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福建创业型海归人才引进与服务对策研究 |
范文 | 罗文芳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黄金时期,在声势浩大的“双创潮”中,海归人才已成为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领跑者和主力军,受到了各级政府及全社会的积极关注。近年来,福建以搭建海归人才创业平台为抓手,以优化配套服务为手段,有效吸引了一批高层次海归人才(团队)来闽创领办企业。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创业项目难落地、创业资金难保障、创业政策难精准、创业人员难扎根等问题。本文拟从福建创业型海归人才引进与服务实践中剖析现阶段海归人才在闽创业存在的问题,并试着提出对策思路。 关键词:福建 海归人才 创业 对策 海归人才是祖国宝贵的人才资源和重要的人才来源,他们具有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开放创新的前瞻眼光、开阔独到的国际视野及爱国爱乡的乡土情怀,他们愿意将所学知识和本领积极贡献到干事创业中,其所创领办的企业一般更能够与国际接轨且科技含量较高,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和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此外,吸引和鼓励海归人才来闽创业还能够吸纳更多人员就业,进而有效地助推着福建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一、海归人才创领办企业的特点 (一)国际化程度高 海归人才具有海内外双重生活工作背景,与国外联系比较密切,便于实时跟进国际先进技术的发展,对发达国家(地区)的产业发展理念和制度体系理解更为深刻。海归人才创领办的企业一般管理理念和模式较先进,易于与国际接轨,有利于开展跨国业务和融资合作,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才兼具“海鸥”身份,在海外也有自己的企业,有利于内外联通,综合发挥国内外优势,进而促进新产品研发和新市场开拓。 (二)科学技术含量高 多数海归人才此前通过公费或自费方式到发达国家(地区)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接受正规教育,相当一部分人才在回国前具有较好的海外创业创新实践经验,甚至有些海归人才掌握着产业攻关的核心技术。这些人才所创领办的企业多集中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和现代服务业领域,技术水平大多处于全国乃至国际先进行列,部分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引领着全省甚至全国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 (三)中小规模企业多 除少数早期来闽创领办企业的海归人才外,近5年来闽创领办企业的,大多处于创业起步阶段,中小规模企业居多,但也有少数企业发展较快并形成一定规模。 二、海归人才在闽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创业项目难落地 虽然福建省在创业经费支持、金融贷款、住房医疗、社会保险、便利往来等方面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了“一揽子”政策,但因政府各部门间未能建立有效联系机制,且有些应需性的业务办理程序较繁琐,手续较多,使得海归人才在了解政策和办理业务过程中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加之海归人才缺乏有效的市场分析、创业技能培训、创业导师咨询等专业性服务和寻找合适合作伙伴的信息渠道,常发生有项目的缺资金,有资金的缺项目,有技术的不懂管理,懂管理的没技术等信息不对称现象,而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海归人才项目顺利落地福建。 (二)创业资金难保障 海归人才融资渠道较少,仅靠有限的自我積累资金,很难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甚至直接影响企业的存活,绝大部分企业需要依靠融资和创业贷款等手段维持发展。目前,福建海归企业因发展规模较小、资信不足、当地风险投资及融资租赁不发达等因素,普遍面临着政府支持资金少、创业贷款难、风险投资支持不足等资金难题。 (三)创业政策难精准 虽然福建优惠政策形式多样,但专项支持海归人才来闽创业的政策力度较小,且系统性和针对性不够,存在重经费支持,轻解决创业过程中实际存在的诸如创业阶段不同所需的政策不尽一致、贷款融资难、孵化平台不够及创业能力提升服务缺乏等系列问题的解决。 (四)创业人才难扎根 一是福建目前对海归人才来闽创业仍然存在重引进轻服务现象,海归人才创业后期跟踪扶持、孵化和服务不够到位,实际的创新环境和条件与海归人才期望的标准存在偏差,加之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国正处于人才抢夺关键期,容易导致海归人才再流失。二是海归人才因学历层次较高、技术水平较强等特点,创业地点多选择在福建经济较发达的福州、厦门、泉州等沿海地区,而这些地区社会资源非常紧缺,特别是海归人才普遍关心的“住房”和“子女教育”问题矛盾比较突出,目前,厦门和福州的房价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优质学区学位有限,且部分海归子女此前接受的是国际化教学,与国内教育方式差异较大。三是海归人才并非都是福建本地人,在福建社会人脉较少,因国内外创业环境和生活方式差异较大,来闽后容易产生归属感低、融入困难等“水土不服”问题。 三、福建创业型海归人才引进与服务对策思路 (一)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为海归人才来闽创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环境 一是围绕人才服务短板,研究制定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整合相关职能部门资源,联合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社会引才中介服务力量,推进形成“一站式”和“一卡通”受理服务机制。二是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服务流程,加强服务标准化建设,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推进职能部门间信息共享,建成登记、查询、网上办理一体化信息系统,提高各级人才服务窗口服务质量,为海归创业人才办理事务性工作开辟“绿色通道”。三是坚持需求导向,探索培育既能为海归人才办理一般性事务,又能为海归人才在闽创业提供市场分析、专业咨询、融资服务等发展性服务的专业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积极开发服务产品、满足海归人才多样化需求,切实帮助海归人才克服“水土不服”。 (二)“引进来”“走出去”双管齐下,为海归创业项目顺利落地搭建孵化平台 一方面,积极搭建“引进来”平台,发挥现有福建、福州、厦门3所省部共建留学人员创业园的科技孵化和创新引领作用,推进晋江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探索在福州、厦门、晋江以外有条件的地区挂牌留学人员创业园,为海归人才来闽创业搭建孵化载体并做好各项配套服务工作;另一方面,积极搭建“走出去”平台,在发达国家(地区)或者某个领域发展较先进的国家(地区)建立离岸孵化基地,实现从海外人才(团队)境外孵化到创新企业引进孵化,再到新兴产业落地孵化全链条服务,培育优秀创业项目,助推海归项目顺利落地福建。 (三)拓展融资渠道,为海归企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制定出台海归企业贷款及相关金融扶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为具备经营能力和创业条件的海归人才提供创业贷款服务,放宽借贷条件,简化贷款程序,创新金融产品和抵押方式,合理确定贷款额度、放款进度和回收期限等事项。二是由政府牵头联合银行、企业及其他社会资本共同设立海归人才创业基金,资金来源于政府财政专项拨款和社会各界出资,对海归人才企业实行小额贷款贴息及为有发展潜力的项目提供创业资金支持。三是积极从其他方面为海归企业减负,如:给予海归人才创业场地租金减免,为海归企业初步吸纳的大学生和就业人员给予适当补贴等。 (四)加强调研规划,为海归人才在闽创业提供精准有效的政策支撑 首先,在制定海归人才创业政策前,要加强调研,充分了解海归创业人才实际需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找准现有政策短板,不断健全政策体系。其次,应整合各职能部门力量,合力制定出台能够有效解决贷款融资、孵化培育、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等政策性文件,完善有关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使政策能够精准服务于各领域各阶段各层次海归人才企业。此外,各职能部门应各司其职,明确政策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海归人才创业有政策、能落实。 (五)加强跟踪服务,突出发挥作用,为海归人才安居乐业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建立领域精准、发展阶段清晰的海归人才企业信息库,加强回访考察,及时了解海归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积极搭建海归创业培训班、创业导师进企业等活动平台,帮助海归企业突破发展瓶颈。二是合理解决海归人才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问题,探索在福州、厦门等海归人才比较集中的地区,增办国际学校或发展一批优质民办学校,适度给予高层次人才子女招生指标倾斜。三是千方百计营造尊才爱才敬才的舆论环境,宣传海归创业典型案例,创造条件让优秀海归参政议政,引导有能力有余力的海归创业人才扶贫扶弱发挥作用,为海归创业人才搭建线上、线下联谊交流平台,创造条件使海归人才“本土化”,增强海归人才社会认同感和心理幸福感。 作者单位:福建省留学人员创业园管理中心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