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校,走在人工智能科普大道上 |
范文 | 摘 要:人工智能作为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高校在人工智能科普工作中具有先天的独特优势。本文在分析人工智能和高校特征的基础上,简单提出了高校开展人工智能科普的四条具体举措,包括建设与完善人工智能科普制度、科普团队、开发系列科普产品、积极筹划相关科普活动等。文章旨在阐述高校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人工智能科普工作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推动高校走在人工智能科普大道的前沿。 关键词:高校;人工智能;科普;举措 人工智能,简称AI,属于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1]。经过60多年的蓬勃发展,目前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一门广泛的交叉和前沿科学。它的智能程度正逐渐由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方向发展,应用领域主要涵盖了模式识别、自动工程、知识工程等,其中以人机大战最为人熟知[2]。现代高校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是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化而来,集科研和教学为一体的综合社会单元。在人工智能等众多前沿研究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我国高校的影子[3, 4]。如何充分调动高校参与到人工智能科普工作中来,提升社会公众科普素质,已成为当前高校不可回避的课题之一。 一、高校开展人工智能科普的具体举措 (一)建设与完善人工智能科普规章制度 梳理高校现有的科普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完善或建立能够适应高校实际情况的科普规章制度,积极引导高校参与人工智能科普的热情和兴趣。针对高校教师现状和人工智能专业特色,尤其是尝试鼓励人工智能专职教师、科研人员担任兼职科普宣传员,并出台相应的管理措施,对积极参与的人员给予必要的认可和激励。完善科普人员考核制度,修订科普技术队伍的职责要求和聘任办法,拓宽科普人员晋升空间。从规章制度上拓宽高校人工智能科普人员的晋升空间。 (二)建设完整、高效的人工智能科普团队 根据高校自身学科布局,有针对性的选拔和组建人工智能等科普团队。团队成员选拔不能局限于相关专业或院系内部,应该广泛吸收不同专业人员参与,不仅包括计算机、人工智能、自动化等专业,还要包括传播、教育等科普辅助专业。形成专业领域齐全的科普团队是进行人工智能科普工作的基础。加大高校现有科普人员培养力度,打造精品科普团队。对于缺少专业科普人员的高校而言,可以由内部计算机或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教师、科研人员兼职担任。同时,积极引进领军科普人才,构建完整、高效地科普技术队伍建设计划,切实提高科普技术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 (三)开发人工智能系列科普产品 根据高校特征,人工智能科普团队围绕的虚拟现实、人机交互、机器人、教学等主要研究方向分别展开研究,开发相应的系列科普产品。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智能棋盘和仿人机器人[4, 5]科普产品的开发。人工智能科普产品的一个典型应用就是棋类游戏。通過将人工智能和单片机等课程紧密融合应用开发出智能棋盘,对高校而言,这也是相对容易开发的人工智能产品之一。通过开发智能棋盘,既能用于校内比赛,便于赛后会看,又能用于棋类教学课程,能够为初学者提供多种下子方法,简单易学。 (四)筹划与组织人工智能系列科普活动、场馆设施,申请有关部门的科普项目 积极筹划、组织多类型的人工智能系列科普活动。依托高校现有人工智能国家、省部级、校级实验室(实验中心)等部门,积极筹划人工智能科普日、开放周等活动[6],通过精心准备,邀请社区、中小学、高校等公众群体参观、真实体验,达到科普宣传效果。 在国家和地方大力支持科普事业发展的大环境下,积极筹划和申请人工智能科普场馆设施。高校具备浓厚的人工智能理论研究与教学应用氛围,人力资源丰富,设备先进。高校依托自身优势,积极向包括国家、省市区县科委、科协等主管部门申请相关的科普科研项目,包括具体的系列科普教育课程和课件开发、大型系列科普公益活动、科普剧目创作和推广、科普特色示范区创建、科普特色服务平台建设等,从科普理论和具体应用形式方面推动科普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结论 1984年2月16日,邓小平同志在参观上海市展览馆十周年科技成果展时,指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在一定程度上扩充了我国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后备军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6月召开的“科技三会”上明确指出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积极鼓励全社会参与科普,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这对于在新形势下推动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高校作为人工智能研究和教育的重要主体,应该为人工智能的技术创新和科学知识普及推广、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进一步让人工智能造福人类、推动高校走在我国科普大道的前沿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BA%E5%B7%A5%E6%99%BA%E8%83%BD/9180?fr=aladdin. [2]张妮佳. “人机博弈”——敲开《人工智能初步》的神秘之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2):33-35. [3]李婧.2016年大学科普微博数据分析[J].大学科普,2017,11(1):93. [4]赵姝颖,张丹,田祥章,李海龙. 走在科普大路上[J].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16,(6):4-8. [5]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B%BF%E4%BA%BA%E6%9C%BA%E5%99%A8%E4%BA%BA/61320?fr=aladdin. [6]http://news.china.com/news100/11038989/20170917/31440595.html. 作者简介:李成范(1981-),男,汉族,河南南阳人,博士,高级实验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空间信息处理研究及科技普及工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