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现状与对策 |
范文 | 王静 【摘 要】 本文以西安外事学院高职学生为例,调查并分析了大学生目前对智能手机的使用现状,探讨了智能手机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及改进对策:提出当代大学生应理性对待手机的使用,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努力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 大学生:智能手机;现状;对策 一、前言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整个中国社会各行各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作为社会组成部分的高等教育行业也被深深波及。高等教育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必将给我国大学教育带来巨大的影响。面对这场改革,大学教师和学生都将面临空前的机遇和挑战。智能手机作为现代化电子技术迅猛发展及逐年普及最典型的代表,同时结合互联网技术的全覆盖,给人们的生活及工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中国,基本上“人手一机”,手机的普及率相当高,作为时尚前沿代表的大学生们首当其冲会迅速接受、适应并学会使用智能手机。智能手机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比如,使他们能够接触最先进、快捷的一手学习资讯,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进一步拓宽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然而,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人们在享受智能手机带来便利的同时,对于智能手机的过度使用和依赖也不可避免地给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一些消极负面影响。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也不例外,智能手机对他们的学业及身心健康都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研究智能手机的使用对当代大学生的积极正面与消极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是当代高等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现状调查 以下是西安外事学院高职学生对智能手机的使用状况调查: 1、学生使用的智能手机价格 据调查,学生所使用手机的价格在700元-3000元之间的比例占95%。还有少部分学生会购买价格相对较高的高端品牌手机。学生所购买手机的价格也基本上真实地反映了其家庭经济状况。而且,学生在校期间更换手机的频率较高。 2、学生每个月花费的手机话费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每个月手机话费大多集中在100元-150元之间。其中包括手机话费的套餐包月费用和手机上网流量费。这部分花费基本稳定,数据较集中。相比女生,男生手机话费花费较多,这与其大多数沉溺于手机网络游戏有直接关系。 3、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长度 据调查,70%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长达10个小时;20%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长达6个小时;10%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长达4个小时。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用途多为使用微信、QQ或其他聊天工具收发信息,手机上网购物,玩手机网络游戏,追剧,听音乐,看娱乐视频,学习等,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诸多便利。 三、过度使用手机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1、影响课堂学习效果 作为一名从教十余年的高校教师,本人亲眼目睹了这十余年来学生对手机的使用状况。十年前,智能手机尚未问世,当时的手机除了接打电话,收发短信以外,再无其他功能,拥有手机的大学生也不多。当时的学生到课率高,课堂参与率高,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从而学习效果较好。现如今,随着智能手机的问世,加之其功能的日益繁多,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纷繁的资讯和信息所吸引,他们自控力很差,将手机带到课堂上来,会情不自禁地去打开它。无论教师的授课内容有多么重要、多么精彩,对学生来说似乎都无足轻重、无关紧要。他们深深地被那些对自己学习和生活没有多大意义的信息所吸引,身陷其中无法自拔,手机虽然有学习功能,但是能用手机学习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最后导致学生到课率差,认真听课的人少,学生坐在课堂上也是心猿意马,身在曹营心在汉,对自己的手机爱不释手,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的尊严一败涂地,内心挫折感倍增。彻底违背了尊师重教的理念。据估计,假设一个班有五十名同学,在课堂上玩手机的同学达到了半数。在有些学习基础差的班级这个人数甚至达到了三分之二以上,上课听课的学生竟然寥寥无几,大家都在忙于玩手机,只留教师在唱空城计。这种状况任凭任课教师怒发冲冠,还是春风细雨都没多大改观。学生们彻底忘记了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完成学业,似乎玩手机成了大学的重心。学生们上课玩手机,吃饭玩手机,睡在寝室玩手机,手机无时无刻不在陪伴着他们。手机对正常的教学秩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学生们平日不学习,期末考试就抓了瞎,相当一部分学生利用手机作弊,严重影响了考风考纪。 2、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长期低头使用手机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年纪轻轻就患有颈椎病,视力严重下降,失眠,头痛,心情烦躁等一系列亚健康状况。夜以继日的玩手机,铁打的身体也会垮。过度使用手机使大学生们在本该努力学习,积极奋斗的大好年纪玩物丧志,他们胸无大志,不考虑未来,只图眼前手机玩得痛快。花着父母的血汗钱在大学里虚度光阴,最后收获了一个多病的身体,一事无成,将来走上社会也无法适应,没有足够的能力来迎接挑战。以手机作为消遣工具的学生更容易感到孤独、寂寞、空虚、无聊、不快乐。大多数学生不懂得如何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自己默默忍受,只有通过手机来转移注意力,这也是治标不治本,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疾病。 3、影响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手机本来是为了方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而发明,然而手机的存在却让大学生深陷其中,缺乏与周围人的交流与沟通。他们有部分人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之中,导致在实际生活中与同学有沟通障碍,与人疏远,待人冷漠。大学生现在过于依赖通过手机与他人交流沟通,面对面交流就少了,有的人通过聊天工具与人相谈甚欢,但在面对面时却无话可谈。 四、对策 针对上述情况,仅靠任课教师的一己之力等同于水滴入海。学校各部门应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来研究对策。在现在社会发展的趋势下,要求学生绝对不玩手机是不现实的,应该给学生树立理性使用手机的观念。大学生尚处于身心不完全成熟阶段,对待事物的判断有失偏颇,缺乏理性。学校应针对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状况专门开设心理课程,使其深刻认识到使用手机的利与弊。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吸引学生参加,并给予参与的学生以学分奖励,以转移他们对手机的注意力,减少他们使用手机的时间。学校应严格规范手机的使用制度,加大管理力度,必要时可采取强制要求与倡议结合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郭薇薇.“拇指文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J].传承,2011.6. [2] 于文生,李槿,郝佳. 论手机媒体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3] 田义勇.手机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9. 【作者简介】 王 靜(1979-)女,陕西商洛人,硕士,西安外事学院人文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