此同时道德功利性也变得明显了起来。道德功利性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即人们过分注重个人利益回报,把很多行为都填上了功利色彩,进而忽略了国家的、集体的和他人的利益,更有甚者达到了把个人利益置于一切之上的地步。这在一部分大学生中有较明显的反映。

    再加上当今大学生大多数为“90后”独生子女,他们接受过很好的教育,获取信息渠道的广泛和便捷也使得他们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但一旦进入自我管理空间较大的高校,没有了父母、老师的管教,且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加之宽松限制的网络和大把大把的自由支配时间,就极易出现难以自控和过度放纵的现象。我们太重视知识改变命运,进入高校之前的大学生们都是在父母等的呵护下,尽可能的把全部精力用于知识素养的提升而对于生活常识知之甚少,上大学之前从未洗过衣服的人也屡见不鲜,虽然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学习非万能,但在当今大环境下,基本生存、生活和适应能力的培养,依然明显不足。

    在对大学生等多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指标的关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明显存在认知程度较低的问题。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毛泽东思想认知程度也较低,仅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非常赞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约有四分之三的学生认为自己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但也有少部分学生狭隘地认为爱国就是抵制外国货。大部分被调查的学生认为实现中国梦要健全法治,规范执行,减少贪污腐败,同时改善税收制度,缩小贫富差距现象;87%的学生都能坚定信念把“个人梦”和“中国梦”相结合,认为只有实现了“中国梦”,“个人梦”才有机会得以体现;人人都为“个人梦”努力,“中国梦”自然会成功。

    以上的调查结果表明,通过几十年的实践探索,中国已经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人民愿意坚定不移的支持我党的领导,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意义

    理想信念是认知基础上的价值取向。理想信念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社会公德、婚姻家庭、职业道德等。大学生作为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其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一向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他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因此,必须要认识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它不仅有助于完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体系,而且对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意义重大。鉴于大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认识极大程度上影响其对我党决策和我国制度的支持、拥护程度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行动指南坚定不移的信心和贯彻落实的决心,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上倾注非常多的精力和关注,始终把其放在思想教育建设的核心地位。

    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现路径

    对于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理想信念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进行长期的观察和反复的实践,主要包括理论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教育三个方面。

    1、加强教育管理,强制学习

    教育管理作为一种培育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及理想信念的重要方式,最主要的就是要建立符合大学生性格特点和时代需求,兼容并包且紧跟社会发展趋势并可以满足未来较长时间内修改、培养而不自相矛盾的价值观体系以及切实可行,易于被接受的教育管理模式,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认同。

    在大学生理想信念认同的内化教育过程中,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还要重视专业课在其中的引导和延伸作用。要将理论联系实际,并且把理论应用于实践。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式,积极传授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注重科学精神、传播高尚的道德,要加强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科学观和方法论的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变被动性学习为主动性学习,真正使得理想信念培育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2、构建良好环境,营造氛围

    谚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环境对个人的影响和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大学由于其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作为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主要环境,对大学生培养正确的理想信念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因此,首先必须要注重提供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发挥大学社团和各类学生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类有益的文化活动,努力营造出理想信念建设的软环境。其次是规范互联网的使用,当代大学生是处于被互联网萦绕的环境,“互联网+”的提出更彰显了这一结论,机会越多,也越需要相應规章制度的规范,机遇伴着挑战,应该让当代大学生享受人类智力劳动成果的同时依然树立对社会主义建设和我国发展的坚定地理想信念。最后是对媒体的正确引导,努力营造一个传递正能量和核心价值观主旋律的媒体环境。我们都听过“三人言成虎”的故事,在大学这个最易接受信息的时间段里减少不良信息的危害,还大学生们一片清新的媒体环境,是我们需要关注的话题。日前有很多在微博等社交网络平台造谣、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但在国家的严厉打击下销声匿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平台因内容节目越来越丰富,而深受大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媒体对信息、知识、内容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判断,媒体及时、全面、客观、真实的传播消息,影响大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 黄蓉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是核心[J].高校理论战线,2014(12).

    [2] 理想信念教育读本[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2.42.

    [3] 张亚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D].西南大学,2011.

    [4]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

    [5] 尹洁,郭霆.我国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关注点及群体特征——实证分析的视角[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4.06.68-73+92.

    [6] 于娜.当代大学生群体特征分析及思想政治[J].教育途径探索,2010(9).

    [7] 焦洁庆,蔡亚敏.“90后”大学生群体性特征与教育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3(35).

    [8] 周荣甲.“中国梦”视阈下的“90后”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探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1).

    [9] 尹洁,沈岩岩.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评价与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3).

    [10]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田 婧(1992-)女,山西长治人,山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5:2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