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西方保守主义对我国构建文化自信的启示 |
范文 | 【摘 要】 本文分析了西方保守主义的内涵和特征,阐释了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主张和特点,提出了中西方文化保守主义者对我国构建文化自信带来的启示:一是审慎的坚守传统的态度,要自觉守正;二是要有条件地批判选择,要批判创新。 【关键词】 文化保守主义;批判;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以亨廷顿和伯克为代表的西方保守主义思想中对传统价值、宗教和家庭作用的推崇,到我国近代时期文化保守主义主张维护、反省传统和批判学习西方的分析中,都给我国构建文化自信以启示。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仅要有文化自觉意识从心底尊重和肯定传统,更需要当代的哲学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 一、西方保守主义的内涵和特征 1、基本内涵 保守主义是当今世界三大政治意识形态之一。一般而言,它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保守”一词的含义不同,后者是因循守旧,固守旧有的思维方式或生活习惯,根本不懂得变通。而本文所强调的保守主义是相对于激进主义而言的,实质上它并不反对变革,只是强调变革的幅度要小一些,即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保持现状,守住传统”。虽然在不同的语境或者历史时期它具有不同的含义,但其本质上它仍然是一种强调既有价值或现状的政治哲学。因此,在简要明晰西方保守主义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可以看到除去其在政治上的主张,西方保守主义观念的一个恰当的载体就是文化。为了结合本文论述的需要,在这里重点阐述西方保守主义关于传统和文化的基本主张。 2、基本特征 (1)尊重传统。西方保守主义者主张,对于传统的敬重并不代表着自身思想的不思进取和盲目守旧,反而传统代表着久经检验的制度和实践,同时传统也赋予个人以社会和历史归属感,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安全。波普尔认为,传统正确地强调了我们的信仰在任何时候并非源自于自己的创造,而主要是来自于继承。伯克也曾指出:“建立在长期积累的传统之上的政府体制要优于建立在推理原则基础之上的体制,而且这种优越性恰恰在于历代经验的积累和经验。”因此西方保守主义者主张尊重已经建立并持久延续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制度。 (2)经验主义。西方保守主义者具有强烈的反理性倾向,他们认为:“理性主义者总是试图用一种狂热而无意的方式来努力使其偶然的、反复无常的希冀与普遍准则的先验系统相协调,这就使得理性主义不仅不足取,反而是十分危险和有害的。”因此,西方保守主义者坚持强调人类理性的有限性,怀疑人类的理性能力,使保守主义信奉经验主义,反对任何宏大的社会设计和改造,并将自己的理念说成是一种“主观意见”,或者“接近生活的途径”,而不是一种意识形态改造方案。因此,在面对普遍的科学万能主义时,西方保守主義者们表现出一种独特的冷静与自我批判精神。 二、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主张和特点 1、发展历程及基本主张 现代化的世界进程、不可避免的文化冲突以及传延道统意识的需要催生了近代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想。它始于清末,发展到五四时期达到高潮,随后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趋于成熟。文化保守主义者在维护传统的基础上反省传统,坚持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位,不断批判学习融合吸收西方的优秀文化,从而达到重建中华民族文化系统的目的。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者透过文化发展的现象,既清楚了解自身传统文化的悠长,也认识到了它的流弊,同时也注意到了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走向,更对自身的文化建设有所思考和设想。他们主张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符合时代潮流的创造性转换,从而成为建设新文化的基础。 2、特点 (1)强烈的救亡忧患意识。纵观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产生的背景,我们可以看到不管哪个发展阶段的保守主义主张都具有强烈的民族忧患和救亡意识,只是他们选择的方式和侧重点不同而已。鸦片战争中,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冲击的不仅仅是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同时还深深挫败了中国一直以“天朝大国”自诩的文化傲慢心态。因此为了固守住这种一直让他们引以为傲的传统,避免被西方完全西化,中国的官员和文人开始了对传统文化的维护之路。无论是张之洞的“中体西用”还是现代儒家的复兴儒学,都是为了试图建立起主体性的文化系统,寻找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面对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给中国带来的文化冲突,他们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自尊心和认同感,在文化领域里坚决捍卫当时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 (2)批判性选择西方文化。中国的保守主义者对于西方文化达成一个基本共识,即为重建以传统文化为主体的新文化系统而主动吸纳西方文化的精华,这个共识也标志着他们与顽固守旧的重要不同之处。他们批判西方文化是“物质文明”而“精神不文明”。在批判背后的隐含意思是想说明中国固有文化比西方近代文化优越。虽然表面上批判西方文化,但这并不反对他们向西方文化学习有用经验。从整体上看来,他们在引进西方文化时并非盲目引用完全照搬,也有自己的标准和态度。其一,所介绍者,必其本体有正当价值;其二,与吾国固有文化之精神,不相背驰。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者对西方文化并不是一味全盘否定,而是在传统本位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文化的特长,为自身的发展做出新的解释和完善,从而使本国传统发展到一个新的符合历史进程的阶段。由此看来,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之路与其说是“西化”,还不如说是“化西”的过程。 三、中西方文化保守主义者带来的启示 1、审慎的坚守传统的态度,要自觉守正 中西方文化保守主义者在对待传统的态度上是基本一致的,即都坚定地维护本国的文化传统,对本国文化有一种自信而虔诚的保留态度。除去西方保守思想的政治背景和最终目的,应对西方保守主义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和把握。从西方保守主义的各个主张中,我们看到了美国精英对美国传统道德和宗教的坚定守护,他们不仅仅是宣扬“美国信念”,而且也清楚地意识到自身制度体系中的缺陷,对自身的优缺点有一个明确而清晰的认识,并且对影响社会秩序的变革有一个审慎却并不僵化的态度。相应地,在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各个主张里,表现最明显的就是这种竭力保留传统、坚守人类文明的执着态度。这些积极的态度应该在当今的文化自信建设中继续得到继承和延伸,尤其是在对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上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而后才能坚定地守护住这些珍贵的精神文明财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然而,当前我国的某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论及我们自身的文化自信建设时,要么“言必称希腊”,一味地推崇西方的东西而贬低自身的价值,要么就是闭门造车,严重脱离当前的社会实际,夸夸其谈,搞出来的所谓课题理论压根就没有发挥作用,或者就是学者不像学者,游走于政治官场之间,缺乏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应该具有的独立于政治地位、经济财富和社会舆论之外的必备品格。 当西方保守主义和中国文化保守主义对传统文化执着和审慎的态度反映到我们当前的文化自信建设中时,最恰当的一个形容词就是“文化自觉”。文化自觉的意义在于:“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過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换句话说,也就是应该对自身的文化内涵有一个深刻的反思,深入研究文化的发展演变规律。因为只有在透彻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在内心深处对它产生致敬,然后才会自愿地去捍卫它的保留价值。”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精髓,努力保留其中原汁原味的东西,即使要变改变的也只是其表达形式,而不是其本质和精髓内容。对传统的坚守是为了更好地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也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过去、把握现在、面向未来。历史和传统总能印证一句话“观古今之须臾,抚四海之一瞬”。作为承担文化传播和建设的学者,具备这样的自觉意识非常重要。只有他们自身自信,讲出来或者写出来的东西才会自然地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普通大众的意识形态得到正确的引导离不开这些人物的理论贡献。 2、要有条件地批判选择,要批判创新 虽然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有着自身明显的时代和价值局限性,维护传统文化的主张也存在些许偏颇,各有其政治和阶级背景,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和现实针对性。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站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对他们的观点有选择地吸收借鉴。不管外来的文化有多好,都始终对自身的文化传统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并且始终放在坚守本体的位置上,在当时的背景下提出自己的引进标准和条件。他们这种对西方文化有选择学习的主张对当前中国社会处于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出现的问题情况是一个很好的观照。 在当前提出的“文化自信”建设中,习近平主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作战略资源,并未仅仅止步于文化态度上的致敬,在其执政实践中更是自觉地将中华历史文化精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对接,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将传统文化当作自身发展的“根”和“魂”。因此,欲自信,就必然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创新。 然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建设任务。创造性转化要按照当今时代的要求、现实社会的标准,以“现实”为尺度,科学辨析精华糟粕,坚持古为今用,去伪存真,既要看其历史作用又要分析当下形式需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创新性发展则侧重于从传统文化思想基础出发,在充分尊重而不背离其主要特征和内涵的基础上,紧扣时代需求和民众意愿,以回答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为己任,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养料,根据社会发展现状,致力于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的提升和思想进步。 【参考文献】 [1] (英)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哈耶克著,杨玉生译.自由宪章[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5. [2] 沈卫威.回眸“学衡派”——文化保守主义的现代命运[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3] 杨明伟.论保守主义的基本原则[J].人民论坛,2012(29). [4] 段微晓.埃德蒙·伯克政治思想研究[D].2013(6). [5] 王皖强.论保守主义[C].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3)36. 【作者简介】 张园园(1991.4—)女,汉族,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