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式培育
范文

    杨璐

    【摘 要】 文章分析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现实困境,阐述了体验式培育之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体验式培育引发情感的共鸣,促进实践的养成,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验式培育的策略:丰富纪念馆的体验形式,打造别样的红色宣传效果,构建红色体验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验式;培育策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自党的十八大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以来,学习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先进个人和集体,他们将理论深深融入个人的实践和集体的特色活动,使理论化的、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得更加生动具体。但一个显著的问题是,核心价值观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世界中,很难去把控和掌握,在融入国民教育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当下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认识和方法上的误区,了解、认识、直面这些现实问题,加之我们的思考或许可以为我们日后的行动提供新的帮助。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困境

    在校学生处于集中受教育和主动学习的重要阶段,价值观念尚未稳定成型,存在多元化、模糊化和混沌化的倾向,在知与行上也存在着偏差。[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教育的效果是否真的达到了我们期望的愿景,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以甘肃省红色资源为例,我们拥有很好的红色教育基地,但红色教育真正深入人心的效果却大打折扣。概括起来,当前对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主要还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困境:

    1、基于认识论上的困境

    认识论是哲学语境下的说法,在这里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套与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相适应并形成广泛社会共识的核心价值体系。但对于它的认知认同却存在以下困境。其一,应试教育降低了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化。考试被认为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进行价值观的教育,许多学校对于价值观进行“照本宣科”的教育,并用考试的方法来检验价值观教育的成效。因此,学生将价值观当做一种知识接受,为了取得好成绩而去学习,当考试过后,百分之八十的人忘却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容。对我们身边的同学进行随机提问发现,大多数同学对核心价值观的记忆已经模糊,这24个字并未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立世的价值标准,他们只是依据自己的常识和经历奉行自己认为正确的一套价值标准。其二,核心价值观教育趋向政治化降低了教育成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带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因此许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时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加以内化和外化。[2]过度的政治化教育必然跟随时事的变化影响了价值观教育的持久性和稳定性,同时引起了一些学生的逆反心理,对其采取冷漠态度,大大降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成效。其三,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降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描绘了一幅理想的蓝图,但社会现实不免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贫富差距、贪污腐败、不公平、不民主等现象,更有甚者一些行为主体一方面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却暗行不正之风,这种行为主体背后的分裂辜负了大众的信任,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

    2、基于方法论上的困境

    我们在不断地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方法,目前为止,推动理论教学诸如理论课堂、讲座等仍是培育的主要方法,网络、校园活动、文艺、公益活动等实践只是作为补充方法增强培育的效果。在这样的现状下,我们可以看到存在的以下问题。其一,纯理论教育较为枯燥效果不佳。虽然我们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但这种手段毕竟是“填鸭式”、“灌输式”的教育,就算与学生有所互动,也缺乏吸引力,很难在学生脑中留下深刻印象,甚至在一些很知名的讲座上,也不乏手机党、低头族。其二,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效果,还设有专门的实践活动,诸如学雷锋、送爱心、走基层、红色展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初衷都是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深深融入国民教育,但却存在着盲目跟风、流于形式的现象。活动看似在正常举办,实则有人投机取巧,或为了新闻宣传而摆拍举办假活动,或为了完成任务而忽视质量应付了事。加之举办活动成本较高,缩减次数和旧活动新包装蒙混过关就成了新的办法。

    必须注意到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项长期工程,但通常意义上的教育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我们必须在此基础上运用体验式的培育方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真正走进大众、走进生活、走进意识深处。

    二、体验式培育之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不论对于学习者个人或者对于社会来说,教育为实现其目的,必须从经验即始终是个人实际的生活经验出发”。[3]只有经历过的才是最真实的,才能直击内心深处,给人深刻印象,这便是体验式培育方法的魅力所在,体验式培育之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验式培育引发情感的共鸣

    以红色资源实地体验为例,甘肃的红色资源包括:景泰索桥渡口遗址、靖远虎豹口渡口战役遗址、古浪横梁山战役遗址、武威永丰战役遗址、临泽倪家营战斗遗址、高台战役遗址、烈士陵园等,如果我们真正去到这些地方,亲身体验,视觉、听觉、触觉才会被调动,革命年代的红色精神才会感染我们。从理论上来看,体验是建立在个体“内部知觉”基础上的一种特殊活动,它与自我的意识紧紧相连。只有在真实的情景中,我们才会对故事的发生、主人公的情感产生共鸣,将自己带入所描绘的情景,做出真实的反应。只有真正在环境中感受到这些革命精神与力量,富强、民主、自由、平等、爱国、敬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会在我们的心里“落地生根”。

    2、体验式培育促进实践的养成

    体验式培育可以让我们在真实的体验之后,对所产生的情感进行感悟、反思并最终内化为个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品质,在反复的体验中积淀成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这便是体验式培育的最大价值,以其独特的实践养成特性让历史穿越时空真实的进入我们的视野,在亲身体验中找到情感共鸣,在不知不觉中增强情感认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再是缥缈的精神所在,而是具有了情感、体验的真实存在,对人的影响更长久,具有更深的教育意义。

    3、体验式培育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相比课堂的灌输式教学,体验式培育具有更大的主动性,也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在体验的过程中更容易形成互动与交流,将抽象的知识生动地传达给学习者,以红色资源为例,如果是单纯的课堂教学,学习者或许会觉得枯燥,但如果换成实地体验,就多了一些旅游的趣味性,能够调动学习者积极参加,在红色资源的实地接触中了解历史,掌握知识,化被动为主动,使学习者更易接受,教育意义更强。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谈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提到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因此,体验式培育不失为一种有效举措,需要我们去推广和完善。

    三、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验式培育的策略

    甘肃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遍布全省的720余处红色遗址遗迹,不仅记录了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大事件,更是绝无仅有的当地特色,为我们提供了直观、形象、真实的服务条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优质资源,我们还需大力挖掘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式培育,提高教育的实效。

    1、丰富纪念馆的体验形式

    红色资源是历史革命和建设实践所创造出来的物质与精神的总和,我们总能够在各种博物馆、纪念馆深切地体会到其蕴含的时代精神与价值观念。但偏偏博物馆、纪念馆给我们的印象定势就是枯燥乏味的历史展板,历史遗物。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确实会出现审美疲劳,有的纪念馆单纯的历史性记录展板很枯燥,很难让人集中精力去深入了解,并未对价值观教育有实际效果。需要赋予博物馆以新的体验,开发集文化考察、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红色主题节。选取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举办纪念馆节事活动,设置诸如重回历史生活体验、革命故事讲解专场等有特色的活动,此外,还可以借助科技设备,打造视觉、听觉环绕的模拟战场或背景故事。一方面契合历史事件的宣传,另一方面调动参观者的积极性,能够更好地将爱国、自由等价值观念融入教育,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办的节事活动可以形成当地的传统習俗,每年定期开展,不断开发,逐渐建设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扩大影响力。

    2、打造别样的红色宣传效果

    红色资源如果只是以讲解或展览的方式呈现未免过于单调,虽然有相关的纪录片,但成效也微乎其微。要想将其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达给大众,就要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以《大梦敦煌》的成功为例,这部四幕舞台剧以敦煌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为基础,演绎出了独具敦煌特色的舞台剧自2000年以来走过来十几年的辉煌,深受大众的喜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如果以红色资源融入舞台剧目的形式呈现,带给我们现场真实的体验,效果可能会更好。此外我们还可以尝试着开设大型剧场,融历史遗迹、历史故事和由专职演员表演的剧目为一体,让参观者在游走参观历史遗迹的同时驻足观看现场小剧目,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引导他们的核心价值观念。

    3、构建红色体验的长效机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式培育作为培育的方法之一,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一改往日“灌输式”的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运用红色资源这一天然载体,使教育达到了双倍的效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需要做的还很多。一是培育优秀的红色资源解说员,一方面加强现有解说员的培训,另一方面以志愿者的形式让更多的人主动参与到解说去,了解历史,传播核心价值观。二是确保集体性的体验参观活动。各级政府要支持特定人员如党员干部、高校教师、学生代表定期的红色资源参观培训活动,统一带队,安排参观心得日记写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三是利用舆论推进体验式的培育。制度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培育要与非制度层面的培育相结合,利用舆论引导,将红色资源的体验形成当地民俗习惯,融入当地文化,将体验式培育长期展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力量,并不是空虚缥缈的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关键是要从红色资源等有教育意义的地方汲取精神养分,在不断的体验中为我们提供不懈奋斗的动力,使我们形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参考文献】

    [1] 赵爱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192).

    [2] 陈芝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45).

    [3] 约翰·杜威,赵祥麟、承绪译.经验与自然[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1(374).

    【作者简介】

    杨 璐,山西吕梁人,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6:5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