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在新时代的实践意义
范文

    【摘 要】 文章叙述了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认识,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在新时代的社会影响,强调科学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认为明确了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实践意义在于:可以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可以更好地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可以统筹把控好其他矛盾、兼顾解决好社会矛盾的全局;可以更好地完成初心、实现使命。

    【关键词】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科学把握;实践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无疑是新的重大的科学判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历史和时代发展敏锐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政治智慧。我国发展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科学认识必然对推进新时代发展产生深刻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的转变

    改革开放40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社会有了巨大变化。一方面,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从满足温饱、总体小康正向全面小康迈进,物质文化基本需求被极大的满足(部分人已经提前进入富裕阶层)。40年的发展,生产供给和消费需求两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方面是生产能力提高、产品相对过剩,另一方面是消费水平提高、有效供给不足、内需拉动经济的效能和愿景打了折扣。老百姓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仅有‘硬需求,更有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及尊严、权利、当家作主等更具主观色彩的‘软需求”;[1]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对发展型、享受型的精神文化有了高需求;“从精神文化到政治民主、从现实社会地位到民生、生态等心理预期、价值认同等方面,甚至对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都提出相应要求。”[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立体多元的特点,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反映了发展的阶段性要求,也反映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点要求。中国共产党适时做出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的论断,是非常准确和十分科学的。

    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在新时代的社会影响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矛盾具有普遍性,并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的始终,在各种矛盾中,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它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发展就是在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反映基本矛盾,基本矛盾统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矛盾,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同时期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要坚持辩证统一的矛盾思想,综合研究各种矛盾,正确认识和把握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矛盾的性质和特点,能否认识和妥善的处理好各类矛盾,关系着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新时代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均为非对抗性的矛盾,是能够借助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优势加以解决的。而对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诉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就需要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出发,借助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将人的诉求从传统社会中的依赖中剥离出来,在体现人的独立性和全面发展的同时,借助经济社会的整体进步来消除这一主要矛盾。”[3]当前,科学定位、认识和解决好主要矛盾,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关乎新时代“两期”目标——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决胜期)和两个百年目标(历史交汇期)的最终实现。

    三、科学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矛盾是实践的集结点,矛盾既在实践中得以形成,又是实践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社会的构建和发展就是一个不断解决矛盾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有效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抓住和解决好主要矛盾无疑为我们处理当前社会中的各种性质的矛盾提供了正确的思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非常注重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对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马克思主义矛盾论运用其坚实的哲学理论精髓,针对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进行着科学的分析和定位,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起着重大的指导作用。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具体体现。党的十九大依据我国社会实践和时代发展的新变化适时做出关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论断,深化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的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矛盾论的灵活运用与现实体现,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是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和发展。

    以主要矛盾为根据,能增强实践工作的可行性。主要矛盾不仅是确定工作重点的根据,而且是划分社会实践发展阶段的根据。抓主要矛盾也是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主要矛盾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抓主要矛盾不仅能够明确工作重点,更能明确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明确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主要矛盾原理及其方法论是我们研究社会实践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依据,成为中国共产党科学解决好主要矛盾,统筹把控其他矛盾、兼顾解决好社会矛盾的关键和基础。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国社会主义整体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只不过我们所处的具体历史方位——在至少要经历的上百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坐标系上向前位移了。我们必须正确把握“变”与“不变”的关系、清醒认识“不变”这个现实而不能无视和超越这个现实,一切工作的开展都必须立足于初级阶段这个中国最大的实际,任何脱离初级阶段这个国情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这是党正确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前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必须长期坚持。

    以主要矛盾为指引,能提高实际工作的精准性。主要矛盾决定中心任务,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新时代工作的“牛鼻子”。主要矛盾决定根本任务和工作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没有改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也决定新时代一切工作的中心、重点仍然是经济建设,即以发展为中心,实质是以人民利益为中心。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决定了当前经济工作的侧重点与前一阶段的不同。准确的识别和抓住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特点,才能精准确立现阶段中心工作的着力点,才能精准发力把工作做到点子上。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以主要矛盾为导向,能提高工作的针对性。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规定着事物发展的进程和方向。解决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总体上要以需求为引导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但具体到某一城乡、某一地区、某一行业、某一领域、某些人群,要具体分析这一城乡、这一地区、这一行业、这一领域、这些人群的需求的特点、现状、层次,比如针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特点,破解主要矛盾要着眼供需双方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两端发力才是有效可靠的方法,同时下茬立势精准扶贫补短板,促进西部地区尽快发展,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而对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无疑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良方。可见,必须在坚持两点论基础上抓重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把方向引领和问题倒逼结合起来,找准切入点和发力点促进问题解决,推动社会发展。

    四、明确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在新时代的实践意义

    明确了主要矛盾,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更好的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发展,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集中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认识的深化。只有准确认识和正确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抓住现阶段矛盾的特点,抓住社会再生产的两头——生产与消费,特别是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全要素高效优化配置,推动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增长动力等转变升级优化创新,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才能更好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实现社会主义目的。释放一切社会活力与创造力,不断提高发展水平、发展能力与发展绩效,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的需求,激发人民群众的生产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和生产热情,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生产力水平,创造更好的公平条件,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明确了主要矛盾,才能更好的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轉变了,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运动方式没有改变,仍然是‘发展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决定了发展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4]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比必须要补供给这方的短板,“根本途径仍然只能是通过‘发展去满足‘需求。”[5]使二者相互联通并且有效匹配,新时代发展仍然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新时代解决新矛盾必须要坚持新理念,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以科技引领经济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打造创新改革新高地,发展更有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努力从数量经济向质量经济、效益经济变革,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明确了主要矛盾,才能统筹把控好其他矛盾、兼顾解决好社会矛盾的全局。 主要矛盾的确定,有利于厘清和解决好次要矛盾。“捉住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6]而解决好次要矛盾又会为主要矛盾的解决开辟道路。在实际工作中应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做到“十个手指弹钢琴”统筹兼顾。对当前工作而言,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协调处理好、统筹发展好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其他建设,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明确了主要矛盾,才能更好的完成初心、实现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抓住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就抓住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关键,每一个阶段性任务的确立和完成,都将会成为走向更高目标的基石,更接近最终目标的实现。主要矛盾的转变既是新时代发展的破斧开山之举,又是新时代新征程的开端和起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戮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定会在不断解决的阶段性矛盾和完成各种阶段性任务中越来越得以充分实现。

    【参考文献】

    [1][2] 吴秋余.中央党校教授解读:中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体现在哪里,2017-10-30;马修文.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发生哪些变化[J].党课参考,2017.11-12合刊.

    [3] 孙琳琼.李朝秀,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动态耦合[OL].iData知识检索,2018-2-08.

    [4][5] 刘伟.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N].人民日报,2018-02-01.

    [6] 毛泽东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1.6.2.322.

    【作者简介】

    田小绒,女,汉族,中共陕西省泾阳县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党性教育与基本理论研究.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