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对加强外汇系统内部审计同级监督工作的思考
范文

    王丽蓉

    内部审计同级监督是促进组织决策科学化、内部管理规范化、风险管理常态化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是外汇系统各级机构自我监督、自我优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外汇系统内部审计同级监督是外汇系统内部审计部门对同级职能部门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开展的审计监督、评价和建议,在提升基层外汇系统治理、堵塞漏洞,价值增值、决策参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外汇管理内审工作深化发展,工作质量和效率持续提升,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机构内部审计同级监督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同时,内部审计同级监督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重视。本文结合内审同级监督实践,剖析实施同级监督难点问题和原因分析,提出建议,力求探寻提高外汇局内审同级监督的有效策略。

    一、实施同级监督面临的难点问题

    (一)审计配合难

    在多数同级监督项目中,审计人员常常会遇到有的审计对象提供资料、数据不及时和不全面,不愿意将问题暴露出来,严重影响审计进度;有的审计对象对发现的问题斤斤计较,认为内部审计是“揭自家人的丑”,不利于外汇部门之间的团结。

    (二)事实确认难

    很多时候,面对审计人员指出的种种问题,审计对象第一反应是找出各种理由进行辩解,辩解不成就通过部门领导说情或者拖延事实确认的时间等方式将问题冷处理。

    (三)沟通交流难

    往往同级监督工作开始实施时,审计人员与审计对象就成为了对立的双方。审计对象认为审计人员是在找茬,存在一些抵触情绪。若审计人员给出的全部是正面、肯定性的评价,双方就会相谈甚欢;可一旦指出问题,形势就急转直下,审计对象的情绪就转为对立,沟通交流难以继续。

    (四)审计报告难

    同级监督现场实施阶段结束后,在向上级内审部门报送审计报告之前,审计报告需先经审计组长审核,后经内控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审议,最后呈报局领导审定签发。在审阅报告过程中,业务部门负责人常常就审计报告中指出问题的数量、定性给出不同意见。面对这些意见,审计人员很难不做任何调整,难以继续坚持最初的想法与主张,全面、如实地报告审计发现问题及建议。

    (五)问题整改难

    《内审结论和处理决定》发出后,审计对象的整改工作经常流于形式,就事论事地修补错误。即:若已办理的某件工作未经审批或手续不齐全,就采取补审批、补手续的办法,而不思考为什么此项工作未经审批、手续不齐全仍然可以畅通无阻得以实施,是没有设定业务办理换人复核,重大事项集体审议或逐级审批,还是控制措施形同虚设?于是控制措施得不到加强、业务流程得不到改进、制度建设得不到完善修订,从而陷入了“不断报告→不断整改→继续报告→继续整改”的恶性循环中。

    (六)审计力量不足

    目前基层外汇局审计人员配置较少,知识结构和业务专长配置不尽合理,进场能查、提笔能写、善汇能析、擅沟通能交流的复合性审计人员匮乏,审计任务与审计力量不匹配的现实矛盾较为突出。

    (七)审计手段局限

    随着外汇业务工作信息化程度的推进,目前内审同级监督虽然尝试运用非现场审计,但审计方式总体来说仍然以现场审计为主,审计手段多采用传统的方式。审计手段与信息技术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且外汇业务操作与管理系统的开发大多数未预留审计接口,从而使审计的数据采集与处理难以实现信息化和自动化,导致审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受限,审计效率不高、效果不好。

    二、影响同级监督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目前,外汇系统内审同级监督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

    主要表现为:一是有的内审同级监督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审计工作无法落到实处。二是有的同级监督查问题避重就轻、不痛不痒,对敏感问题和底线问题绕道而行、视而不见,回避主要矛盾和重大风险隐患。三是被审计单位对同级监督发现问题整改跟踪督促不到位,往往屡查屡犯、此查彼犯、前查后犯。四是有的同级监督成果运用不充分,监督成果固化少,没有达到举一反三、标本兼治的效果。

    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认识问题,认为同级监督是自己查自己,暴露问题是给自己脸上抹黑,也有碍于情面和考核导向等因素影响;有部分领导层重视不够、支持不到位的问题,也有人员配置不合理、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欠缺的影响。因此,应充分把握上级部门对内审同级监督的部署和要求,持续加强同级监督、扩大内审覆盖面的工作思路、要求及重点,找准内审同级监督的着力点,充分发挥同级监督覆盖面广、方式灵活、信息对称、节约成本、便于整改等优势,切实克服错误认识和等、靠思想,主动用心思考,主动尽职担责,及时发现和消除业务运行和内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

    三、完善内审同级监督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分局层面应增强内审同级监督防患于未然的敏感性,充分認识内审同级监督对风险等级控制的积极作用,切实加强对内审工作的领导。内控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应研究部署,加强对内审同级监督项目立项、实施、报告、整改等重点环节的指导,及时分析和解决内审同级监督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支持内审部门独立大胆履行职责,切实提升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强化审计环境建设

    理顺审计与被审计双方的关系,为实现共同目标努力。既需要内审部门文明审计,也需要审计对象的支持和配合,更需要形成良好的重视审计、支持审计、配合审计的环境和氛围。以“严管就是厚爱”为推手,明白内审与外部审计的区别,特别是在当前从严治党、从严问责的态势下,通过内审查找问题,使问题在风险发生之前被查找出来,尽早排除风险隐患,实际是对工作人员的保护。同时,内审部门也需换位思考,在审计中多从审计对象的实际情况处发,多沟通、多交流,构建和谐关系。

    (三)拓展监督视角转变

    一是转变审计思维。将内部审计逐步向绩效性与合规性并行审计转变,向审计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注重合规、风险、绩效在实践中的相互融合应用。对同级监督探索开展重大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并关注国内外政策和经济环境变化所产生的新风险,加强审计探索,扩大审计覆盖层面。二是提高审计报告质量,更加注重建设性和多样化。既要能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又要便于被审计部门落实整改,将审计单一的确认功能,延伸至评价、建议等多种功能,实现内审同级监督功能的多样化。

    (四)改进审计方法和手段

    改进审计方法手段最为重要的是提高审计信息获取能力。一是提高信息采集、处理和分析能力。审计人员熟悉审计的目标,能够准确把握数据、资料等信息的采集范围、内容和重点;运用一定的分析、统计方法和工具开展审计分析,并能准确判定总体情况,发现问题线索;熟悉业务数据的勾稽关系、逻辑关系以及外汇制度法规和政策,运用这些关系分析审计信息,进而确定审计重点和方向。二是引入科技信息技术,创新审计方法和手段。使用新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查找有关线索。三是运用云技术开展非现场审计。逐步建立起具有风险预警能力的非现场审计系统,使审计方式从事后监督向风险预警转变;在新系统开发和运用前与业务部门和总局监测中心积极沟通协商,提出审计需求,为审计留有接口,使业务系统具有可复制性和可追溯性。

    (五)注重同级监督成果运用

    着眼同级监督成果的综合运用。一是采取审计情况通报、风险提示、审计案例和情况反馈、后续跟踪审计及交流磋商等方式,对同级监督发现问题进行梳理对比和跟踪督促,促进问题整改,确保整改到位。二是积极利用同级监督的信息优势,深入分析思考,形成更多有深度、高质量的综合分析材料,为分局领导和外汇业务条线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三是定期梳理总结同级监督情况,针对重大情况和突出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成果的正向引领和反向警示作用。

    (六)持续推进审计能力建设

    审计人员的能力素养是有效实施同级监督的保障。一是选配高素质的业务骨干充实内审队伍,促进履职效率提升。通过审计实践、信息调研,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和参与上级行审计项目锻炼交流等多种方式,提高审计人员综合分析、调研写作和业务技能,在同级监督中炼就“火眼金睛”,提升查錯纠弊能力。二是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履职使命感。审计人员要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坚持规矩意识和大局意识,在审计工作中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客观评价事实,审慎下达结论,以有为赢得尊重和理解。

    (七)增强相互了解和交流

    利用日常宣传、审前调查与座谈、审中现场交流等多种方式,一方面让审计对象增进对内审工作的了解,另一方面掌握审计对象业务沿袭与变化及对部分事项的不同看法,以消除误解,增进合作。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8:5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